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 > 正文

导航信息融合ITS由静变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8日 15:20 中国电子报

  -本报记者 孙文博

  导航市场一直在慢热,而限制中国导航仪普及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实时交通信息还没有与导航仪进行很好的融合,只是按照静态道路的自主导航,不能真正地实现实时道路的合理引导。ITS(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的兴起为促进导航系统的应用搭建了一个有效的平台。航盛集团汽车电子研究所所长方卫东表示,ITS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导航仪作为ITS一个非常重要
的车载终端,与ITS的发展是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ITS基础设施的发展必将促进导航仪更广泛的应用。

  ITS对各方提出更高要求

  随着国内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以及几个重大国际活动的临近(2008年

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为解决日益严重的交通问题,我国已在以上城市开始了ITS的试点和建设,目前北京、上海已初步实现了智能交通的基础构架。延锋伟世通电子产品发展部项目经理褚秉华提到,这几个城市的ITS建设主要采用建立独立的运营实体,多部门合作,从国外引进先进的技术平台和系统进行安装、调试、试运行,提供实时交通信息发布、电子站牌、车流量统计和疏导等服务。

  这对相关各方及导航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汽启明高级顾问马振华表示,这一方面要求导航数据与地图制作公司一定要实力雄厚,力求尽快建立全国导航数据服务网络,支撑导航事业的发展。同时,导航功能向纵深发展的同时,还要与远程通讯结合,为用户提供路边服务、紧急服务、汽车远程诊断服务、车队管理服务、移动资产安全保险服务,这也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

  另一方面,拥有智能导航接收处理的终端导航设备,将成为导航仪的主流。航盛集团汽车电子研究所所长方卫东表示,航盛自主开发的导航仪就准备了RDS-TMS系统,还配有车载CAN总线的硬件接口读取汽车信息,不但能接收ITS来的信息,且可以将汽车所在的位置、汽车目前所有的状态上传出去。届时它不只是ITS信息的接收者,也为ITS信息的收集起关键作用。

  解决信息收集和处理问题

  但ITS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中国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应用协会信息咨询服务中心主任曹冲表示,要解决实时交通信息服务并非易事,它必须首先解决实时交通信息的采集、处理和派发的基础设施。采集的手段有嵌入式道路传感器、声传感器、视频图像、雷达、微波、RFID和DSRC等多种多样的手段。实时交通信息派发系统品种繁多,其中有移动无线蜂窝电话、卫星广播、RD-TMC(欧洲式)、VICS(日本型)、DSRC和数字无线电技术等。

  曹冲还表示,目前北京在交通信息采集方面已经很有基础,问题在于加强管理,实现资源整合、共享与利用,并通过浮动车系统对数据库的优化组合,由蜂窝电话、DAB(DMB)和卫星广播等方式向车辆和出行者提供服务。

  精彩观点

  合众思壮公司总经理 郭信平

  导航定位企业有很强拓展空间

  导航产业是继通信、IT之后的第三大朝阳产业。数据显示,如果中国市场的销量占全球总量的4%,根据保守估计,中国到2010年车载导航将达35万台,乐观估计则可能达到100万台,可以看出具有巨大的潜力。

  导航业的发展培育周期长,发展受到国家政策(地图)、经济发展水平、汽车保有量等诸多方面影响。技术的规范化与产品标准化的建立对GPS行业的发展也有直接的影响。在GPS车载导航产品市场高度成熟的日本,相关的地图就是通过7家公司的合作而得以完成并完善成熟的。POI(兴趣点)的采集,是一个浩大的工程,需要各家公司的数据交换、通力合作。另外,硬件产品也需要尽快建立标准化,统一协议格式、数据接口、建立相关的标准,以避免各家厂商的重复投资、重复建设。

  综合信息平台是未来汽车通讯与导航产品的发展趋势。这种平台将整合汽车通信和导航功能,成为一个可提供各种动态路况交通信息、汽车行驶信息、通信娱乐服务的综合汽车信息系统,可播放DVD/VCD/CD/MP3、接收电视、可视化倒车监控、车载电话、互联网以及车载办公等。因此,作为导航定位企业有很强的拓展空间:首先,与网络结合,朝多功能综合信息处理平台方向发展。其次,和日常的其他通信电子产品结合,作为终端设备生产,车载GPS定位与智能导航系统可以纳入国家正在开发的TD-SCDMA标准3G技术产业链中,具有良好的技术和市场适应性。三是与汽车的其他电子系统结合。四是GPS、伽利略、中国北斗导航系统等多系统兼容。

  整车厂商对导航仪产品的要求主要集中在可靠性,产品的经济性、适用性,电子地图的全面、准确、更新及时等方面,也就是相对来说,前装市场代表了更高的技术和价值,因此更需要针对车型有统一的标准。而我国导航设备厂商在这些方面普遍存在欠缺,服务跟不上,进不了前装市场。在GPS车辆导航方面,合众思壮陆续推出几款适应不同用户需求的产品。为使产品更适应本土化需求,合众思壮在硬件、软件、地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技术开发,在数据压缩、存储、无缝链接、大区块等方面取得了技术积累,掌握了领先技术。

  汽车配置的前装市场与后装市场作为导航产品的两个市场需求阵营,在国外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据数据资料显示,日本电子市场在世界上表现比较特殊,汽车导航仪非常精致、好用,但价格昂贵,且集中在前装市场,内置到汽车里与整车一起出厂,像丰田带导航仪的威驰,后装PND(个人导航设备)基本没有。而欧洲市场则正好相反,原本欧洲人更偏向于使用专业设备,但在汽车导航上大家却更青睐后装PND,每年的销量在六七百万套左右,而前装市场一直境况不佳,欧洲车载导航更多采用后装模式。

  而近段时间,两种市场所表现出的融合性,也让我们看到了新的市场发展趋势和机会。很多汽车厂商开始选择便携式产品作为选配产品,真正说明了便携式导航产品的灵活与适用性。便携导航产品市场也呈现出品牌多元化、环境成熟化、消费模糊化、企业短视化的发展特征。

  中国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应用协会信息咨询服务中心主任 曹冲

  导航仪向车载信息系统方向发展

  车辆自主导航系统在前几年一直在卫星导航应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近几年来局面有所改观,便携式导航仪系统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青睐,PDA式和手机式便携导航仪的问世,使网络导航的概念变为现实。而车载导航仪则向车载信息系统方向发展,将导航、通信、娱乐、音响、电视、远程诊断与监控和信息服务功能等组合在一起,汽车电子信息一体化系统在逐步形成和完善之中。

  2005年汽车导航仪在我国卫星导航应用产业的发展里程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前装市场形成了批量化,总装车量已向10万台套接近,2006年和2007年有望年增10万台套,这是个值得人们关注的发展趋向,中国汽车导航仪前装市场的时代是否行将到来呢?值得注意的是,现在进入前装市场的汽车导航仪的软硬件几乎全是进口的,只有电子地图数据因政策等特殊原因用的是国产品。此外,只有国产汽车上用的是国产导航仪,当然其数量尚有限。还有一点应指出的是,汽车后装市场仍然是以车辆监控终端为主,2005年装车量超过45万台套,但其产值不如前装市场,出现了前后装市场产值的换位,这也是汽车导航前装时代到来的重要标志之一。

  目前已有九家单位被批准取得资质从事电子地图的制造和经销,这种批准只是突破电子地图瓶颈的第一步,后面的路更长更艰巨,如何解决好保密制度、知识产权、标准规范、更新机制、业内竞争、分工合作、投融资与产出入、国际化和产业化发展等一系列问题,是电子地图业必须面对的问题。

  航盛集团汽车电子研究所所长 方卫东

  实现车速、陀螺仪和GPS组合定位

  中国GPS导航系统市场的发展潜力非常巨大,虽然目前中国汽车GPS导航系统装车率不到2%,远远低于国外的平均水平,但是在未来的数年内,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车载GPS市场。根据计世资讯研究表明,2006年~2009年中国汽车GPS导航系统市场年增长率将超过50%,预计到2009年,由于导航卫星、车载导航设备商业化应用环境以及卫星导航应用标准的成熟,车载导航系统将被消费者更加广泛地接受,产品价格也会逐步下降,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2009年中国汽车GPS导航系统终端的销售额将接近100亿元。

  但时下成为“热谈”的车载导航仪,销售业绩并不热。2005年,全国车载导航器销量不足5万台,而当年汽车总销量超过570万辆。且目前中国的导航产业与国外仍有较大差距,国际OEM(前装配套)市场正被几家著名厂商所垄断。据说,现在导航电子系统GPS最高利润率在日本达50%,欧洲达20%-25%,美国达10%,而中国车载导航只占整个汽车市场的5%不到。

  航盛目前还是针对前装市场进行导航产品的开发,所有的性能规格指标针对各自车厂自己的标准。为了避免在大楼与大楼之间、公路立交桥下等难以接收来自GPS卫星信号,航盛研发的产品一律都有车速、陀螺仪和GPS的组合定位,实现真正的车载导航。

  对电子地图产业的要求是:合理竞争,合理价格(让中国的老百姓能用的起),统一格式(发布标准),合理的开放相应比例尺等级的数据。

  除东风日产之外,航盛还为南汽罗浮、哈飞等OEM厂商配套导航仪。航盛一方面与国际大的OEM导航仪厂家合作,一方面也在自主开发导航仪产品,目前有一系列4种适应市场需求的导航仪即将面市。航盛的目标是让中国车主都能用上真正的车载导航仪。

  一汽启明高级顾问 马振华

  产业链同行可在后装市场大显身手

  车载自主导航一直以来都是比较诱人又比较沉重的话题。总体来讲,目前我国车载自主导航系统的用户市场还不够成熟,还没有形成让供应商良性运转的客户群的批量,主要原因还是需求有限,它毕竟不是必需品。而且人们习惯用国外先进的导航系统与国内产品比较,而我们的产品与其相比差距很大。并且对于大多数中低档汽车拥有者而言,接受车载导航系统价格也有困难。

  车载导航前装产品已作为汽车的组成部分进入汽车的生产工艺路线,供应商要严格遵守此家汽车制造厂规定的工艺要求进行生产,包括规格、尺寸、抗震要求、抗各种干扰,以及防水、防尘、耐高低温要求,还有更为困难的就是与汽车其他系统的接口、外形与界面设计要与汽车内饰风格一致等。因此,严格来讲,目前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前装导航产品大批装车还待时日。利用引进的导航硬件和软件,国内导航地图供应商供应数据,装在合资生产的车上已有先例,并陆续会有前装新车型出现。

  后装导航产品已有几家供应商小批量装车,但也没有形成经济批量。后装导航产品必须按汽车运行环境需要的条件生产,也得针对一些车型能安装的尺寸设计,根据功能不同,有的是单纯导航,有的是导航加视听,尺寸无非是一个DIN或两个DIN的。

  一汽启明公司正在开发已注册为“帅通”品牌的导航系列产品,拟将在2007年开始陆续安装在一汽集团自主开发的红旗系列、解放重卡系列以及一汽大众设计生产的车型上。

  我们希望产业链上的同行们能在后装市场大显身手,一是后装市场的潜在市场份额要比前装市场大得多,当然这主要还取决于产品的可用性和后续服务及地图数据更新能力;二是后装市场直接面对用户,又不受汽车制造厂家限制,伸缩空间较大,易于积累经验、培养人才,为进入前装市场打好基础,因为未来的趋势是前装的比例要逐年增加。

  目前,中国车载导航系统的产业链我们认为不强也不正常。现在还不能奢望国内市场能提供廉价的GPS接收芯片、高性能的处理器,只希望能有国际水平的导航设备设计公司、优秀的导航应用软件开发公司、实力雄厚的导航地图和导航数据制作公司等多一些出现,这样才会促进更多的结成强强联盟的机会。我国有些导航系统公司几乎包揽了产业链上所有的环节,因战线过长,投资又大,不易管理,很难使技术向高尖发展。

  延锋伟世通电子产品发展部项目经理 褚秉华

  市场趋热 芯片与系统厂商联手开发

  与2005年相比,国内汽车自主导航系统在前装市场并没有很大的变化,原装自主导航系统主要还是日本车系,在中档车上就有配置,而欧美车只在高档车上有配置,在国内市场也比较少见。在后装市场高端产品方面,也是日本企业如先锋、松下、阿尔派等厂商的产品为主,近两年国内企业也推出了一些中低端产品,但总体感觉产品还不成熟。以神达、正翰等我国台湾厂家以及诺基亚、多普达等手机厂家推出的便携式导航产品对后装导航市场产生了一定的冲击。造成目前这一市场格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点与不同地区对导航产品的差异化需求有很大的关系,车载自主导航在日本经过长期发展已经成熟并已普及,而在欧美,便携式导航产品的热销抢占了很大一部分车载导航产品的市场。

  国内对GPS的研究和应用已经有了近20年的时间,但对于自主导航系统这一产业,其产品和服务涉及到电子地图制作、嵌入式操作系统、导航引擎软件开发、硬件平台设计、整车厂集成、售后服务等多个环节和厂家甚至相关政府机构。虽然国内市场前景光明,用户需求也很大,但目前整个产业链还不完善,市场还处于导入和培育期,可能还需要几年时间才能真正进入千家万户。

  针对终端产品,国外已经有了一系列的标准,中国也颁布了“汽车GPS导航系统通用规范(GB/T19392-2003)”。目前车载导航产品嵌入式系统的硬件平台一般是以一颗通用的CPU为主(如PowerPC、ARM、SH4、OMAP等),辅以GPS模块、图形加速芯片、存储芯片、外围接口芯片等组成,可选择的嵌入式操作系统有WinCE、QNX、VxWorks、Linux等,再加上导航引擎、电子地图和用户操作界面等部分,就构成了一个基本的导航系统。

  目前,随着这一市场的不断升温,也传出有芯片供应商和导航产品制作商合作开发芯片和平台的消息。GPS接收芯片的性能肯定会继续增强,以保证在车内对GPS信号的接收强度,核心处理器的功能会更加强大,支持的外围接口会更加丰富(如CAN/LIN、MOST、

蓝牙、UART、ATA等),内部集成的功能也会增多(如GPS基带信号处理、图形加速、内置大容量Flash等)。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