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 > 新浪科技评论空间专题 > 正文

青山:“中国制造”闯入世界杯不值炫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0日 16:07 解放日报

  中国足球队没有参加世界杯决赛阶段比赛,但中国企业有参与世界杯的资格:在世界杯赛场内外,从球场顶上的太阳能电池板到球迷身上的服装……许多产品其实都是“中国制造”。特别是世界杯纪念品,多为“中国制造”,就连大家使用的杯子、桌椅等也是“中国制造”。

  头顶“世界杯”头衔的“中国制造”,在“中国制造”盛行多年之后已不值得炫耀
。请看:大多数中国制造的世界杯纪念品是“贴牌”,如宁波某企业为阿迪达斯“贴牌”生产了85万件阿迪达斯德国球迷服,耐克、韩国现代、日本富士、荷兰飞利浦等赞助世界杯的企业中,很多商品是在中国制造。另外,“中国制造”普遍价廉物美,在“世界杯经济”的大蛋糕中,中国本土企业分得的只是“蝇头小利”。如一只“格列奥”世界杯吉祥物,在德国的售价为19.95欧元,而在扬州生产商那里,出厂价仅为1.45欧元,利润基本被德国经销商、进口商等“瓜分”。

  

世界杯再次触及了“中国制造”的伤感神经。这不仅是自主创新与品牌之痛,还让人看到了某些“中国制造”的浮躁与短视。大家都知道,核心技术决定品牌,品牌是通过国际市场的通行证。要获得这个无价通行证,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企业把自主创新作为发展基点,在技术、创新、管理上从点滴做起,需要下苦功。但不少国内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显得那样的急功近利,有的“贴牌”不过是投眼前市场之“机”,取拼凑加工之“巧”。如此,虽然可以获得蝇头小利,却在竞争中失去了“话语权”,只会“照葫芦画瓢”,就得被人牵着鼻子走。当然,绝大多数利润也不会是我们的,我们获得的往往不过是一点可怜的加工费。而付出的代价,却很可能是劳动力、资源与
能源
的过度消耗,以及生态环境的污染。

  一流企业卖标准,二流企业卖品牌,三流企业卖产品,四流企业卖苦力。一些企业甘愿卖苦力,但却并非没有人才和研发潜力,而是被眼前小钱所迷惑,放大加工厂带来的好处,而缺乏向一流企业迈进的眼界、信心和锲而不舍的努力。长期仅仅满足于“裤子换飞机”、贴牌闯世界,不图上进,就只能在价值链最低端苦苦挣扎,抗风险能力不强,生命力也不强,终难成大器。这样的发展,很大程度是一种“寄生型”发展,而不是自主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以“贴牌”与“廉价”方式得之于世界杯,最终失去的也许就不仅仅是“世界杯”。

  世界杯上,阿根廷六球狂胜塞黑验证了一个真理,一个不能顺应世界潮流创新技战术的球队,只能处于任人“宰割”的尴尬境地。同样,无论对一家企业还是一个国家,

知识产权是魂,核心技术是根,知名品牌是神,不在魂、根、神上下苦功,在世界舞台上就会处在尴尬地位。思路决定出路。要想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持久竞争力,我们缺少的,可以是技术、资金、人才,但不能是走自主创新之路的雄心、耐心和志气。有朝一日,倘若“中国制造”物美价不廉,而老外还照样抢着买,那才是我们的骄傲。

  □青山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