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重建“科学诚信”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6日 15:25 新浪科技 | ||||||||||
英国《金融时报》社评 2006年5月16日 星期二 在任何国家,只要发现饱受赞誉的科研人员在技术突破方面做假,都会引发人们的深刻反思。在中国,这种打击尤为沉重。中国有着远大的雄心,希望在科学和以创新知识为
官方调查发现,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陈进在其研究中造假,他曾声称开发出中国首个自主研制的微型芯片。实际上,据称他只不过是将美国摩托罗拉(Motorola)旗下子公司制造的芯片的商标去掉,换上汉芯科技有限公司的标识,后者是他领导下的一家公司。 这一丑闻与韩国克隆科学家黄禹锡(Hwang Woo-suk)的事件有明显相似之处。黄禹锡近来被曝犯下欺诈行为。这两人都得到了巨大的荣誉,不仅源于他们声称的实验成果,还因为他们为国增光。甚至当有人开始质疑他们的工作之后,还有许多人不愿加以理会。 先进技术领域的国家冠军项目,可产生积极的示范效果,增强国家的自信心。美国空间计划和欧洲空客(Airbus)便是两个例证。不过,危险在于,人们在此类项目上寄托的希望,赋予其太大的重要性,仿佛这些项目“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而迅速出成果的压力,也令相关人员难以抵御“走捷径”的诱惑。 在多数亚洲国家,恭顺的民族文化放大了这种风险。这种文化尊崇等级制度,阻碍对权威的批评和质疑。在中国的这一事件中,还有三个因素在起作用。其一,针对言论自由的政治限制,压制了自由辩论;其二,知识产权执行不力,而知识产权是成功创新的基础之一;其三,学术腐败。任人唯亲往往令科学家对同僚工作的评议失去效力。学术剽窃盛行,学术资格方面的弄虚作假现象比比皆是。一些权威人士表示,许多较年轻的科学家对于迅速得到名利更感兴趣,而非从事高质量的研究。 陈进造假事件的曝光,反映了政府对于这些趋势的关注,也明显是要传递一个更广泛的信息。此前,有关方面已公布计划,将针对科研操守出台更严格的规定,实行新的学术激励措施,并加大对学术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 所有这些都是重建中国科学界诚信的必要举措。然而,目前尚无法确定它们是否足以在科学界树立道德观、价值观、严谨和独立思维。毛泽东对中国知识份子的打击,使这些东西受到破坏。这在任何国家都是一种严峻挑战,在一个威权国家尤其如此。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即使是中国最优秀的人才,可能也难以超越仿冒境界。 译者/梁彦 来源:FT中文网-FTChinese.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