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 > 新浪科技评论空间专题 > 正文

外包能否让软件业突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9日 19:49 中国电子报

  本报记者 樊哲高

  第四届中国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会(简称“软交会”)6月22日到25日在大连举行。软交会以“自主创新、国际合作、行业应用、人才交流、资金对接”等五大板块来构建软件产业的“互动平台”。其中“全球软件和信息服务论坛”、“中国软件自主创新论坛”以及“2006中国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年会”成为软交会的三大看点。记者注意到,在外包中
心大连举行的这次盛会上,外包再一次受到业界高度关注。

  软件产业有点“散”?

  软交会对中国软件产业的实力是一次全面的展示。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我国软件产业发展迅猛,规模已经从2000年的593亿元发展到去年的3900亿元,在全球市场上的份额也增长4%,超过了印度和韩国。2000年中国的软件出口额仅为4亿美元,到去年年底已经达到了35.9亿美元。

  但核心竞争力不强严重制约了我国软件产业的持续发展。中国的软件企业数量远远超过印度,但中国的软件企业普遍规模偏小,印度的十大软件公司,人数都在四五万人以上,而中国最大的软件公司大概就三四千人。有演讲嘉宾在会上提出,中国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软件企业?往往一个公司的人出来自己又开一个公司,不断地孵化,挖的往往是“老东家”的墙角。美国硅谷的企业更多的发展模式是研发模式,而中国企业的成功模式往往是市场营销的成功,往往单纯依靠营销手法上的“创新”。

  微软公司副总裁张瑞昌认为,中国软件产业落后于美国可能有一个“软意识”的问题,比如,中国的硬件支出百分比远远超过美国的百分比。中国硬件支出占73%,软件占10%,服务占17%,而在美国,这个比例大约是各占三分之一。

  创新不会被“盗版”

  IDC中国区总裁谢世和在分析当今软件产业的几大趋势时说,软件已经变得服务化,这对企业是“福音”,因为软件可能被盗版,但服务不会被盗版。套用到创新上,也可以说,产品和技术可能被模仿,而创新永远是自己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说,很多人认为中国软件产业落后国外很多,因此最关键的不是“自主”,而是强调基于国外技术做大,再考虑创新。他强调,软件技术更新快,先行者的技术积累作用不大,当然如果先行者在某些领域占据了垄断地位,就具有了垄断优势,但这种优势依靠的是垄断,不是技术。

  倪光南指出,事实表明,软件产业最适合自主创新,最容易发挥后发优势。印度缺乏国内市场,走外包道路是不得已,而中国有巨大的内需市场,应该全方位地发展包括基础软件在内的自主软件产业体系。

  方正集团董事长魏新认为,中国近年来之所以成为“中国制造”大国而缺乏“中国创造”,是因为对创新价值的认识不足,对创新的影响估计不足,导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足,陷入了同质化的低价竞争,利润越来越小,并成为阻碍

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重大隐患。中国的企业很难做到像三星那样,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我们没有创新的产品出来。

  东软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刘积仁谈到东软所理解的创新时说,在过去20年间我们在两个领域里进行了很多的创新。第一,做了别人不想做的事情,我们变成了世界上的领先,因为别人认为这个领域不应该做。第二,我们做了别人重复做的东西,我们不知道别人做了,我们以为自己在创新。这两方面的内容使我们消耗了许多资源,浪费了很多时间。

  外包打造“世界办公室”?

  金蝶国际软件集团有限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徐少春认为,软件产业的发展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是产品模式,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第二种是代工模式,就是通常所说的软件外包;第三种是服务模式,即不生产产品,但为客户服务。这三种模式共同组成了当前国内软件的产业链,也表明国内软件产业分工专业化将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专家指出,服务外包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据调查,目前准备选择离岸外包的企业总比例已经上升到45%,内容涉及到金融、保险、医疗、人力资源、资产管理、顾客关系和营销等领域。根据Gartner公司预测,今后5年中国业务流程外包市场以每年20%~30%速度增长,因此中国不仅是世界制造业的中心,而且也将成为世界的“办公室”。

  据

商务部服务贸易司副司长单庆江介绍,从2001年到现在,我国各类软件技术引进累计金额超过30亿美元,合同总数近5000项。

  刘积仁则强调,外包不光是为了降低成本,“举个例子,外包好比将自己的孩子送到托儿所,你肯定不能说哪个托儿所便宜就找哪个托儿所,因此外包和接包的双方结成的实际上是一种战略联盟、战略伙伴。”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