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 > 正文

英特尔突围:一位巨人的背影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3日 17:51 互联网周刊

  环境的变迁使英特尔再也无法靠使命感和责任感,来获得让人信服的市场份额和收益曲线。由此留下一道悠长而耐人寻味的背影

  本刊记者|陶俊杰

  英特尔也许从来都不曾把AMD视为一个对等的对手。确实,与之相比,AMD的规模小得
太多。在整个2005财年,英特尔实现营收388亿美元,运营利润121亿美元,净利润达到87亿美元。而AMD全年的营收只有58.5亿美元,仅相当于英特尔的1/7;而其净利润为1.65亿美元,不足英特尔的2%。不过,正是这个不起眼的对手,却绊了英特尔一个趔趄。戴尔只是从英特尔阵营“叛逃”到AMD阵营的OEM厂商中最新的一位。

  不过,欧德宁已经吹响了反攻的号角。他表示,英特尔将会推出更多、更高质量的产品服务客户。此后的两周内,英特尔的一系列反制措施陆续出台,其中包括在全球范围内将部分主流产品的定价大幅削减、宣布即将推出新款双核至强处理器(开发代号Woodcrest)等等。虽然英特尔和AMD之间的规模还相差甚大,但这些措施的出台已经表明,长期不屑于和AMD争斗的英特尔开始接受现实:在微处理器这块市场上,英特尔独步舞的时代已经结束,英特尔和AMD的双人舞时代开始了。

  从独步舞到双人舞

  事实上,这早有征兆。英特尔公司4月19日发布的今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首季度英特尔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了38%。不仅如此,1月18日,英特尔发布的2005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英特尔第四季度营收为102亿美元,同比增长6%;净利润为25亿美元,同比增长16%,两项数据均未达到预期。

  看起来,英特尔糟糕的业绩至少还会持续一个季度。Handelsbanken Capital的金融分析师近日表示,英特尔今年2月和3月的销售渠道一直都不甚通畅,4月份则继续恶化,当月处理器销售额同比下跌52%。据了解,英特尔芯片的平均售价从3月份的109美元下跌到了4月份的52美元,同比降幅达40%。而同时,AMD仍在大踏步前进着。据Mercury Research称,AMD今年第一季度的出货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50%以上。

  华尔街的金融家们似乎也更偏好AMD。摩根士丹利3月份发布的《2006年一季度全球技术数据手册》(Q1 2006 Global Technology Data Book)中,将今年内AMD的出货量增长率由13.2%调高到37.6%,而对英特尔则维持10.1%的预测。更直观的指标是,自从去年5月以来,英特尔的股价已经从近27美元跌到18美元左右,跌幅约50%;而同期,AMD的股价则由16美元涨到了30美元,涨幅甚至一度逼近150%。

  成也平台,“败”也平台?

  是什么让英特尔这位最受业界瞩目的巨人陷入被动呢?有分析师认为,自从英特尔宣告抛弃旧有模式,不再把精力仅仅集中在PC领域,而开始奋力推行平台化战略的时候,危机就已经蕴含其中了。

  欧德宁在2005年5月开始担任英特尔CEO之后,给英特尔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过,早在当年年初,英特尔就宣布进行重大重组,新设五大事业部:即移动事业部、数字企业事业部、数字家庭事业部、数字医疗保健事业部和渠道产品事业部。按照欧德宁的计划,英特尔将不再只是提供微处理器芯片,而是专注于解决用户实际需要、为用户提供集成解决方案的各种应用平台。英特尔副总裁、渠道产品事业部总经理萧慕廉(Bill Siu)曾表示,此次重组标志着英特尔由纯粹以技术为导向的公司转变为以市场为导向的公司。

  《商业周刊》指出,就在手机和手持电子设备为争夺日常生活中的主导地位而展开激烈竞争的同时,个人计算机的增长却逐步放缓。欧德宁必须让英特尔重振雄风,否则快要走完而立之年的英特尔将遭遇危机。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师们指出,自从2004年以来,整个PC业(包括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无论从总收入还是出货量来看,都呈现出了下降趋势。

  这种状况客观上也导致了PC业内部竞争的加剧。早先戴尔发布的财报显示,一季度其销售额为142亿美元,同比下降6%;盈利为7.62亿美元,同比下滑18%。戴尔CEO罗林斯表示:“PC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出乎我们的意料。”鉴于戴尔业绩不佳,华尔街对它仍坚持采购高价格的英特尔处理器一直颇有微辞。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戴尔的“叛变”其实也是大环境的变迁使然。

  转型势在必行,但是英特尔的五大事业部本身就发展极为不均衡。在英特尔今年年初发布的2005年财报中,数字企业事业部和移动事业部,分别贡献了90亿美元和53亿美元的运营利润,而诸如闪存等其他业务则处于亏损中。

  目前,除了早在2003年推出的主打移动计算的迅驰平台之外,英特尔还推出了欢跃、博锐以及英保通平台,试图在高端家用PC、商用PC和网吧领域复制迅驰的成功。不过似乎效果并不明显。

  有英特尔内部人士对平台战略质疑,“他们(外界)认为这纯属闹剧,不过是种虚幻的假象,酒香不怕巷子深,如果你的技术出类拔萃,那就没必要大搞噱头。”在外界看来,这种过分强调平台战略而忽略技术的预言似乎变成了现实。“奔腾4是2001年11月出来的,其实2000年的时候产品设计就完成了。这么算来,英特尔的这个架构和体系已经有6年了。”杨旭说。

  已经有6年的时间,英特尔没有推出比奔腾更有号召力和影响力的技术产品了。这对于一贯以行业领导者自称的英特尔无疑是不合适的。而这个空档,恰恰给英特尔的竞争对手们提供了难得的机会。于是,AMD抢先发布了自己的64位芯片和双核处理器,一举取得了相对于英特尔的市场先机。“AMD的技术不比英特尔落后,而且价格又便宜。性价比这么高,OEM厂商为什么不选AMD呢?”计世资讯资深分析师郭畅指出。“今年是英特尔非常特殊、非常关键的一年。”杨旭非常肯定地说。

  是否到了需要调整平台战略的时候呢?对于主打家庭娱乐的欢跃平台而言,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还远未成熟。已经有传言说,英特尔正在考虑取消欢跃平台的市场营销计划。赛迪顾问分析师曹然并不以为然:“很多市场,像数字家庭,要是你说现在要实现增长,那没有。但是英特尔做这个市场最早,是最主要的推动者,是未来的增长点。”

  杨旭归来

  当英特尔陷入困境的时候,英特尔中国区的日子也不好过,其主推的欢跃平台和英保通平台并没有在中国市场上获得多大成功。

  杨旭的归来实际上为英特尔中国区的业绩欠佳提供了最好的注脚。计世资讯总经理曲晓东认为:“英特尔中国区两位老总离职应该与其近年来的业绩不尽人意有很大的关联。”

  6月2日,杨旭坐在北京嘉里中心7层会议室,面对《互联网周刊》,他侃侃而谈英特尔的行业责任和担当。“2002年底,就在楼下的613,我们发布了迅驰平台。当时有很多朋友认为这个东西像天方夜谭似的;平台是什么意思,不懂?!”说这话时,杨旭神情飞扬。

  有关迅驰的故事仍然是英特尔人记忆中离现在最近的一次辉煌。此后,英特尔不再推某一款或者一系列的芯片,集成性的平台成为战略选择。另一方面,英特尔正在全球范围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不断被AMD切割的市场份额、争相背叛自己的盟友以及过分僵化甚至有些傲慢的姿态。面对困境,杨旭显然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以振军心。

  “这种调整充分说明了英特尔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郭畅指出。而对于英特尔在内部管理架构上一直采用的“双位一体”模式,郭畅说:“相比于单领导结构,双领导结构在决策上的反应必然要慢得多。设立双领导架构,表明英特尔高层认为中国市场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市场,对英特尔的接收程度比较高。”然而赖一龙和简安琪的离开,使得杨旭一下子要独自承担很多压力,尽管从职能范围上说,他还有蒋安邦的协助。“同时一定要关注产业长远的发展远景,携手中国产业共同发展。”杨旭表示。

  嬗变与反攻

  毕竟是巨无霸,一旦英特尔重新调整好焦距,其拥有的力量谁都不会小觑。

  不过,反攻之前,英特尔首先需要实现自我嬗变。如果说由于推广平台战略让其在新架构产品的设计和开发上有所忽略还容易改正的话,那么,不能体况下游行业形势的变化,及时做出策略调整则说明英特尔自身态度存在某些问题。

  或许英特尔自身还有些傲慢,不仅体现在之前对待AMD不甚重视上,还体现在市场的策略不够灵活上。毕竟做市场的领导者太久了,杨旭承认,造成英特尔今天的局面,以前太安逸也是部分原因。“我们的当务之急一是产品的创新,性能要好;另一个就是价格竞争性的问题。”他说,“换个角度讲,以前英特尔更多地是从生产这方面制定策略,以后要转变到以市场为中心制定产品。”

  反攻的号角早已吹响。除了尽快发布技术上更加先进的产品,实施具有竞争性的价格策略是英特尔采取的另一有效措施。在英特尔网站的报价单上,已经有不少产品标明了降价幅度。这种方式非常有效,毕竟与AMD相比,在同样性能、同样价格的前提下,消费者会更加认同英特尔的品牌。价格战正在成为它的杀手锏之一。分析界对这一点深信不疑,早在今年3月,据《福布斯》报道说,仅仅是当时业内关于英特尔即将展开价格战的预测,就曾导致AMD公司的股价在一天之内下挫7%。

  虽然当前还处在困境,但是作为行业领导者的英特尔已经有意开发下一座金矿。PC业的发展在整体放缓,但在移动便携领域,却仍然有着强劲的增长动力。“我劝大家换个思路,未来在北京建一个数据网,所有的笔记本出门一打开就能上网。如果这场景能够实现,绝对可以实现今天PC一倍的增长,现在全球PC有2亿,那时就会有4亿。”杨旭说,“我们这边技术不成问题,更多地是商业模式、服务模式的问题,是整个产业链的问题。”

    相关文章:

    英特尔告急?

    杨旭的第一张牌

    英特尔需要超越什么?

    AMD的魔力和想像力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9,660,000篇。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