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敬华:联想安全门事件应该怪谁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4日 15:11 eNet硅谷动力 | ||||||||||||
作者: 贾敬华 【eNet特约评论】联想喜获数量高达1.6万台之巨的美国国务院采购大单,着实让凭借联想品牌进入美国市场的联想欣喜。对于美国的一些政客来说,联想顺利进入美国政府采购让其震惊,况且联想一年前收购了令美国人自豪的IBM PC部门。震惊之后随之而来的是对联想的质疑,众议院拨款委员会主席,来自维吉尼亚的共和党议员弗兰克.沃尔夫表示,当
联想再一次遭遇美国政客的“安全门”事件。无论是国内媒体还是公众,矛头直指美国政客。仔细剖析,联想安全门事件,到底应该怪谁呢? 回顾联想收购IBM PC部门的经历,笔者觉得联想之所以有今天的遭遇,美国政客们对联想的偏见是一个原因,然而联想自身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至今,我们清晰记得,联想集团在去年收购IBM个人电脑部门的时候,美国国会就出现一股强大的反对的声音。不过,后来这个收购行动还是通过了美国政府的审查。正沉浸在收购成功后狂欢的联想,并没有仔细聆听来自美国的不和谐声音,更没有对美国公众发出的不和谐声音做出合理的应对。在国内市场,联想的口碑无疑是最佳的,联想也可以稳坐国内PC市场的头把交椅,联想的品牌也有了一定的市场价值。自联想收购了IBM的PC部门后,借助都灵奥运会的声势,大肆进军美国市场,联想忽略了自身品牌在美国市场认可度的问题。正因为联想品牌在美国市场没有足够的用户认可,联想才会遭遇此次的安全门事件。 IBM的PC在美国已经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联想将其收入旗下,不失公允地说已经伤害了美国人心中对IBM品牌的爱护情结。按照双方的约定,联想收购了IBM的PC部门后,联想仍旧可以继续使用IBM品牌。对于IBM的这一善举,联想并没有领受。联想完成了与IBM PC部门的整合后,放弃了IBM品牌,改用联想品牌。至此,IBM品牌在美国市场消失,登陆美国市场的是对于美国公众生疏的联想品牌。 笔者无意指责联想,公平地说在美国市场,IBM品牌与联想品牌的地位是无法比拟的。美国作为世界IT产业的发源地和引导者,更加注重品牌口碑。联想进军美国市场时,并没有将品牌化意识灌输给美国用户,更没有用适合的策略,消除美国用户心中对联想收购IBM PC部门的抵触情绪。对于联想来说,继续使用IBM品牌进入美国市场,联想和IBM品牌并举,有助于联想在这一段时间里树立联想品牌在美国市场的地位。一个在美国公众心中占据弱势的品牌,拓展美国市场必然会遭受重击,更何况是对品牌要求苛刻的美国政府采购项目呢? 诚然,中国政府的态度可以在声势上声援联想,要走出安全门事件的阴影,联想自己仍然需要努力。毕竟,联想只是一家企业,在对外贸易中产生的误会应该自己出面解决。微软在中国取得的辉煌成绩,联想是否可以借签一下呢? 微软作为一家美国本土的公司,来到中国十几年,同样遭受国内公众和媒体的谴责。由于微软操作系统的漏洞,微软在国内同样遭受着安全质疑。微软面对在中国遇到的窘境,不断与中国政府沟通,试图挽回微软在中国政府及公众面前的形象。几年后的今天,微软终于喜获硕果。国内几家PC厂商与微软签订了巨额订单,微软成功了,微软的形象也有了很大的改观。在胡锦涛主席访问美国的时候,比尔大叔的热情招待,无疑加大了中国政府对微软信任的砝码。微软十年磨一剑,获取了中国政府和用户的认可。对于刚刚进入美国市场的联想来说,遭遇安全门事件亦是情有可缘。 联想遭受安全门事件不难看出,美国市场是一个注重品牌形象的市场,联想放弃IBM品牌进军美国市场,步子迈得显然太大。美国安全门事件的关键在于联想还没有在美国市场树立起联想的品牌,没有一个强势的品牌,遭受质疑也是必然。联想要想走出受美国公众质疑的阴影,必须在强化品牌形象上下一番苦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