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产业综述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1日 17:58 新浪科技 | ||||||||||
创意经济的倡导者约翰·霍金斯说:“创造性的想象力是人类最大的资源,是一切艺术、科学和知识的基础,是我们了解自身和他人的手段。没有创造性想象力,我们就不能设想自己的全部潜力,也就更谈不上实现我们的全部潜力。……创造性是私人的和个人的活动。但是,越来越成为我们青睐的获取经济地位的手段。” 英国文化、媒体与体育大臣克里斯·史密斯说:“创造性是成功的基本要素。”
他们所说的创造性(creativity),就是世界经济、文化和政府政策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ies)的重要限定语。创造性和产业,是人们非常熟悉的词语,分别有各自明确的语意,长期以来没有人把它们结合在一起,似乎也没有必要把它们结合起来使用,因为创造性是无形的,而产业则是有实实在在的形态的。但是,这两个词语的结合,改变了人们对这两个词语固有的认识,造就了一个新兴的产业群,开辟了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源,给变化中的世界带来了震撼性的影响。简而言之,创意与产业的结合,已经成为政界、业界和学界必须加以关注和认真思考和探究的问题。 一、缘起 创意产业的概念最早由英国提出。1997年,工党赢得大选,组成了以布莱尔为首相的政府。当政后的工党政府迅疾成立了由多个政府部门和产业界代表组成的创意产业工作组(the Creative Industries Task Force)。工作组于1998年11月提出了第一份《创意产业专题报告》(Creative Industries Mapping Document,1998),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创意产业的概念。 数年后的2001年,当创意产业工作组提出第二份《创意产业专题报告》(Creative Industries Mapping Document,2001)时,创意产业的概念已经被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府所采用,并被纳入了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政策。英国文化、媒体与体育大臣克里斯·史密斯在2001年专题报告的前言中说:“(创意产业)这个术语已经被更广泛地采用和理解;在知识经济中,这些产业对国民财富的重要意义得到了更一致的认可;这些产业的特殊需求在国家、地区等各个层面的政策制定过程中得到了更多的反映。创意产业已经从边缘进入了主流。”这个说法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在经济文化迅速变化的大背景下,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 “创意产业”是一个相当新的概念,自首次提出至今还不到10年,但已经成为学术界,产业界和政策制定者相当关注的话题。 创意产业的提出,首先是作为政府的政策概念,而不是学术概念。首先提出创意产业概念的英国政府的目的,是把英国从一个“老牌国家”(an old country),重新定位为“酷不列颠”(“cool Britannia”),其明显的用意,就是以创意产业概念为政策导向,发挥英国经济的传统优势,增强英国在全球化经济中的竞争力,推动英国经济迅速和持续地发展。 就政策层面而言,创意产业概念具有相当的积极意义,它第一次把创意,或者说是创造性,置于主导的地位,并通过这个概念,把拥有创意的产业部类、企业和个人,在宽泛的意义上,纳入了经济思考和活动的主流;把以前被认为是彼此并不相关,而且由不同政策调整的产业部类,整合为一个产业概念;把艺术等具有明显非商业性质的部类纳入了商业和经济思考的范畴。 就学术层面而言,创意产业概念是一个不确定的、存在争议和尚待深入研究的概念,其争议的核心问题是创意产业的定义和由定义设定的产业范围。 二、定义 创意产业的定义,最具典型意义的有三种。最早的定义出自英国创意产业工作组在1998年提出的《创意产业专题报告》,这份报告把创意产业定义为:源于个人创造性、技能与才干,通过开发和运用知识产权,具有创造财富和增加就业潜力的产业。(Those activities which have their origin in individual creativity, skill talent, and which have their potential for wealth and job creation through the generation and exploita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见创意产业工作组:《1998年创意产业专题报告》) 理查德·凯夫斯(Richard Caves)从文化经济学的角度在更狭隘的意义上把创意产业定义为:提供具有广义文化、艺术或仅仅是娱乐价值的产品和服务的产业。(Creative industries supply googs and service that we broadly associate with cultural, artistic, or simply entertainment value.见凯夫斯:《创意产业:艺术与商业之间的合同》) 约翰·霍金斯(John Howkins)根据“有想法的人——有自己想法的人——已经比操纵机器的人更有力量,在很多情况下比拥有机器的人更有力量,”的基本判断, 对创意产业做出了更为宽泛的定义:“版权、专利、商标和设计,四个产业的总和,构成了创意产业和创意经济。”(the sum total of four sectors-the copyright, patent, trademark and design industries-together constitute the creative industries and creative economy.见霍金斯《创意经济:人们怎样用想法挣钱》) 三个典型定义中,英国政府的定义受到的关注最多,学界、业界和政策制定者的讨论也大致集中在英国政府的定义。赞同英国政府定义的人认为,由于这个定义是宽泛的、宏大的,所以是能够带来变化的,尽管这个定义在潜在的意义上是松散的。持批评态度的人认为,英国政府的定义是一个国家的定义,定义涉及的是一个国家的品牌。有学者从学术角度批评这个定义过于宽泛,从传统的经济学观点看,是把投入与产品和服务以“非经济”的方式混在一起,是一个不周延的定义,等等。 尽管对创意产业的定义仍然存在不同的看法,尽管人们或许会用其他的词汇,例如文化产业、内容产业、娱乐产业,命名具有文化和创意性质的产业,但是,没有人会否认,以强调个人的创造性(创意)和保障个人创意的知识产权的思想为特征的创意产业概念,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三、产业范围 英国政府根据自己对创意产业的定义,把13个文化产业部类确定为创意产业,这13个产业部类包括:广告、建筑、艺术和文物交易、工艺品、设计、时尚设计、电影、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以及电视即和广播。 按照凯夫斯的定义,创意产业包括:书刊出版、视觉艺术(绘画与雕刻)、表演艺术(戏剧,歌剧,音乐会,舞蹈)、录音制品、电影电视、以至时尚、玩具和游戏。 按照霍金斯的定义,创意产业的范围较英国政府划定的范围有相当大幅度的扩展,它把专利包括进来,实际上就是把科学、工程和技术领域的开发和研究全部纳入了创意产业的范围。 实际上,创意产业的范围,与创意产业的定义一样,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由于创意产业原本就是作为一种政策手段而提出来的政策性概念,所以采纳了创意产业概念或从创意产业理念中汲取了灵感的国家,不会也不必完全照搬上述三个定义所划定的产业范围,更适当的做法是结合本国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各自发展创意产业的政策,设定各自优先发展的创意产业范围。 四、创意产业概念引起的反响 创意产业概念本来是英国政府提出的一项国家层面的政策性概念,但这个概念一经提出,即为许多传统的英语国家、欧洲国家以及亚洲的国家和地区采用,并结合各自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发展创意产业的战略。 西班牙、丹麦、意大利、瑞典、荷兰、德国、芬兰、爱尔兰等欧洲国家,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香港、台湾等亚洲国家和地区,以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大洋州国家,均先后提出了发展创意产业的动议。美国似乎并不为创意产业的概念所动,但美国出版的凯夫斯的《创意产业》一书,却是第一部以“创意产业”命名的著作。 由于创意经济一词带有强烈的英国印记,欧洲各国更经常采用的词语,是“内容产业”和 “数字文化产业”等新创造的词汇,这些概念实际上涉及的是更广泛的创意问题。 五、产业特点 简而言之,创意产业是创造富有意义产品的产业,其价值体现在创造知识型资本。创意产业对生活方式、观察方式和“做生意”的方式,都有特殊的理解,所以它的产业形态和活动方式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产业。创意产业的业态是多样的、灵活的和富于变革的。创意产业关注市场,但更注重的是创意实践,是创意的过程。 凯夫斯认为,创意产业具有如下的特点:1、创意产品的需求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2、创意生产者以非经济的方式从自己的产品和创意活动中获取满足,但为了使创意活动能够维持生计,必须从事更单调的活动;3、创意生产常常具有集体的性质,必须建立和维持具有多种技能的创意团队;4、创意产业的产品的形式和类别是多种多样的;5、创意人员的技能差别是按垂直方式区别的;6、多种多样的创意活动必须在相对短的时间里或有限的时间框架内加以协调;7、产品寿命长,生产者能够在生产周期完成后的很长时间里不断获取经济回报。 从微观角度讲,创意产业的企业具有如下特点:1、大比例的高学历从业人员;2、经营方式灵活多变,不断地探寻新的想法、新的合作者和新的市场;3、大多为中小型、微型或自就业型企业;3、知识密集;4、缺乏商业技巧;5、非常规的经营方式。 六、创意产业的经济贡献 创意产业是所有产业中增长最快的产业,在20世纪90年代,创意经济的增长是服务业的两倍,是制造业的四倍。创意产业能够创造巨大的价值,全世界创意经济每天创造的价值220亿美元。创意产业能够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 以美国的版权业为例,1997年的净产值为3484亿美元,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 4.3%。在1997—1999年的20年间,美国版权业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6.3%,而同期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仅为2.7%;就业人口达到380万人,占美国总就业人口的2.9%,年均增长率达到4.8%,而同期美国就业人口年均增长率仅为1.6%。2001年,版权业的产值为约5351亿美元,约占国内总产值的5.24%。 英国文化、媒体和体育部发布的《2001年创意产业专题报告》的数据显示,英国创意产业当年的产值约为1125亿英镑,在英国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份额超过5%,超过制造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就业人口为130万;出口额为103亿英镑,在1997—2001年间,年均增长率为15%,远远高于同期4%的英国所有产业出口的年均增长率。1997—1998年,英国经济的增长率为不到6%,而创意产业产值的增长率则高达16%, 澳大利亚,1999年创意产业的产值已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3.3%,就业人口34.5万人,占就业人口总数的3.7%。 2002年香港贸易发展局发布的题为《香港的创意产业》报告显示,至2002年3月止,香港创意产业的就业人口超过9万人,占香港总就业人口的3.7%;创意产业在2000年的出口额为100亿港元,占香港服务出口总额的3.1%;同年,创意产业的产值为250亿港元,约占香港本地总产值的2%。 七、结论 创意产业,无论是就概念还是实践而言,仍然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而且,无论是从学术层面还是政策制定的角度来看,还有许多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学者们可以构思关于创意产业的宏观或中观的理论模型,可以创设规范化的测度手段和指标;政策制定者们也可以构建能够引导本国本地经济发展的创意产业政策框架。争议在一段时间内还不会止息。 但毋庸讳言的是,把创意产业作为一个概念提出就是一个具有深刻意义的创意。这个创意的启发意义,不是对即存产业的重新组合,不是发现了创意可以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而在于把人的创造性,尤其是个人的创造性,从有形的产品和产业的附属地位中解脱出来,赋予了它本来应有的地位。这个创意对于中国来说尤其具有启发意义,因为我们曾经经历过的文化凋敝、经济疲软、社会缺乏活力,等等,都可以从没有鼓励个人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忽视对个人创造性的保护中找到解释的理由。 创意产业是一个充满活力并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产业群。创意产业的发展,不仅能促进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为人们创造更多的财富和就业的机会,还能在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让人们享受创造性的思维带给自己的满足,在促进社会文化多元化的同时,增进社会的和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