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 > 正文

广东借数字家庭推动整体平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9日 19:31 中国电子报

  -本报记者 范蓉

  近日,广东开始以南海为起点,首次由政府主导并启动“以有线电视网络为主通道、以数字电视为中心、以互动服务为导向”的数字家庭计划。虽然一些终端制造企业已经看到其中潜在的巨大市场,欲纷纷涉足抢得一杯羹,但还处于初步雏形的广东数字家庭,在没有形成实质性的模式和统一技术标准下,部分厂家目前也只是在驻足观望。

  广东省数字家庭公共服务技术支持中心常务副主任陈晓东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推广数字家庭在手段上要让网络与运营进行彻底分离,另外,先期必须统一包括技术、产品、网络、内容服务和运营模式在内的整体解决方案,只有打造成一个开放式的平台才能吸引各企业的参与。

  数字家庭以电视为中心

  广东数字家庭首次以政府为主导,确立以电视为中心的发展模式,似乎对近两年来关于数字家庭应该以电视为中心还是以电脑为中心的定论偏向了前者。

  陈晓东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广东的数字家庭发展模式之所以选择以

数字电视为中心,主因是广东省政府考虑到有线电视用户与电脑用户相差了一个数量级,两者的比例大概为10∶1,广东电视机用户的拥有量更是达到了平均每户1.5台,选择以电视为中心的数字家庭模式更容易解决信息化成果进入家庭的问题。而只要在这些电视上安装机顶盒,就可以方便地将其改造为数字家庭的中心。

  有意思的是,一直以电脑为中心来发展数字家庭的闪联却并不担心,并参与到广东数字家庭的项目中。闪联信息技术工程中心有限公司副总裁刘清涛告诉记者:“数字家庭不可能靠单一的产品来实现,它是电脑和电视的互联互通,在3C融合的趋势下,就没有所谓的以谁为中心的定论了。”

  他还表示,闪联去年10月就与广东省签下了协议,不仅参与此次广东数字家庭在内容上的技术标准,并与闪联的联盟厂商TCL、创维、康佳等企业一起为广东数字家庭提供解决方案。

  业内人士分析,广东数字家庭计划的启动率先打开了一道面向南粤1000多万户潜在数字家庭用户的大门,如果能有效地在国内起到示范效应,将会复制到全国。而广东以有线电视网络为主通道,可以让广电力量通过数字电视顺理成章地介入IPTV,进一步形成在IPTV的主导地位。

  彻底分离网络与运营

  据悉,广东省主要是通过对数字电视网络进行双向改造,实现在同一张有线电视物理网上,建设两张功能网:DVB数据广播网络、基于IP技术的互动网络。

  “将全省有线电视网络打造成一张完整的‘大网’,产生‘1+1>2’的聚集效应。”陈晓东介绍。

  那么,怎么才能保证各省、地、县的网络运营商的利益,心甘情愿地参与到整合中来呢?

  陈晓东表示:“我们会像电信那样,彻底把网络与运营进行分离,与省、地、县的网络运营商和终端制造商、内容提供商实行‘

高速公路’的合作模式。”

   他解释,这种“高速公路”的合作模式可以很好地从根本上避免各方在利益上的冲突。每一段高速公路的路段(即网络改造)由各网络运营商自己投资,而赢利点就是收费站,根据车辆的大小(不同用户)来进行收费并分成。而数字家庭形成统一标准后,机顶盒可以作为商品在市场上销售,机顶盒企业可以根据销售额实现赢利。

  业内人士分析,广东数字家庭计划刚刚启动,普及依然是首要问题,而关键是为用户提供各种需求的特色服务。如果广东数字家庭定位不只是作为政府工程来推广,真正实行市场化操作,那么,它的发展将会为广电带来新的契机。

  尚未形成统一模式和标准

   记者在采访松下、e佳家等相关企业的负责人表示,广东数字家庭目前还没有形成实际性的模式和标准,但一旦时机成熟也会参与其中。显然,在广东数字家庭还处于初步雏形的状态下,部分厂家也只是在驻足观望。

  如何做到在技术上的统一标准,如何整合上下游企业的相关资源,怎样找到一个可以让参与者共赢的运营模式,显然成为广东数字家庭得以发展和延伸的“致命”关口。

  陈晓东告诉记者,广东数字家庭前期的投入需要上百亿元,政府只能是在公共设施如创建体验中心上给予投入,但更多的是需要运营企业的加入,而他们的砝码就是为企业打造一个开放性的平台,目前的突破口就是通过统一技术、统一网络来达到标准的统一。

  他表示,南海40万数字电视用户就拥有3种有条件接收系统(简称CA),因此,他们在IP上进行了统一。而中间件技术上目前正在吸纳国内主流的中间件企业参与统一标准,从而开发出更好的应用和

增值业务

  松下电器研究开发(中国)有限公司AVC开发中心总经理钱晓钢认为,家庭网络化对数字电视有很好地推进作用,但中国的有线电视运营商零零碎碎,都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如果能把中间件规范化,建立统一的标准,数字家庭模式可以迅速实现量产,从而会吸引更多的参与者参与其中。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