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当事者首次解答联想封杀案 不大可能让步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7日 01:10 经济观察报 | ||||||||||
本报记者 周璐 杨阳 北京报道 5月25日凌晨,一封发自美国的邮件悄然而至。发件人是美中经济安全审查委员会主席拉里·沃特兹尔(Larry Wortzel)。一周前,正是在他和他所领导的委员会推动下,封杀联想的声浪迅速波及美国政界,并致使美国政府承诺修改政府采购流程。
在这封邮件里,拉里·沃特兹尔清楚地解释了他的质疑。他说,人们对这些事情可以采取现实的态度,并理解国家安全的基本道理。并且称,如果中国制造商的目标是为美国政府的保密信息系统提供产品,“他们的麻烦将多得多。” 自联想封杀案以来,这是美方当事者首次就此事回应中国媒体的疑问。这也表明,美方不大可能为此做出让步。 当日晚间,联想董事局主席杨元庆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这种借口国家安全将联想排斥在外的做法,不仅影响到了联想在美国政府的订单,也严重影响了联想的企业声誉,也可能影响到未来联想的商业客户采购。 风波尚未平息,僵局仍在持续。 美国来信 在这封邮件里,拉里·沃特兹尔解释说,之所以认为采购联想电脑可能危及美国国家安全,是因为,“据我所知,联想承认中科院拥有其至少27%的股份。而中科院是中国政府的一个机构。” 今年4月,在联想与微软公司的签约仪式上,杨元庆就曾声明:联想于1984年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所投资创建。目前中科院有联想27%的股份,其余股份持有者为公开股东、职员、IBM公司以及3家美国私人投资公司,在联想12人的董事会中有5名是美国人,“收购IBM个人电脑部门之后,联想已经转变成一家国际企业。” 拉里·沃特兹尔也承认,联想美国已经告知媒体(和美中经济安全审查委员会)有关政府对这部分股份的所有权,但表示他们是独立运营的。不过,这并没有影响他的判断。他说:“美国政府并不拥有公司。” 美中经济安全审查委员会主席拉里·沃特兹尔(Larry Wortzel)是联想封杀案的主角之一。今年3月20日,联想在美国的合作伙伴-CDW Government Inc.(CDW-G)宣布通过公开的招投标程序,获得美国国务院价值超过1300万美元的订单,并将提供1.6万台联想ThinkCenter M51台式电脑及相关设备。 消息公布后,美中经济安全审查委员会委员迈克尔·韦塞尔(Michael Wessel)提出,美国国务院使用联想电脑有可能对美国形成国家安全上的风险,美中经济安全调查委员会(USCC)致信给美国众议院拨款委员会主席弗兰克·沃尔夫(Frank Wolf)要求后者进行调查,随后他给美国国务卿去信要求国务院解释。 5月18日,美国国务院负责外交安全的助理国务卿理查德·格瑞芬(Richard Griffin)回信给弗兰克·沃尔夫,表示因为考虑到该IT设备供应商的所有权发生改变,国务院将会修改采购流程。国务院所采购的联想电脑将只用于非保密的系统,并对今后所采购的电脑系统进行更严格的审查。外交安全部门还将告知美国政府各部门,要求采取同样的措施。 在当日举行的一个联合记者招待会上,拉里·沃特兹尔表示,尽管如此,他依然担心,美国政府的其他部门和国防部承包商不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在回答本报提问时,拉里·沃特兹尔称,中美双方在很多领域有着共同的利益并以此展开合作。“我想中国的制造商可以在美国从事生产,而且变得非常成功。”不过他说,“但如果他们的目标是为美国政府的保密信息系统提供产品,他们的麻烦将多得多。” 拉里·沃特兹尔对国家安全的高度警觉和对中国企业的“非常担忧”与他的个人经历不无关系。美中经济安全审查委员会官方网站显示,沃特兹尔有着32年军界职业生涯,其中25年是在军事技术部门。上个世纪90年代,他曾任美国驻中国大使馆的武官。作为一名中国及亚洲国家安全和军事战略问题专家,他著有《中国的阶层:一个无阶级社会的阶层形成》、《中国军事现代化的国际含义》、《21世纪的中国军队》等。他还定期就亚洲安全事务发表文章。 美中经济安全审查委员会是美国民主、共和两党联合成立的,旨在就有关美中贸易往来中涉及国家安全的问题进行监控和调查,并就此向国会提交年度报告。 联想攻略 5月25日晚,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元庆对本报表示,这次事件所涉及的采购金额大概1亿多美元,在整个联想的营业额中只占1%,但这种借安全性将联想排斥在外的做法,不仅影响到了联想在美国政府的订单,“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态度也严重影响了联想的企业声誉,也可能影响到未来联想的商业客户采购。” 根据杨元庆的描述,联想正在和很多美国政府官员及国会议员沟通,寻求他们对联想更深的认识、理解和支持。杨元庆本人也已经和美国商务部副部长见面。同时,联想还努力通过海外媒体向美国人介绍联想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以及联想如何在美国做生意的。 “我们当然希望看到公正、开放的政策依然是美国的主旋律。”杨元庆说,“我们希望呼吁美国政府部门能够公正、公平地对待来自世界各地的企业竞争,就像中国政府给予美国企业的公平环境一样。” 同时,联想也在谋求中国政府对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帮助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他说:“我们和政府还在进一步的沟通中,中国政府尤其是商务部对我们的请求给予了积极的回应。” 尽管事态目前尚不明朗,不过,对于商家必争的美国市场,“联想不但不会退出,还会进一步地拓展,会继续推广联想品牌,花更大的力气去拓展渠道、推出新品,希望在中小企业市场、新兴市场能够获得更多的增长机会。”杨元庆说。 25日晚,联想公布05/06财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第四季度亏损高于预期,但在2005/06财年,联想综合营业额同比增长359%,达港币1,036亿元。联想个人电脑销量同比增长11%。 政治还是经济 杨元庆说:“实际上美国政府的不同部门可能代表着不同的利益团体。国会经常会是某些企业的代言人。” 美国《纽约时报》4月9日报道,美中经济安全审查委员会委员迈克尔·韦塞尔(Michael Wessel )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根本无法说明在组装过程中中国间谍怎么会有机会接触到联想计算机”,并且,“在公开表示对采购联想计算机的担忧之前,他没有要求国务院提供有关实验报告的信息”。 “美国标榜自己是法制的国家,如果某些美国官员拿不出证据,就认定联想在所售电脑中安装了间谍软件,这就是违法。”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美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肖炼说。 联想封杀案发生前一个月,联想与微软在美国西雅图签订了高达16亿美元的大单,采购其正版软件。在此之前,中国在其政府部门和大型企业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的软件正版化运动。众所周知,微软的软件产品在中国政府机构的普及率是最高的。 也正因为如此,对于美国政府的做法,中国各界普遍表示了质疑。联想董事局主席杨元庆在25日晚接受本报专访时也表示:“美国政府这样的态度对联想是不公平的,联想是中国经济改革的产物,是一家完全市场化的企业”,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也表示,“如果我们也以同样的态度对待美国的IT企业,势必会对中美经贸关系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拉里·沃特兹尔显然并不认同这种看法。在发给本报的邮件中,他给出的解释是:“微软并不为美国政府或是任何的政府代理机构所有,微软是一家纯粹的私营企业。” “此事对中国的联想们是一个警讯”,张燕生说,要想成为成功的跨国企业,首先要做好主流市场的公共关系战略,正如毛泽东当年所说,“要在美国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2005年6月23日,中海油斥资185亿美元竞购美国尤尼科石油公司。这起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海外竞购之所以失败,是因为美国方面认为中海油的收购行动受到了来自其母公司和中国政府的支持,目的是配合国家战略,控制美国的能源。同年7月20日,海尔联合投资机构斥资12亿美元,竞购美国第二大家电企业美泰克(Maytag)未获成功。此间观察人士认为,联想此番的遭遇,跟中海油竞购尤尼科受挫和海尔竞购美泰克失利一脉相承。 “把经济上的问题政治化,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很不利。”张燕生说。不过他认为,美国的政府、企业和民众要想不用中国的产品是不可能的,这是最大的问题。“中国产品大部分都物美价廉,消费者(无论是政府还是个人)出于理性都会购买。” (本报记者林凡对本文亦有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