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 > CPU价格战推动双核普及专题 > 正文

处理器核战升级 英特尔能否实现战略翻身?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0日 09:11 中国经营报

  作者:窦毅

    主频速度大战、64位概念大战后,一场多核之战再度于英特尔和AMD间上演。

  据外电报道,日前英特尔公司的一款四核处理器Kentsfield对外曝光。这款处理器具
有两个芯核、四个计算核心,预计将于2007年第一季度正式步入市场销售阶段。然而就在英特尔四核消息被捅出不久,AMD随即也宣布将在明年中期,同时在两大主力产品线桌面端和服务器端销售自己的“四核心处理器”。

  记者第一时间致电联想、同方、长城等数家PC制造商相关人士,均以惊诧地语句向记者表示:“刚刚推双核产品,对于四核还无从谈起。”

  当众多下游企业还在为手中的双核奋力推广的时候,英特尔与AMD再次于“四核”展开一副生死对决的姿态。

  性能提升有限 难躲作秀嫌疑

  “双核、四核处理器对目前依据单线程芯片系统编制的软件系统,运算性能提升不大。”讯宜电脑主机板事业部高级经理黄晋告诉记者,“在单核芯片频率速度无法大肆提升的今天,寄望多核提升性能也不失是一种办法。”

  而谈到软件支持问题时,黄晋感到可能前景更加不妙。

  双核、四核芯片都面临无软件支持的痛苦。尽管微软已经承诺将在明年第一季度发布下一代操作系统Vista。但目前绝大部分桌面端应用程序都是基于单核应用开发的,无法支撑双核和四核芯片。如同AMD抢先发布的64位CPU一样,目前几乎全部的桌面端软件全部为32位或更低位数系统的产品,实际上使64位产品毫无用武之地。

  那么英特尔和AMD为何还要如此积极筹备四核“芯”战呢?普遍观点认为,不断的多核数字游戏依旧能满足相当一部分消费者追赶时髦的需要。

  一位明基市场经理告诉记者:“四核不过是为了抢夺消费者眼球的又一个厂商噱头。你可以看一下,当CPU企业在产品中整合入芯片组、无线通讯模块,以及64位计算支持后,进行核战几乎已经成为继续翻新花样的唯一选择。”

  英特尔风格大变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4月28日,英特尔全球CEO欧德宁在与华尔街分析师进行的一次普通工作沟通中表示,未来3个月将找出业绩不佳、高成本、低效率的部门,对其进行重组。

  欧德宁此言不久,英特尔中国大变阵,同时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大规模市场调整,声称取消执行多年的返点政策,并在最新一次价格调整中,将部分主力产品价格一举下调60%。彻底改变了英特尔高价格形象。

  黄晋告诉记者:“从2006年的市场价格走向来看,英特尔在

性价比上已经完全超过了AMD,形成了多年竞争以来的倒挂。目前市场流行的2.5Ghz~3Ghz产品,英特尔价格比AMD低很多。”

  就连一些商业合作细节上,也有大幅度改变。以前英特尔CPU插座规格总是在变,给消费者和主机板制造商带来了很大麻烦。黄晋介绍:今年已大大改善,反而AMD在此细节上出现很多问题。

  早在今年3月份就将四核产品计划和盘托出,6月份将成品曝光,打了AMD两次措手不及。尽管四核市场诱惑目前并不被看好,但英特尔总算得以一血“64位、双核”两次被AMD抢先发布的耻辱。

  明基人士评价:从这种改变意图上,英特尔学到了AMD的一套商业做法。

  软硬通吃产业链

  此外,黄晋认为:由于四核应用对软件提出很高要求,这意味着推动者需要具有强大的产业整合能力,牵引应用软件商围绕四核硬件环境开发应用程序。

  这种实力,英特尔显然要强于AMD,四核成标准是英特尔抛向AMD的一次进攻信号。

  而硬件上,则可以进一步达到垄断目的。据另一位台企主机板公司技术人员透露:“当在主机板上集成更多的CPU内核后,英特尔与AMD在悄然蚕食着其他外围配套芯片企业的市场。”

  可以想象,按照CPU企业的欲望,未来大量硬件加速设备,经过程序优化都可能由多核CPU承担,相应芯片不再需要。

  该人士认为:“目前来看,通过这种方式,英特尔与AMD两大CPU企业将可以利用多核集成抢占外设端口加速芯片企业大笔的生意。从而进一步使自己成为行业垄断者。”从主机板芯片组到Wi-Fi无线网卡芯片,英特尔不止一次地通过类似方式暗中侵到别人领地,多次通过这种方式将周边配套芯片企业的生意收归自己囊中。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0,000,000篇。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