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 > 正文

同洲上市募资,机顶盒市场扩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5日 15:15 赛迪网

  【赛迪网讯】6月12日,专业机顶盒厂商同洲电子通过深交所交易系统发行2200万A股,以最低发行价14元计算,该公司至少将融资3.08亿元。而在同洲公开发行股票招股意向书中显示,同洲将募集的资金,用于年产500万台的数字机顶盒生产项目。而据同洲透露,打造亚洲最大机顶盒生产基地——龙岗基地将在今年下半年开始建设,于2007年投产。

  中信建投证券分析师陈远望认为,同洲早在几年前就一直寻求上市,而基于保险的考虑,同洲机顶盒多半用于出口,而随着今年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初具规模,促使这些专业型机顶盒企业扩大产能来满足国内机顶盒市场的需求。但业内人士也同时表示,同洲之所以斥巨资建立生产基地,是迫于一体机今后大量上市和运营商制约等的压力为规避转型风险而提前做准备。

  同洲缘何突然发力?

  业内人士分析,同洲选择此时上市融资出于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今年以来,全国一级城市已经全部完成

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另外,随着地面传输电视明显升温,IPTV开始全面提速,为数字电视机顶盒产业带来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对于像同洲电子这样较大的专业机顶盒生产企业来说是个契机。

  其次,国内目前有十多家机顶盒生产企业,加上包括传统家电企业在内的新厂家进入市场,要想提前抢占市场必然要扩大生产规模来谋求更大的竞争力。同洲成功上市融资后,可以加大产能来降低成本,继而掌握机顶盒在价格上的优势。

  另外,迫于今后一体机大量上市和运营商制约等的压力,专业机顶盒生产商将面临产业转型的风险。同洲通过上市融资建设龙岗基地,为今后的转型提前做好准备。

  陈远望认为,同洲投入的比重符合对机顶盒产品未来市场空间的判断,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同洲大力投入数字卫星接收机,也是看到数字卫星接收机的长期发展,因为电视机不会内置卫星接收的功能,不存在一体机替代机顶盒的问题。同时由于国情原因,以及地面无线传输将向便携的方式倾斜,所以地面无线机顶盒在国内可能并无很大空间,相对而言有线机顶盒则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投资五大项目过于分散

  在同洲公开的发行

股票招股意向书中显示,公司将投资五个项目:其中投资4929万元用于年产250万台数字卫星接收机项目;投资4251万元用于年产150万台数字有线机顶盒项目;投资3790万元用于年产100万台数字地面机顶盒生产项目,以及数字电视前端设备及系统集成项目和研发中心。

  但业内人士同时表示,从同洲此次募集资金的投资比例来看,五大项目过于分散,不利于在短期内迅速占领市场。

  为何同洲的主要投资方向放在数字卫星接收机项目上?数字太和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彪夺认为,同洲加大卫星机顶盒的产量,是出于市场容量的考虑,他说:“卫星机顶盒一直作为国内机顶盒企业出口的对象,而今年国家广电总局投资几十亿元用于‘村村通’的发展规划,以及即将在8月份升空的直播卫星,无形中扩大了国内卫星机顶盒的市场。”

  但陈远望认为,同洲在2005年卫星数字机顶盒出口销售收入占公司业务收入的49.96%,此次扩大卫星机顶盒的产量主要还是用于出口。

  创维数字技术(深圳)有限公司总裁施弛表示:“卫星机顶盒目前还只能在海外市场有所上量,目前各机顶盒企业主要还是以生产有线数字机顶盒为主。”

  天柏总裁吕品也同时认为,卫星机顶盒在国内市场还不能有量的规模,他表示:“由于卫星机顶盒提供的节目都是免费的,因此卫星机顶盒价格低到150元,致使大部分国内做机顶盒的企业并没有大规模的生产。”

  机顶盒较量在于应用价值

  如果250万台数字卫星机顶盒多半用于出口,而150万台的数字有线机顶盒生产项目,对于今年1000万台的机顶盒市场来说,显然也有些微不足道。

  而国内机顶盒主流企业创维、天柏、松下等相关负责人纷纷表示,同洲建成亚洲最大生产基地,对他们不会带来冲击。

  吕品表示:“机顶盒的制造已经不是瓶颈,真正的生命力在于它的应用价值。拥有生产基地虽然可以使产品规模有所上升,但主要还要看订单。”

  王彪夺认为,不管同洲今后在生产线上做何调整,机顶盒的发展方向必然是数字家庭的终端,而终端是具备存储能力的机顶盒。

  同洲公开发行的股票招股意向书中明确表示,由于国内数字电视市场客户群为各省市的有线电视运营商,客户的集中度较高,因此客户的开发对公司的赢利能力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显然,机顶盒企业在现阶段的“跑马圈地”中,如何争取到各地有线电视运营商的订单,是目前机顶盒企业最为关心的事情。(n101)

  作者:范蓉

爱问(iAsk.com)



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