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时报:联想在美受到不公平待遇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4日 07:14 京华时报 | ||||||||||
杨元庆就“采购门”公开表态 本报记者 王京 对于在美国政府采购中受到的不公平待遇,联想终于正式表态了。昨天上午,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元庆通过电话会议向国内媒体做出了言词激烈的表态。杨元庆透露,自从宣
“采购门”激怒联想 今年3月20日,刚刚成立不到一年的新联想通过其在美国的合作伙伴CDW Government Inc.(CDW-G),获得了向美国国务院提供1.6万台联想ThinkCenter M51台式电脑及相关设备的订单,价值超过1300万美元。 杨元庆告诉记者,这笔订单是美国国务院从2004年开始的全球信息技术系统更新项目的组成部分。CDW-G是长期向政府机构和教育机构提供信息技术产品的供应商,此次交易的过程公开、公平,符合美国国务院的采购流程要求。 然而,消息公布后,美国美中经济安全调查委员会委员Michael Wessel便质疑,在美国国务院使用联想电脑可能对美国形成国家安全风险,甚至有美国议员说联想是受中国政府控制的,要求对联想与美国务院的此次电脑交易进行调查。美国美中经济安全调查委员会致信给美国众议院拨款委员会主席Frank Wolf,要求进行调查。随后拨款委员会主席Frank Wolf给美国国务卿写信,要求其进行解释。 迫于压力,5月18日,美国国务院负责外交安全的助理国务卿回信给Frank Wolf,表示因为考虑到IT设备供应商所有权发生改变,美国国务院将会修改采购流程。所采购的联想电脑将只用于非保密的系统,并对所采购的电脑系统进行更严格的审查。美国外交安全部门还将告知美国政府各部门,要求采取同样的措施。 杨元庆昨天说:“美国政府的这种态度,对联想这样一家市场化的企业是极度不公平的。” 杨元庆认为,对于产品安全性的无端指责已经给联想造成了严重伤害,它影响了联想的企业声誉,并会影响联想未来在美国市场的销售。 不公平待遇由来已久 能够在美国获得国务院的大单,对于成立不到一周年的新联想来说,确实来之不易。但联想能获得这一订单,也付出了比其他竞争对手更大的代价。 杨元庆昨天首次向记者披露,其实联想在并购IBM全球PC业务的时候,就经历了一波三折。去年2月,由于美国相关部门“担心交易会影响美国国家安全”,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对这一交易展开了调查。在此期间,联想、IBM和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达成了一系列协议。经过努力,联想获得了向美国政府及其所属机构继续销售的权利,但协议对联想的生产地点、销售及服务方式提出了限制性要求。在接受了这些不尽合理的要求后,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才批准了这项交易。 “这已经无形中增加了联想的竞争成本。”杨元庆说。另外,此次中标产品完全符合美国政府对供应商生产地的要求——在美国本地及墨西哥生产。尽管如此,联想再次遭到了美国方面的黑手。 整整一年前,戴尔美国员工致原IBM一位美国客户的一封电子邮件被媒体曝光,信中称“每买一美元IBM产品,都是直接支持和资助中国政府。” “其实,联想在国际化的过程中,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何止于此。”一位内部人士颇为感慨地告诉记者。 至于此次“采购事件”是否受到某些利益集团背后指使,杨元庆没有直接回答。他说:“背后的因素,我就不好说。但我想无外乎是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两个方面。” 寻求中国政府支持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人士认为,其实1300万美元的订单对于联想的业绩影响不是很大,受冲击最大的是联想的品牌声誉。联想刚刚走上国际化的道路,建立一个良好的品牌形象是当务之急。无法应用在安全领域,对联想在市场上的品牌影响很大。 这位分析人士的观点和杨元庆的想法相当一致。杨元庆表示,这次事件对联想的直接影响应该说没有那么大,但这有损于联想诚信、负责任的企业形象和声誉。 但计世资讯总经理曲晓东表示,尽管此次事件对于联想来说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也可以说是一件好事。他解释说,由于联想刚刚进入国际市场,国外很多消费者对于这个品牌比较陌生。恰恰通过这件事情,通过当地媒体大肆的报道,无形中给联想做了一个免费广告。他认为,政客们对联想的攻击都出于一定目的,真正的专业人士对联想的认识则不会受影响。 在昨天电话会议的最后,杨元庆呼吁美国政府部门能够公正公平地对待来自世界各地的企业竞争,就像中国政府给予美国企业的公平环境一样。他同时也表示,希望中国政府能够对于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帮助联想一起在中国和海外市场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据了解,目前美国方面正在着手修改其政府采购流程,而联想希望在修改后的采购流程中,不会被完全排斥在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