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 > 正文

中芯回应美光阻击论:技术封锁不及资本打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0日 17:58 21世纪经济报道

  见习记者 黄 婕 上海报道

  针对日前美光科技公司主席、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阿普尔顿高调的“中芯阻击论”,中芯国际(0981.HK)首次做出正面回应。5月17日,中芯国际副总经理赖佑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阿普尔顿阻击中芯国际获取美国进出口银行低息贷款的所谓理由,根本站不住脚。

  “他们言行不一。”赖佑明表示,美光科技反对美国政府资助中国企业,认为这会把芯片业的就业机会转移到中国,但事实上,该公司自去年以来,便开始大力投资中国。其首期投资的芯片模块组装和芯片封装测试两个项目已经落户西安,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并无直接业务竞争

  去年2月,中芯国际曾向美国进出口银行申请7.69亿美元长期低息贷款,用于购买美国应用材料公司的芯片制造设备。后来,因为包括美光科技在内的美国某些力量的阻挠,这项融资计划最终搁浅,中芯国际为此另外付出了一大笔贷款利息。

  4月27日,阿普尔顿在香港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旧话重提,并认为在目前全球芯片市场供大于求的背景下,美国政府更有义务保护美国业界,以免美国芯片业的就业机会转到中国。

  面对咄咄逼人的美光科技,中芯国际颇感委屈。“其实美光与我们并没有业务上的直接竞争,我相信它只是一个代表,其背后站着一股反对中芯乃至中国

半导体产业崛起的势力。”中芯国际另一位高层人士对记者说。

  该人士透露,由于芯片属于高科技产业,因此不少受“中国威胁论”影响的人,对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始终心存芥蒂。

  流传在芯片行业的一个普遍说法是,如果要向中国出口最先进的半导体设备,在工艺上必须减两代才行,即所谓“N-2”政策,其目的是将中国半导体制造技术,限制在落后于美国半导体业两代之后的水平。

  事实上,美国政府一直对输往中国的半导体设备和技术采取严格的管制,其依据是签署于1993年的瓦森那协定。根据该协议,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限制对中国出口先进的半导体设备和技术。

  不过,在最终的执行过程中,美国和欧洲国家却呈现了不同的态度。华虹NEC一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在半导体技术输出的问题上,美国态度比较保守,欧洲国家却乐意与中国交易。这也使得发展中的中国半导体业虽然压力重重,却也能快速成长。

  另一个不能忽视的压力来自台湾。自从1974年将半导体作为重点发展产业以来,由于政策上的扶持,以及能够顺利从国际市场采购先进设备和技术的因素,台湾半导体业已经大大超过了大陆发展水平。

  目前,半导体业已经成为台湾支柱产业,为了保持技术和市场的领先,台湾当局对半导体业向大陆的技术输出也做出了严格限制。以目前主流的8英寸工艺生产线为例,现在仅台积电一家获准在大陆投资建厂。

  资本打压新课题

  “技术封锁已经影响我们很多年。”赖佑明对记者表示,但中芯国际目前面临的新难题,来自资本层面。

  赖佑明表示,中国半导体业已经受到国外多年的技术出口限制,但中芯国际对此尚能积极应对。尽管中芯国际面临来自不同势力的打压,但仍有不少美国政商界开明人士一直支持中芯国际的发展,成功获得美国65纳米技术(当今业界最先进技术)设备出口许可证便是一例。他认为,对中芯国际而言,现在更难应付的是资本层面的挑战。

  事实上,中芯国际在

股票市场的表现,也直接体现了这一挑战。2004年3月18日,中芯国际相继在香港主板和纳斯达克挂牌,但上市当日便跌破发行价,此后其股价更是一路走低,以致影响了其他国内芯片企业的上市进程,在业内招来抱怨。

  股市表现疲软,显然影响了中芯国际的融资。更重要的是,该公司目前实行了全员持股计划,他们以公司的名义在海外及香港境内为员工代买股票,股票的低迷状况也会影响员工表现。

  “外界对我们有很多误解。”赖佑明认为,虽然中芯国际连续6季度亏损,但在今年第一季度,全球前四大芯片代工厂中,只有中芯国际的营收获得了增长。“半导体业最先几年的利润主要都被设备折旧所分摊。”赖佑明说。

  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秘书长赵建忠认为,造成中芯股价低迷的原因有两点:一方面,中芯国际是新企业,上市不久,基于半导体业的高资金投入和高技术研发要求,投资者对公司能否在未来取得较好收益表示担忧;另一方面,不乏某些势力从中作梗,对此,企业本身肯定束手无策。

  事实上,中芯国际、珠海炬力、中星微等国内芯片企业陆续海外上市,希望借此改变单一的融资渠道问题,缓解资金压力。然而,几家上市公司的表现都不尽人意。

  “总体而言,我们国家的半导体产业还处于初级阶段。”赵建忠认为,中芯国际遇到的问题非常典型,因为他们的主要订单都在国外,因此受制于人也毫无反击之力。因此,他提醒现在那些一心想上市的企业也要开始反思,自己是否已做好充分准备。

  赵建忠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建立有效机制,为高科技产业提供良好融资环境,鼓励他们在国内上市。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666,000篇。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