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中国市场成试验田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4日 15:08 eNet硅谷动力 | ||||||||||
作者: 小海 【eNet特约评论】鲍尔默来了,带着微软的一揽子新计划来了,在声明了微软未来的战略重点将围绕着网络做文章以外,也把一项“产品扶贫计划”推给了我们,至于像某些人想看到的东西,鲍尔默没有说,微软也没给,例如很多媒体宣传的对批评者的道歉、微软对个人用户的产品降价。
就微软联手Intel和联想的“即用即付(pay-as-you-go)”计划来看,个人感觉微软更像是在推销其产品,,拿所谓的“充值卡电脑”来说,真的是在为所谓的发展中地区的消费者着想吗?如果是,为什么不去直接的半价售出,而要捆绑上那么多的附加条件?即便电脑最后归了购买者,以后的相关的“技术教育”就取消了?那么这和推销产品有什么不同? 现实而言:微软给出的所谓半价或者更低折扣价的“充值计时型PC”并不便宜,虽然一开始你可以以半价或者更低折扣价先期购入这种产品,但后续的充值卡(在中国没有“月付”这一支付模式)消费谁来买单?如果让电脑使用者自己,那么购买多少张“充值计时卡”以后这台产品才归自己?假如先期支付的现款和后续购买“计时卡”的钱正好等于或者高于具体产品的市场价,这种计划还有什么意义?难道只是为了要“协议逼迫”消费者在电脑跟前做N多时间、在互联网世界“遨游”X个日夜吗? 我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因为我每赚来的一分钱都要用在“刀刃”上,如果因为选购所谓的技术产品影响到了我的生计生存,肯定要先顾及后者,相信这也是许多发展中国家里处在社会底层的民众们的实际选择,所以当微软这一计划再次将这一群体拿出来“拯救”的时候,我想那一计划的真实意图真的值得反思。 从100美元笔记本电脑、到我们的龙芯产品和Intel的300美元PC、再到现在微软的“即付即用”型的电脑,这么多的针对我们低层消费者的产品,我们该选谁?尤其是这些产品的制造者们都要通过与相关部门“联姻”的方式来推销,贫民百姓们怎么办?儿童们是该拿着那100美元小玩具、还是我们的龙芯盒子?成人们是要选用Intel的300美元PC还是微软-联想的“充值计时卡电脑”?而就我们要大力扶持的儿童电脑教育或者民众的科学技术启蒙来说,是要侧重尼葛洛庞帝的呢?还是着重龙芯的?或者微软-Intel的。 从现实的演进来看,尼葛洛庞帝和龙芯产品还待字闺中,而Intel和微软的计划似乎也要在未来几个月以后才能实施,如此推算下来不难预料这四份计划实际上差不多的是要同时的进入我们的市场,到时候会是个什么局面?客观的说:这么多雷同甚至互相冲突的商业计划同时施行,我想对那些儿童和“发展中国家的农民-平民消费者”绝对不是一件什么好事!而对我们的市场和某些行业产业来说,所给出的冲击或者转变也绝对不是正面的,这不是危言耸听! 不管是国芯这一“本土和尚”、还是尼氏-微软-Intel这些“洋和尚”,所念的经在我们的相关领域都是需要摸索的,而这种前提之下的成败都需要我们为其买单,我们能经的起这种轮番考验吗?抛开那一切的美丽口号不谈,单就微软Intel对我们相关市场的变相分割捆占来说,对我们相关的民族产业就真的没有影响吗?我们已经没了软件技术和产品的发言权,难道连“国芯”最后的土壤也要拱手于人? 孩子教育也好、平民技术启蒙也罢,尼葛洛庞帝不是善人、微软Intel也不是菩萨,当我们用我们的市场换取到那些软件的硬件的产品之后,就真的能没有了数字鸿沟、没有了技术歧视?我们是需要尼葛洛庞帝和微软们的这些产品和技术,但如果因此而让我们自己的“自主创新”成为一种遥不可及的、只能永远用于梦想与追求的东西,那么代价是不是也太大了? 既然市场上能制造销售出2880元的台式机,既然柜台上能摆出2999元的笔记本电脑,那么微软的“即付即用”型PC的低价又有什么意思?难道只是为了让人们体验一下什么叫科技与概念下的“捆绑”吗? 中国消费者到底需要什么,你们谁问过了?在引导还是强加两可之间,百姓有话要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