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 > 正文

电子产业需克服五大软肋 寻求非常规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1日 15:45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丘慧慧 徐志强

  广州报道

  五大软肋

  《21世纪》:您认为广东是电子信息产业大省,但不是强省,能解读一下这个论断吗?

  姚荣城:用16个字来总结广东的电子行业,就是:规模很大,成绩不小,问题不少,后劲不足。

  广东的整个电子信息行业发展非常快,从1983年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开始,发展了20多年,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去和国际标准接轨。

  从数字来看,我们几个数字确实吓人,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占全国三分之一还要多。去年我们完成了9586亿元的总产值,但实际上这9586亿元还只是按照1500家销售额超过3000万元的企业来计算的,并没有把全省的所有电子企业算进去。事实上,广东号称有2万家电子企业,实际上我们已经基本上突破了万亿元大关。除了规模大外,我们有几大类产品不管产量还是数量都是全国第一,比如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设备制造业,家用视听设备制造业和电子元器件等。

  但又为什么说我们不强呢?我举个例子,在占全国第一的这八类产品中,我们以通信设备来具体分析,在如此大规模的产业里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就是来料加工在整个广东电子信息行业比例过大,将近85%以上。广东省的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有了20多年的基础,但来料加工的很多产品是在毫无技术含量的基础上做出来的,假如我们继续这样走下去,势必会出现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

  其次,从电子信息整机配套来看,我们做上游产品的工段太少。现在的视听产品、LCD、大量的芯片,包括电子设备、软件设备上所配套的集成电路,我们每年都要大量的进口。核心技术没有掌握在我们手上,来自上游技术配套的大量高利润轮不到我们,这是最严重的问题。

  第三,我们自主创新产品较少,或者在一个产品当中自主创新的成分很少。

  第四,现在不少企业做到了相当的规模,也引进了国外的先进技术,但管理并没有跟上去,引进来的一些现代化管理方法,在企业的整个生产当中,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第五个问题是关键零部件配套生产不足,在进口过程中周期性的配套没有办法有效满足。往往当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热销时,企业想大量生产,但是这个东西不是我们自己做,必须要买,按照市场规律来讲,有钱就可以买到产品,但是在这个行业不是这样,碰到供应紧张的时候,有钱也买不到。所以我们所需要的集成电路、液晶显示板、手机芯片等这些产品在整机的生产配套过程中产生了不少麻烦。

  《21世纪》:您提到一个芯片、液晶显示板等核心部件缺失的问题,这种缺失对珠三角未来发展的影响在何处?

  姚荣城:这是一个后劲不足的问题,这是国内电子信息行业长期竞争最终形成的一个局面。长三角整个投资环境在完善,经济发展速度相当快,世界500强和港澳台地区很多企业和财团都在注入资金,并有针对性的实现技术的有效切入,这给长三角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注入了一股相当大的活力,也直接威胁了广东电子信息业的发展,这是我们提出后劲不足的理由和背景。

  长三角的整个经济总量和技术水平正在飞速提高,它们选择产业当中核心产品环节进行投资和切入,提升了整个长三角地区的电子信息行业,他们正在筹划完成电子信息行业当中核心技术这一块的产品,从投资到设备的引进,再到最后的产出,他们的速度比我们正常的投资项目的运作要来得更快一些。

  具体而言,比如我们现在讲的液晶显示板,广东这几年在这些大项目的策划和引进,积极性没有长三角高,动作没有长三角快,项目的讨论周期比人家长,这也是我们广东整个电子信息行业在后劲不足这方面暴露出来的弊端。

  长三角现在有将近6条LCD生产线,广东现在还没有一条成功,到现在为止,就只有广州LG-飞利浦的那一条。台湾奇美的那条在佛山只生产模块,不是技术含量更高的平板玻璃。广东的步伐慢了,等别人做出产品来,向人家买大量的上游产品,别人将去收成大量高额利润。

  与十几年前相比,现在投资的结构和技术的起步都是站在比较高的角度去考虑和切入。以前可能一个外商带着几百万、几千万资金进来,来了以后就做产品。现在他们不仅是带着资金,还是带着技术,所以他们做出来的产品不但是有经济效率的,而且市场的覆盖面比较大,收成比较好,所以这一块上,广东如果不改进,绝对是后劲不足。

  从中间切入

  《21世纪》:长三角的模式是快速引进别人的技术与管理,珠三角有没有可能与韩国以及台湾的发展一样循序渐进,从一开始是来料加工,做配套产业,慢慢出现自己的核心技术,包括到全球各地投资,技术向全球扩散?

  姚荣城:本身我们在学习和引进人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但是不一定非要模仿人家走过的路子,因为全球经济在一体化的进程中,要有非常规的思路。

  这里面可以实现两条腿走路。一条可以从来料加工开始,使企业有一个从小到大的培育过程,有一个自然形成的过程,然后来发展自己。但是,另外一条腿不一定非要从初级阶段切入,至少整个产品,整个电子方面大类型的产品,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只要我们的企业有真正的技术这个基础,就可以从中间切入,不一定要从源头切入。我们走过了技术积累、资金积累、产品市场经验的积累,很多东西不需要再从零开始。

  《21世纪》:长三角大型项目引进,政府起了关键作用。广东人也许比较强调市场的推动,而不是政府的干预。事实上,广东对上海、苏州有比较优势,广东已经在20年中创造了不少自主品牌,包括正在走向国际化的品牌,这会是广东区别于长三角的优势吗?

  姚荣城:广东电子信息行业的确有一些优势,开放比较早,进入市场比较快,逻辑思维比较开放,市场细胞比较多一点,但是这些东西往往还存在着临阵发挥的问题。今日整个电子信息行业处在国际竞争大环境下,有些不一定能按照自己的经验来决定,而是要由整个国际大系统来决定运作的方式,产品进入市场的做法要看是否得到整个大市场的认同。

  我们很多企业,不是没有钱,也挺聪明,不然不能做成大集团,但是他整个投资的转型阶段没有把握好,没有看到一些新项目的未来前景,往往摔一跤就爬不起来了。所以要把聪明才智结合整个国际大系统来进行有效的发挥,这样才可能真正立于不败之地。

  产业的提升要以全球视野下的尖端技术项目来支撑,你的思维要跟着产品走,产品要跟着市场走,假如产品不跟市场走,自己的思维跟着市场走,这个是没有用的。

  比如,我们现在讲广东的三大彩电巨头,TCL、康佳、创维,如果其中有一家掌握了国外的LCD或芯片的制造技术,简直就是虎虎生威了,绝对不一样,这三家一年产生的利润指标将远远超过我们2005年全省电子信息行业189亿元的利润了。

  不能错过的“关键五年”

  《21世纪》: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广东的电子产业规模是上升的,但是利润是下降的。目前,我们大项目还是不多,我们步子还是很慢,未来几年,我们利润是否会越来越低,成为低附加值的加工基地?

  姚荣城:有可能。假如在“十一五规划”这五年当中,我们没有新的投资项目、新的市场前景和新的投资机制来牵引,如果还要维持原来比较传统的进入市场的方式,随着原材料和配套成本的提高,广东整个电子信息行业的利润空间肯定会越来越小。

  《21世纪》:您觉得留给广东后来赶上的机会还有多久?

  姚荣城:对广东的提升和转型,包括产业结构调整,“十一五规划”时期是非常关键的时期。

  在“十一五规划”当中,我们的电子信息行业遇到了一个技术飞跃瓶颈,超越过去可能就海阔天空,但假如在技术上一个等量级上不去,就没有太大的希望。

  所以“十一五规划”这五年对广东的电子信息行业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时间,而且这五年是技术、管理和资金投入方面的较量。这不是一个初级阶段的较量,而必然是中端和高端的较量,假如我们上不去,就可能要在五年以后慢慢走向落后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