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 > 正文

后港湾时代谁能挑战华为?(1)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2日 16:00 赛迪网

  【赛迪网讯】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总裁任正非

  在厮杀多年后,港湾网络与华为的竞争以及李一男与任正非之间的恩怨,终于随着一纸收购协议而暂时告一段落。

  6月6日,港湾网络与华为联合宣布,就港湾网络转让部分资产、业务及部分人员给华为达成意向协议并签署MOU(谅解备忘录)。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转让的资产和业务包括路由器、以太网交换机、光网络、综合接入的资产、人员、业务及与业务有关的所有知识产权。

  港湾网络的业务有两大块,一是电信产品,以接入、光网络为主,还有NGN等;另一大块就是企业网络,以路由器、以太网交换机为主。虽然在双方的公告中没有明确指出港湾网络将就此不存在了,但没有了上述核心产品和业务的港湾网络是否存在,意义都不大了。

  关于华为与港湾网络的关系,已有太多的评价和议论。在短短五年间,港湾网络能走到今天,甚至迫使华为专门成立针对性的“打港办”,其中原因非常复杂。但是,除却人事纠葛及 “灰色商业”的色彩,还原到技术本身,有一点是任何人都无法忽视的:李一男这个技术天才曾经数次准确地把握了技术发展的趋势。

  没有了港湾网络之后,中国通信制造业的发展格局将会怎样?还有谁能挑战华为?

  港湾的三次超越

  提到李一男,华为员工对他的天才研发能力仍然赞不绝口。出身于华中理工大学少年班的李一男,成为华为公司副总裁时年仅27岁。这其中的原因正在于他对技术的敏感与把握。

  而到他北上创办港湾网络的时候,他对整个产业界的发展趋势也更为了解了。2001年12月,创办港湾网络仅10个月的李一男告诉记者:“当前的网络建设正向着以园区网建设为主的方向发展,从窄带数据互连业务转向宽带网络建设。宽带IP网不是Internet简单的宽带化,它是未来电信的基础网络。”

  对于未来的宽带发展,李一男有着自己的思考,他认为,很多同行已经意识到宽带接入网的建设,在建设一个高可靠性、高稳定性的网络之外,还要提供带宽保证、计费、安全措施、用户管理等手段,以及更多的增值业务,从而创造一个新的宽带赢利模式,整个宽带产业才能有序、健康地发展。

  在整个宽带产业链中,港湾网络作为基础设备供应商,应该提供一个低成本的网络建设方案,使运营商能够建设一个可运营、可管理的电信级网络。可以说,港湾网络的目标非常明确,在宽带产业链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用自己的力量推动宽带事业的发展。那时,公司所有人的名片上都印着“港湾网络——构建新经济宽带IP网”。

  这样的认识是非常正确的,当时李一男还预计,在企业网的IT建设方面,当年的增长应该在30%以上。而且这个时候,因为瞄准了企业建网的需求,代理华为产品起家的港湾网络迅速推出了自己的全线交换机产品。这是当时很多网络厂商并没有充分意识到的,他们大多还集中注意力在路由器上。而港湾网络这时已经走在国内其他网络设备厂商之前,这是它实现的第一次超越。

  2002年11月,网络设备厂商们的竞争焦点仍在千兆产品上,因为那已经领先用户需求了。但港湾网络那时一举收购了欧巴德公司,从而拥有了万兆产品。同时,港湾网络还请到Extreme公司的首席科学家作为自己的CTO,让一个外国人为自己的技术方向把关。这是港湾网络的第二次超越。当时,包括华为在内的国内网络设备厂商,以及部分国外厂商都仓促应战,跟进推出万兆产品。结果,2003年上半年,万兆产品在国内的校园网等建设中遍地开花,港湾网络的中标消息一个接着一个。

  2003年12月29日,港湾网络和深圳钧天科技正式合并,港湾网络拿下了深圳钧天在MSTP光网络领域的全部技术和专利。当时,钧天的产品已经取得了

信息产业部入网证并在各大运营商中开始应用。其产品涵盖了从STM-1、STM-4、STM-16到STM-64的所有级别,为城域传送网提供完整、稳定的新一代MSTP解决方案。同一天,港湾网络还获得了德国投资与开发有限公司(DEG)、荷兰金融发展公司(FMO)的2000万美元的投资。这时的港湾网络意气风发,不容小觑。港湾网络拥有了光网络,这对华为而言,是最为要命的。因为光网络是华为的一项重要收入来源,也是其一直引以为豪的领域。

  作者:李瀛寰

  从以太网交换机、万兆产品到光网络,港湾网络的优势从企业网一路深入电信核心领域。这三次超越,据知情人士介绍,以第三次最为“犀利”。

  于是,华为坐不住了,“打港办”随之成立,一场影响至今的大战爆发了。

  华为、港湾比翼齐飞

  华为“打港办”的成立,意味着任正非彻底愤怒了。港湾网络之所以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实现这些技术超越,这背后抹不掉华为的影子,“小华为”之说也应运而生。高峰时,港湾网络至少有一半的人来自华为。这在某种程度上对华为也造成了伤害。

  此后,华为与港湾网络之间变成了业界耳熟能详的打压与被打压的关系。与港湾网络竞争非常激烈的还包括华为3Com,而华为3Com之所以发展得那么快,与港湾网络的竞争有非常大的关系。从以太网交换机到万兆产品的推出,再到提出IToIP的理念,这一切的背后都有一个紧紧相随的影子,即他们无法忽视的港湾网络。也可以说,华为与港湾网络是在相互的较量中共同成长的。

  华港大战,使双方都付出了相当的代价。但值得庆幸的是,在相互的较量与厮杀中,华为与港湾都取得了进步,尽管这进步来得

火星四溅。仅从这一点来说,港湾生存的意义也非同小可。

  华港合一,谁能挑战?

  当前,电信与网络日趋融合,公共网络与企业私网也在不断融合,三网合一的战略大方向更是体现了整个产业界发展的趋势。就最终用户层面而言,随着网络的进一步普及,他们需要的是更为方便快捷的沟通方式,以及更利于商务运作的通信手段。

  在这两家厂商的厮杀之际,从三网融合到与运营商合作的托管服务,国外厂商正在不断跟进用户需求。面对如此猛烈的外部攻势,我们的厂商更需要的是联起手来,做大做强。

  就像有些评论所指出的:“我们真正的对手不是在你我之间,而是大海那边的人,大洋那边的人。我们为什么不能团结起来?毕竟国家利益之上,民族强大的责任大多落在你们这些科技精英的肩上!”

  现在,港湾网络从实质意义上已经不存在了,这也可以看成是其他国内网络设备厂商的机遇。曾几何时,在项目竞标之初,还是国内、国外数家厂商的角逐,而竞标的最后,往往就变成了华为、港湾网络两家之间的火拼。经过这几年来华为、港湾之间不惜代价的竞争,市场上曾经涌现的众多网络设备厂商已经消失在用户的视线之外了。今天来看,国内的网络厂商没有谁可以挑战华为,然而,也正是华港大战导致了这种局面的形成。

  但此刻港湾的退出,对其他网络设备厂商而言,无疑是个非常好的机会。机遇的把握需要时间以及心气,更需要技术创新及产品优化。市场竞争还会继续,但市场也正在日益规范化,无论是业界还是用户,大家都希望看到更多国内网络厂商整体的崛起。

  而另一方面,并购港湾之后,也意味着华为可以专心和国外厂商进行较量了,从而有机会从国外厂商那里拿回更多的市场。曾有一个与华为竞争的厂商朋友说:“只要华为想做的事,没有做不好的。”这是对手的评价,也是中国民族企业应有的发展方向。

  今天,中国的

信息化发展战略被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科技创新是备受关注的重要国策,中国的企业如何创新更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究。华为有了港湾网络的产品与技术,希望他们能不断创新,更希望其他厂商抓住时机成长壮大,为中国的网络乃至电信产业谱写出新的篇章。

  转折与机遇

  一场大战下来,其间的种种转折与机遇,在历史画卷中可能会呈现不同的景象。然而,残酷的现实却真实地摆在人们面前。当事者与局外人脑海中仍然回味着听到的、看到的种种。时间对港湾而言,暂时地停顿了,但生活仍然在继续。没有了挑战者的华为,也许将背负着更大的责任。

  从中国网络乃至通信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可喜的是,港湾成功的技术没有被国外公司拿走,还是在中国人自己手里。这个行业是需要创新的,从技术到应用,如何真正为用户提供最有价值的服务,这是我们的企业最需要思考的。

  这个行业从来不缺少竞争,还有那么多国外厂商仍然在与华为、中兴等企业较量。如何让我们的企业做大做强,并且不断走上国际舞台,并在海外成长壮大,这更是整个产业界需要探索的。

  这个故事已经到了尾声,但是,还会有新的故事出现。无论未来怎样,我们都希望看到,在全球网络通信产业迅猛发展的今天,中国的企业能够抓住机遇,实现自身的跨越,实现更大的梦想。(n101)

  作者:李瀛寰

爱问(iAsk.com)



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