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 > 正文

英特尔突围:AMD的魔力和想像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3日 17:51 互联网周刊

  专注的市场策略使得这家芯片业小巨人有了长足进步

  本刊记者|陈亮

  2005年,Sun和戴尔曾经在服务器市场大动干戈。为了向戴尔示威,率先在服务器产品上应用AMD 64位处理器的Sun开了一架飞机到戴尔总部上空盘旋示威,飞机尾部的巨大横幅
上写着“戴尔要当心了!Sun已经有了64位服务器!”当这个消息通过戴尔内部的朋友传到Marty Seyer耳朵里的时候,这位AMD全球副总裁不禁哈哈大笑:“我们的业务伙伴已经对AMD表示了极度的欢迎。”一年后,戴尔也破天荒地宣布,将同AMD展开合作,并首先从服务器开始。

  这种大跃进对AMD无异于

世界杯上一匹黑马杀入决赛。无论从哪方面讲,过去的一年对芯片业后起之秀AMD来说,都是不平凡的一年。这家公司从技术发展、市场份额到合作伙伴数量都取得了不错的业绩。今年4月份,AMD公布了2006年第一季度的财报,由于处理器市场份额增加,以及分拆持续亏损的闪存子公司,其一季度的净利润为1.85亿美元,扭转了去年同期的亏损局面。在市场合作上,AMD凭借性能出众的64位双核技术和不懈的追求赢取了戴尔的芳心,从而攻克了英特尔漫长防线上最坚固的一个堡垒。“我们与OEM厂商的合作从未像今天一样稳固。”公司掌门人鲁毅智说。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英特尔。在过去的几个季度里,英特尔已多次下调业绩预期。“整个2005年,AMD从英特尔手中夺走了5.3%的市场份额。”Mercury Research的分析师称。在英特尔阴影下蛰伏已久的AMD仿佛已嗅到了春天的气息。

  暗渡陈仓

  “从业务上来说,我们希望做一家纯粹做处理器的公司。”AMD中国区CPG战略及OEM事业总经理潘晓明说。过去两年,AMD的做法很简单,主要是专注研发64位的双核处理器新产品,同时在市场上积极寻求更广泛的合作。

  在技术上,AMD选择了和英特尔不同的路径。从2005年起,英特尔将公司战略的重点转向平台化,希望以关注应用来提高竞争力。AMD则选择了继续在处理器的性能和功耗上做文章,开发出了一系列双核CPU,这些新产品不仅速度更快,而且能耗更低。“不要小看这些点。它确实吸引了很多用户的目光,尤其是网吧、教育类客户。”清华紫光计算机系统事业部总经理助理李非说。

  江苏网通网吧事业部总经理周军就是被吸引的用户之一。“AMD双核处理器高性能、低功耗的特点,非常适合网吧行业,所以有一定优势。”周军说。今年3月底,江苏网通向清华同方采购了上万台电脑,其中主要采用的是AMD处理器。

  为长久留住顾客,AMD向业界描绘了自己最新的技术蓝图,公司目前正在抓紧开发面向服务器、工作站和高端台式机的4核设计,以及针对主流台式机市场的双核设计。这些新一代处理器都将基于65纳米工艺制造,AMD有望在2007年将目前采用皓龙处理器的服务器的每瓦性能提高约60%,2008年则可能提高约150%。

  有了强力产品作后盾,潘晓明的任务则主要是笼络尽可能多的合作伙伴。每个工作日,潘晓明的日程表都排得密密麻麻,他不断拜访中国的OEM客户,如联想、同方等企业的代表。甚至有一段时间,潘晓明陪同清华同方PC事业部总经理李健航参加了所有公开露面的会议。他的目标是,说服中国本地的计算机生产厂商,在制造PC和服务器时把AMD的芯片作为选择之一,而不是惟一选择。

  这正是AMD低调行事的体现。中国的PC和服务器厂商,大多依赖于英特尔的产品发展起来,因此在同AMD接触时,他们并不想激怒英特尔。以服务器厂商宝德为例,该公司历来是英特尔的铁杆支持者,但有内部消息称,宝德同AMD也保持着定期接触,并且AMD的处理器也在宝德的实验室接受评测,但宝德方面并不愿张扬此事。日前,浪潮也否认了拟在服务器产品线中采用AMD处理器的说法。AMD深谙潜在合作伙伴的这种心理,因此在谈判中保持了对外低调、对内积极的态度。

  这种态度帮助AMD在中国市场加快暗渡陈仓。2004年,AMD成功同中国PC领头羊联想达成协议,推出了风靡一时的“2999元乡镇电脑”。随后,方正旗下的方佳电脑、神舟电脑、清华同方也先后向AMD敞开了大门。

  在技术、市场双管齐下的同时,AMD没有忘记以奇兵包抄英特尔的后路。2005年,AMD以垄断为名将英特尔告上了美国法院。尽管整个诉讼将旷日持久,并且AMD并无多少胜算,但此举却为AMD赢得了一定的舆论支持。“要知道,努力获得成功是一回事,但非法维护自己的垄断地位则是另外一回事。”鲁毅智在公开信中声称。

  雌雄未决

  AMD的高歌猛进的确给英特尔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不过,一旦英特尔决定反击,来势汹汹的挑战者究竟还有多大的魔力和想像力?

  英特尔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针对AMD一贯标榜的价格优势,英特尔近期宣称,将大幅降低处理器的售价。这一破釜沉舟的举动好比击中了AMD的要害,倘若不坚决跟进,AMD在市场上就会面临份额流失的风险,但是跟进降价同样危险,AMD的收入本来就不够丰厚,如此一来将会进一步破坏公司的利润水平。

  英特尔的雄厚资本实力显然是它敢于挑起价格战的基础。在2005财年,英特尔的净利润为87亿美元,同期AMD的销售总收入仅为58.5亿美元,比英特尔的利润还要少将近30亿美元,两者显然不是一个重量级的较量。就连鲁毅智也坦言:“面对一个像英特尔这种规模和实力的对手,肯定不会轻松。”

  与在服务器乃至台式机领域的突围相比,在炙手可热的笔记本领域,AMD并无多少优势可言。依靠强大的迅驰平台,英特尔几乎独霸了整个移动计算领域,AMD先前推出的炫龙处理器还无法与之相提并论。而且台式机和服务器的市场增速已大大放缓,相反笔记本则成为近年来PC领域增长最快的明星产品,如果在这条跑道上掉队,AMD将有可能输掉整场比赛。

  同时,AMD的产能状况包括制造工艺也一直为人垢病。“英特尔的65纳米技术早已成熟,已经向更先进的45纳米挺进,而AMD目前还停留在90纳米的工艺阶段。”英特尔中国区一位发言人对本刊记者说。

  AMD正在抓紧扭转这种局面。6月初, AMD展示了德国德累斯顿Fab 36新工厂所生产的65纳米产品,其65纳米生产工艺由AMD和IBM的工程师团队在纽约共同开发。AMD还宣布,它正加快向45纳米技术的迁移,计划在65纳米产品投产18个月后,启动45纳米产品的批量生产,预计的时间约在2008年中期。AMD还计划对德国工厂进行升级,加上在新加坡的代工业务,到2008年能够达到年产1亿颗CPU的规模,从而大大缓解产能瓶颈。

  但这些改善并非朝夕之功。AMD称,今年公司的收入增长将来自OEM市场和新产品的推出。但分析家们说,伴随着英特尔降价举措和修复同合作伙伴的关系,AMD在OEM市场扩大份额的努力的成效可能会大大缩减。这家后起的芯片公司要想牢牢把握住自己的命运,恐怕还要付出更多艰辛。

    相关文章:

     英特尔告急?

     一位巨人的背影

     杨旭的第一张牌

     英特尔需要超越什么?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9,660,000篇。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