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化报告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0日 13:27 《IT经理世界》杂志 | ||||||||||
图为政府信息化指数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周源/文 这几年,很多百姓都能感觉到“政府离我们近了”。2006年1月1日,中国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开通,网站设有政务信息、办事服务、互动交流和应用功能等4大门户功能,开通当日点击量即高达4048万。它不仅填补了中国最高政府网站的空白,更标志着以中央政府网站为代表的政府网站成为“官民互动”的桥梁,国家电子政务在政务公开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4年前,中国的政府门户网站仅处于“存在”状态。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调查报告显示,2002年,政府网站交互性服务水平普遍很低,具备政务服务,如企业注册登记功能的网站仅占3.4%;政府网站信息更新情况更不乐观,更新周期平均6个月以上。 针对这一状况,国务院办公厅于2002年下发了17号文件,对我国电子政务进行了全面部署,强调“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因此在我国经济转轨、行政体制改革深化的过程中,电子政务开始在促进政府职能转型的各个层面,逐渐显现出“加速器”的作用。 在重点行政系统建设上,随着国家审计信息化“金审工程”一期项目竣工,公安信息化“金盾工程”的全面推进,税务信息化“金税工程”三期项目开始实施,海关信息化“金关工程”,及财务信息化的“金财工程”等项目稳步推进,“金字”工程在增强政府行政监管能力、提高执法水平、保障国家经济收入上开始显现威力。从2002年起,我国国家税入逐年增长显著,2005年达到30866万亿元,“金税工程”对此贡献巨大。利用金税专网与覆盖各地企业的税控机,各地税务机关有效保证了国家税入“颗粒归仓”。2005年,全国超过41000个派出所建立了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录入人口信息超过12.5亿。“金审工程”的审计管理系统和现场审计实施系统于2005年基本建成,国家审计总署的25个派出局、18个特派员办事处、近20个省地两级审计机关大部分已经实现广域互联与信息共享,为深入查处各类经济犯罪案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国家机关大型应用系统的稳步推进之际,各地政府电子政务工程进一步加速,越来越多的地方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开始显现出经济和社会效益。例如,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北京石景山区国土房产局审批环节从460个简化为141个;上海黄浦区通过建立“一站式”信息服务平台,区内情况核查全部通过互联网进行,低保救助手续也从15天缩短至3天。信息化手段不仅提高了各级政府行政效率,更体现出了“执政为民”的宗旨。 “电子政务如何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改进政府管理、方便人民群众。”这是温家宝总理在2003年对电子政务内涵所做出的诠释。各级政府通过自己的探索实现着电子政府的内涵,上海市制定了面向全市、跨大系统的信息委领导全市信息化建设;山东省委、省政府联合发文将在全省信息化建设中推行CIO制度;吉林省政府率先任命了专职负责电子政务工作的办公厅副主任。今年,随着《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规划及实施方案》等若干国家文件的下发,将进一步促进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形成。 中国海关 2006年4月7日,大连三鑫达贸易公司因一个紧急的出口业务,需要马上办理入网手续,他们焦急地与中国海关大连数据分中心取得联系,希望能尽快办理出关手续。在口岸电子执法系统(“电子口岸”)的帮助下,只用了1个工作日,它的愿望就实现了。 “电子口岸”是由国家海关总署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建设的大型跨部门电子政务工程,经过各部门多年努力后,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其作用主要体现在纵横两个方向的“大通关”上。 大连三鑫达之所以能够实现“一日出关”正是因为电子口岸横向打通了大连分中心与当时技术监督局、工商局、国税局等6家联审部门,各部门协同工作自然大大加快了企业入网审核的速度。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的报告显示,电子口岸已实现了与国家发改委、公安部、铁道部、商务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环保总局、外汇局、贸促会等11个部门,以及香港工贸署和澳门经济局,并与13家商业银行实现了联网,应用项目达32个,入网企业超过23万家。 此外,电子口岸的重要作用还体现在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地方政府的纵向“大通关”上。资料显示,目前已有29个地方政府同海关总署签署了合作建设地方电子口岸的备忘录,涉及17个省区市及15个副省级以下的口岸城市,已有19个地方电子口岸平台上线运行。对于企业来说,这些落实到地方的电子口岸加大了“属地申报、口岸验放”的便利。 电子口岸在纵横两个方向整合了国家各相关部门、各级政府的信息资源,事实上也为国家电子政务如何既“体现各职能部门的垂直监管”又要突出“地方政府整合各部门资源”提供了一个范本。 国家希望力争5年时间把电子口岸建设成具有“门户”入网、一次认证登录和“一站式”办事等功能,集口岸通关执法管理及相关物流商务服务为一体的“大通关”统一信息平台。 深圳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就是好用。”深圳市一位市民在评价深圳市医保卡时说道。通过这张卡,深圳本地居民和外来农民工可以在覆盖全市的各基层单位、社区街道/居委会、医院、企业门诊部、药店、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各政府部门和社会机构等1500多个信息化服务网点中,享受深圳的医保服务。 作为国家“金保工程”的示范城市,深圳市建立“随时随地、通存通兑社保通行证”的目标就是要让城市居民、外来农民工,甚至弱势群体都可以享受信息化支撑下的便利服务。据资料显示,截至2005年底,全国社会保障卡的持卡人数超过1800万,其中深圳的社保卡占总数的1/4,达到450万。“今年还要增长,会超过600万。”深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信息化建设办公室主任薛德衡说。 国家“金保工程”启动于2002年,而深圳市的劳动保障信息系统则从1992年就开始建设。1992年,深圳社保局率先建立了社会保险数据中心,采用了全市联网、集中管理,实现了个人账户按月记录管理;1996年,它又率先实现全市医疗网点联网,职工在全市约定医疗单位看病无定点限制;之后在先进的IT平台上,它实行了收支两条线和多项社会保险一体化管理、多项业务一体化管理。这些超前探索不仅让深圳市民很早就享受到了“金保”的好处,更为全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信息化建设提供了经验。 从2000年开始,深圳社保局推出了退休费发放指纹识别验证系统和电子商务模式的网上医疗保险记账系统;2004年,建立了遍及600条街道和社区服务网络的就业服务和职业介绍系统,并于2006年开始整合各项网上服务,推出了“网上办事大厅”。如今,深圳社保局的信息化系统已成为深圳最大的电子政务网络,为6万个企业提供8项网上经办业务,为数百万人提供6项网上信息服务。 “要让老百姓更方便。”在薛德衡的信息化规划中,从区到街道、居委会再到个人的信息系统还要进一步向下延伸。 上海徐汇区政府 如果不是应用协同电子政府平台,上海市徐汇区政府下属的13个街道办事处的工作方式不会有如此大的变化:工作人员再也不用为申请资金带着填好的表格从街道送交到财政局,也不用在处理户籍、信访等事务上用那么多的工作日。现在,通过与各委办局连通的电子政务平台,他们的很多工作都在网上完成,工作平台上的待办事宜还会自动提请他们该做什么,紧急事务还被用不同颜色来区分,橙色表示警告、红色表示已经到时。 将电子政府平台从39个委办局扩展到13个街道办事处,再进一步扩展到所有居委会是徐汇区电子政务的一部分。从1993年到现在,徐汇区政府的信息化已经经历了13年,已经从最初的信息发布阶段、市民与政府单向沟通阶段,发展到互动服务阶段,正在向全面电子政府阶段迈进。 在徐汇区政府,所有公务员均在同一个办公平台工作,视频会议已经早已取代传统开会方式,如果有紧急通知,平台通过短信就可以通知相关人员。全区统一建设的地理信息系统,通过在同一张地图上建立不同图层,就可以达到指示各项信息的目的,如人口分布、道路、楼宇、绿化等信息。 除了建设了大量基础平台和应用系统外,近两年徐汇区政府在电子政务上的首要工作是打通条块间的壁垒,让信息达到最大程度的共享。他们通过建设统一的法人库、人口库等基础数据库、内部门户、部门应用整合、基础交换平台软件系统以及统一的身份认证系统,让市民只须同一个部门打交道就可以得到政府其他相应部门的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