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 > 正文

观察:中国高科技企业转型期的思维与路径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6日 15:34 中国电子商务

  高永钰/本刊记者

  “蛹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演变过程难免有痛苦和挣扎,企业转型也是一样,中间也经历了挑战、痛苦和挣扎。”IBM饱尝转型的阵痛和教训后,IBM大中华董事长及首席执行总裁周伟这样告诫他的同行及合作伙伴。而IBM身后,大批中国高科技企业也在经历由“顿悟”及“反思”,而后大张旗鼓地开始重建价值链的体验。

  知识已经成为生产活动中的支配性资源,知识彻底改变了社会架构,使社会进入后资本主义化——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在《后资本主义》(Post-Capitalization)一书中清晰的为这个社会提供了资本的见解。的确,当资本时代来临,资本与技术、技术与管理以及管理与产业发展之间,构成了当今科技产业(尤其是高科技产业)的进一步专注。

  事实上,企业转型过程中的专注并不等同于创业时期的专一,前者专注的程度应该是战略和执行、创新和转型的高度统一。真正目标明确、愿景清晰的公司,制定战略时首先会考虑战略的可执行性;而靠机会成功的公司,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则需要一个相对长期的战略保证其能够做好迎接下一次机会的准备。

  在一个企业的演进过程中,创新是态度,转型是手段。创新学者大卫·缇斯就曾提出,企业的成本(Cost)、时机(Timing)、学习(Leaning)三者的结合支撑了一个企业技能的升级。在全球化的绝对优势里,每位企业家都对这种结果孜孜以求。

  韩第在《大象与跳蚤》里(The Elephant and the Flea)给企业人的忠告是:“不是去做得更好,而是做得与众不同。”这种“与众不同”,实际是经过严格预算之后的思维和策略。

  因此,中国的高科技企业必须理清“贸工技”同“技工贸”的界限和逻辑。如管理大师杜拉克所说,“IT”产业重心在“I(

信息化)”上,不在“T(技术)”上。

  以英特尔为代表的相当一部分美国硅谷企业,已经由“T(高新技术)”到“I(信息产业化)”的转型;而代表国内IT服务企业的神州数码则经历了由“I(信息产业化)”到“T(技术)”逐渐提高的过程,它正在vv试图探索“与众不同”的“第三条道路”上跋涉。

  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创新多数属于“创造性模仿”。尽管德鲁克肯定创造性模仿仍具有创造性,但同时他指出,由于这种模仿是利用他人的成功,因为一般是从市场而不是从产品入手,从顾客而不是从生产者着手。因此迈克尔·波特对这种“创造性模仿”提出了批评,认为在高科技产业中,模仿期经常比预期要长。陶醉于自身技术革命的企业,在疯狂砍价的同时往往在自己的产品中融入了过多的性能,他们几乎从来不考虑取舍的问题。尽管少数几家公司凭借自己的优势取得了成功,绝大多数企业却陷入了一场没有赢家的竞赛。

  对于缺乏“护城河”、价值

供应链还未真正形成的中国高科技企业来说,“以市场”为先导的惯性思维模式无疑是一场“浮躁”中的灾难。

  事实上,高科技产业迅速崛起的源动力并非来自市场。营销只是一种策略,企业真正发展的根本还在于企业自身,这要求企业在某一程度上达到或超越对传统的要求。中国对外开放带来的竞争的外部因素以及

中国经济快速成长的内部因素,正促使中国企业面对转型问题,而且同样要求这些企业能够真正去面对一个无限制的经济环境。

  郭士纳曾经告诫过国内一些迷茫转型的企业,不应该将企业转型的目的看作是降低成本或解决问题,而应该从积极的角度看待转型——思考如何为中国这样一个世界级的经济体创建出色的企业。

  或者,这才是目前国内高科技企业转型的根本之道。

  过去五年间,这种痛苦和挣扎的体验于神州数码来说是深刻的:历经脱离母体联想的阵痛,从零起步的犹疑,由传统分销到IT服务业务转型的尝试,先做大或先做强的选择。今天看来,对于中国众多几乎没有历史可言的高科技企业,神州数码的发展路径具有典型的样本意义。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