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之禁与垃圾之进的思考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4日 15:36 eNet硅谷动力 | ||||||||||
作者: 小海 【eNet特约评论】“那年我们坐在淡水河边,看着台北市的垃圾漂过眼前,远处吹来一阵浓浓的烟,垃圾山正开着一个焰火庆典,于是我们欢呼...台北市垃圾永远烧不完......”这是罗大佑22年前的一首歌曲,在这个白色垃圾满天飞、沙尘酸雨毒水四处走的时代,我们不得不感叹歌曲作者调侃背后的一份无奈。就现实里我们的生活环境来说,似乎比22年
感慨之后,回到要说的正题,那就是近来有消息报道说因为国内部分中小企业无力承担电池的回收费用、将放弃欧盟市场。与此消息相佐证的则是另外一则消息,消息中说中国某些以拆解电子垃圾为主业的地区开始遭到电子垃圾和大自然的双重报复,仅当地土地的污染就会在几百年内得不到恢复,而当地人只能选择移居他处、以谋生存。 在欧盟本月二日通过的相关法令草案中,不仅对进口电池设置了非常苛刻的汞、镉含量要求,而且还规定将由电池出口国生产厂家承担高昂的电池回收费用,而这恰恰是我们这些中小企业所不能承担的,这种不能承担不单单因为金钱、更因为技术。在该指令草案中,欧盟规定了电池中的汞量超过0.0005%、镉量超过0.002%的电池都将在欧盟境内被禁止销售,并且将从2008年开始强制回收废旧电池、回收费用则由生产厂家来负担,从2009年开始,所有在欧盟境内销售的电池都必须标明具体使用寿命。2012年之前,欧盟境内1/4的废旧电池须被回收、而到2016年时,这一比例应达到45%。 说完了欧盟的“苛刻法令”,再说说我们国内某些地方以牺牲环境、牺牲子孙生存的土地家园为代价的电子垃圾拆解行业,面对这种低利润高环境人身污染的现状,当地政府部门还引以为傲的对外说为其贡献了XX亿的GDP,可对那些电子垃圾里面铅锡贡等的污染却只字不提,谁的悲哀?与此相适应的就是大批大批的洋电子垃圾的入境分解,难道这种危及子孙生存的大事真的能用几分利益就可以忽略不顾了吗? 从欧盟们的技术检测要求来看,似乎是苛刻的,但相对于人家对环境和人民的身体健康的尊重来说,这种苛刻又是非常必需的,毕竟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身体健康高于一切。而就我们来说,在短视嗜利的思维之下,不但放弃了对高产能低污染制造技术的引进改造,还变相的把洋垃圾运进口门,以拆解析利为荣,可悲吗? 在技术面前,我们已经非常落后了,在盲目的追求发展上,我们已经牺牲了太多,包括生存的环境。当我们沦为彻底的电子产品制造打工国的时候,我们还要沦为电子垃圾产品的堆放国吗?当欧盟们用法律和技术换取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不能? 在这里不想举什么例子,说什么美国每年有百万台淘汰的电脑产品流入中国、说全球百分之七十五的电子垃圾流入中国,就现实的人退垃圾进的生存环境而言,我们赚取的那点利润够我们缴纳学费、还原被污染的土地水源的吗?用三五年污染、用几百上千年恢复,是一个绝对不能等比的命题! 技术落后、法律也不健全,再加上某些人的为权利忘义,那么在欧盟们的技术之禁面前,我们只能承担一切的苦果。欧盟没错,那错在哪里?反正在一禁一进之间,已有人为此埋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