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新颁电池指令 广东企业再度临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3日 19:29 金羊网-新快报 | ||||||||||
本报记者 姚志德 通讯员 吴恂 詹俊东 “广东制造”在欧盟又遇“绿色壁垒”,这次轮到电池。记者昨天从广东检验检疫局获悉,欧盟已于本月2日通过电池指令草案,不仅对进口电池设置了近乎苛刻的汞、镉含量要求,而且还规定将由电池出口国生产厂家承担高昂的电池回收费用。一纸“回收令”,令不少电池出口企业陷入尴尬。
商检提醒企业及早应对 欧盟此次通过的“电池指令”称,含汞量超过0.0005%、含镉量超过0.002%的电池,在欧盟境内都将被禁止销售。此外,欧盟将从2008年开始强制回收废旧电池,回收费用由生产厂家负担。从2009年开始,所有在欧盟境内销售的电池都必须标明具体使用寿命。2012年之前,欧盟境内1/4的废旧电池须被回收。到2016年时,这一比例应达到45%。目前,欧盟此项指令已获欧盟理事会与欧洲议会批准,即将成为欧盟法律。在成为欧盟法律之后,各欧盟成员国将在两年内通过相关国内法律与之相适应。 针对该指令,国内有电池厂家认为,含镉量不得超过0.002%的标准近乎苛刻,一些中小企业不得不因为经济原因和技术原因放弃欧盟市场。广东检验检疫局负责人则提醒省内相关电池厂家:及早采取措施应对。据悉,该局将建立电池产品有害物质监控和快速风险预警体系,及时向企业发布有关的预警信息,引导企业进行电池产品汞、镉含量专项检测工作。 检验检疫专家表示,这段时间,省内电池生产厂家应重点关注国外技术信息,注重原材料选用,尽早寻找符合欧盟要求的原材料,并且将提升工艺摆上议程。目前,检验检疫部门已经根据欧盟相关标准,投入技术力量建设电池产品汞、镉含量检测实验室,加强检验监管,控制出口电池污染源。 中小企业面临“洗牌” 继“两项电子指令”后,此次欧盟通过“电池指令”,广东省内不少中小型电池厂首当其冲。中国是电池制造大国,电池产量和出口量都位居世界首位。广东是我国镍镉电池主要产区,在东莞、江门、惠州、佛山、深圳等地集中了不少电池生产出口企业。据统计,去年广东检验检疫局辖区(不含深圳、珠海)共检验检疫出口电池45000多批,货值15.3亿美元,其中出口欧盟约为6271批,1.3亿美元。业内人士表示,每年进入欧盟的中国电池超过10亿只。 由于指令明确指出,电池的回收费用将由生产厂家来负担,所以无论是贴牌还是自有品牌出口到欧盟,都会受到一定影响。记者从不少大型电池企业了解到,由于这些企业具备一定的技术研发和技术储备基础,因此更能够快速地反应以适应新指令的要求。而受“绿色壁垒”影响较大的肯定是那些技术实力比较薄弱的中小电池生产企业。以锌锰电池为例,目前,我国对其汞含量的要求是250ppm,而欧盟的新标准是5ppm,相差甚远,中小企业达标的难度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