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 > 正文

高新区再出发(1)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5日 15:50 赛迪网

  【赛迪网讯】曾经创造了无数辉煌的高新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在21世纪到来之际却放慢了前进的脚步,重视经济扩张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政府服务意识不够、国际化进程屡屡受挫等问题制约着高新区的发展。对此,2001年科技部提出了高新区“二次创业”的战略,拉开新一轮高新区改革的序幕。

  五年之间,高新区的“二次创业”进展如何?本文记者深入探访了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以下简称海淀园),试图从中描绘出高新区“二次创业”的轨迹……

  时间拉回到2001年,在科技部的倡导下,全国各高新区迅速展开了“二次创业”的工作,然而,一向冲锋在前的海淀园这次却一反常态,选择了比较审慎的态度,迟迟不见动静。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啊,正是这份报告才让我们底气十足。”海淀区副区长、海淀管委会副主任于军拿着《海淀园“二次创业”研究报告》对本报记者说。海淀园经过近一年的调查研究,全面总结“一次创业”的成功与失败经验,在此基础上,明确了二次创业的方向:“一次创业”的总体经济形态是创业型的经济形态,“二次创业”则是创新型的经济形态,自主创新是海淀园“二次创业”的核心。

  五年来,海淀园的努力比比皆是,制度改革、金融创新、孵化器共同体、iBridge……通过努力,2005年,海淀园的新技术企业已达到15193家,实现总收入2485亿元。面对这些数字,在于军看来,更大的进步在于海淀园对自主创新有了全新的理解:“我们认为,自主创新的过程应该是从技术的产生,到实现产业化,最后到创造财富的全过程,而且自主创新的主体应该是全方位的,多层次的。”

  谈及海淀园的综合配套改革,海淀区副区长于军提出:“过去是减压,现在要增值。”

  产业化跟不上,创新企业长不大

  自主创新的故事在海淀园从来不缺。镜头切换到1988年秋的首都机场,在机场大厅中总有几个人到处拉人签名。那时,“追星族”甚至都还未成气候,再说了,即使是在追星,也不可能每个人的签名都收集,这些人在干什么呢?其实,带头的那位学者模样的男士正是现今汉王科技的CEO刘迎建。当年,他还在中科院自动化所,为了“863”汉字识别课题的攻关,他创新性地提出了建字库的研究思路,于是就有了上述的一幕。在机场的一个月的时间里收集而成的百万字库,也为后来汉字识别技术的突破性研究,汉王科技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基础。“赵忠祥的签名我们都收集到了”,刘迎建笑着告诉记者。

  海淀园内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海淀园坐拥清华、北大等78所高等院校,中科院等各级各类科研机构213家,在校大学生近40万人,两院院士约占全国总数的37%,承接了30%以上的国家“863”、“973”项目,这些丰富的科技、教育和人才资源为海淀园的自主创新源源不断地提供动力。

  “一次创业”中,许多像刘迎建这样的有识之士将闲置在科研单位的科研成果拿出来,并且始终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从而获得了成功。这样的故事在海淀园内成规模存在,带来了成千上万的企业产生,再加上政府各种优惠政策的出台,从而导致了“一次创业”从无到有的形成。

  然而十几年来,真正能像联想、汉王那样一直存活下来并发展壮大的创新型企业并不多,这是为什么呢?总结过去,海淀园发现,大多数走创新之路的企业失败的原因是在产业化上出现了问题,很多企业有很好的技术,但是后续的产业化没有跟上,无法卖出自己的产品,产业化跟不上,创新企业长不大。

  实现产业化需要什么呢?海淀园认为,应该提升政府的服务意识,围绕着企业的成长路径去构建服务链条。通过几年的努力,如今在海淀园可以发现,对于初创的小企业,孵化器呵护着它们的成长,对于发展壮大的企业,金融创新的各种办法解决了它们融资的困难,产业联盟助它们面对竞争,当企业走出国门时,iBridge等服务平台又让企业少走了弯路,这个服务链条已慢慢清晰。

  “建字库的时候,赵忠祥的签名我都有了”,汉王科技CEO刘迎建向记者讲述创业的故事

  过去是减压,现在要增值

  在制度改革上,海淀园一向敢为人先,很早以来,海淀园围绕着行政审批作了诸多努力。

  走入海淀园的“一站式”服务大厅,工商、税务、人事等部门一应俱全。门口的指示牌上清晰地标明了各个部分的位置,一边的办事指南架上,还有新办企业办照流程图,按图索骥,根据流程办事,让来办事的企业不再晕头转向。

  通过“一站式”服务大厅,大大简化了审批手续,缩短了审批时间。以工商注册登记为例,据了解,现在创办一个一般类型企业需要5个工作日,高新技术企业仅需两个工作日,归国留学人员所办企业仅24小时。在“一站式”服务大厅的基础上,通过“数字园区”的工作,海淀园更实现了网上的交互式办公环境,使企业不用再往返奔波于政府各部门之间。

  但是海淀园并不满足于此,“过去是减压,现在要增值”,于军给出了海淀园综合配套改革的方向。在于军眼里,审批时间从20天减到10天,到5天,现在到1天,已经做到头了,企业总得去审批一次,而政府也就为他们服务一次,这个服务层面太窄,企业发展还有很多需求。“二次创业”中,政府应该从企业发展的需求入手提升服务意识,主动为企业提供全面的增值服务。

  对于海淀园的“增值”服务,刘迎建笑着向记者透露,汉王现在全新的大楼就是由我发牢骚而来。刘迎建所指的发牢骚指的是海淀园一直定期召集企业开会,了解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需求。一次会上,刘迎建大发牢骚,提出企业的房租太贵,都没钱来搞研究了。这话得到了众多创新型企业的响应,也引起了海淀园的注意,最终通过联系用地,担保贷款等方法,将汉王引进中关村软件园,帮其建起了现在的大楼,从而加快了企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过去海淀园出优惠政策时总是出台一系列办法,发个通知让大家来申报,较为粗糙地帮助企业发展,如今,海淀园改变了过去那种简单的“洒胡椒面”的方式,而是转向动态切入,重点扶持。于军以AVS标准的推广为例,“在AVS的研发过程 中,地方政府难有作为,但是市场推广却是企业急需的东西,政府应该 创造一切条件帮助它”。为此,海淀园启动了“海淀科技园AVS产业化示范项目”,帮助标准工作组租场所,准备展示环境,支持各家企业建立产业联盟。标准组工作人员表示,这些帮助大大促进了标准产业化的进程。

  作者:吴锋 徐卫华

  产业联盟勾勒“微笑曲线”

  “微笑曲线”,在北京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促进中心主任胡青华的口中被反复提到,“要使一个产业真正地微笑起来,需要一个完整的曲线。”但是据北京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促进中心统计,目前国内高新区的大多数企业都处于微笑曲线的最低端,而且并没有形成从这个嘴角到另外一个嘴角的过程。除此之外,如何在这个曲线上分布适合的企业,如何集这些企业的技术优势打造完整的产业链,都是高新区在“二次创业”历程中不得不面临的问题。

  海淀园在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时,还引进了多种机制创新,其中产业联盟正是这种机制创新的典型体现。在标准领域,几年来,海淀园内一群立志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格局,探索自主知识产权发展道路的企业在国家的支持中奋力前行。但是,跨国公司通过技术标准主导了技术创新路径,树立技术壁垒,并且通过构建整体营销体系,形成了强大的市场同盟;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演变为各个巨头的联盟阵营的竞争。面对如此情况,抓联盟战略,标准战略,组建各类新型产业联盟也就成了海淀园的必然选择。

  以长风联盟为例,长风联盟全称长风开放标准平台软件联盟,通过联盟战略,22家基础平台软件厂商、应用平台软件厂商、第三方中介机构联合了起来。2006年4月14日是长风联盟成立一周年的日子,此时,联盟内的企业已经由刚开始的22家发展壮大到30家。除了长风联盟,TD-SCDMA联盟、AVS产业联盟、闪联等等产业联盟的出现,让在产业链上的大中小企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大家各司其职,各尽其才,“微笑曲线”在海淀园逐渐出现。

  孵化器不能只是物业公司

  “中关村就是一个大的孵化器加资金池”,于军形象地打了个比方。由此可以看出孵化器在海淀园的重要作用。

  在从海淀园孵化器毕业的企业中,美髯公科技极具特色。美髯公科技之所以取名“美髯公”,源于它的老总朱荣辉。初见朱荣辉,一脸络腮胡子在爽朗的笑声中微微颤动,“美髯公”的公司名便深深印在记者脑中。的确,朱荣辉借助他的大胡子,在企业初创期省去了不少宣传费用,但企业要能够发展起来,就不能仅仅靠大胡子,而要依靠孵化器的帮助。

  美髯公的“摇篮”——海淀创业园就坐落在北京上地环岛东北角,楼不高,朴实无华,但周围却都是响当当的IT知名企业,在这样寸土寸金的地方,房租却便宜得难以置信。按照创业园的规定,审核入园的留学生企业创业,第一年只需缴纳20%的房租,到孵化期结束的第三年,这个比例才会升至60%。海淀创业园主任赵新鸣算了一笔账:以最低房租每天每平方米4角钱计算,留学生租用100平方米办公场所每月支付1200元,一年下来可节省租金近6万元。这在寸土寸金的上地,是个难以复制的特例。朱荣辉告诉记者,现在企业有几千万资产的时候,几万块钱不算什么,但在初创期,能省下几万块钱,“那就是我们全部员工三个月的工资啊。”

  孵化器所营造出的创业氛围也是朱荣辉对孵化器印象深刻的一点。正是在孵化器定期举办的企业聚会上,朱荣辉发现了发展机会,也正是在这些机会中,朱荣辉淘到了创业以来的第一桶金。在海淀创业园的精心培育下,一批“美髯公”结束孵化,变得身强体壮,到2005年底,海淀创业园累计入园留学生企业超过400家,其中12家年收入分别超过亿元。

  然而,海淀园“二次创业”的浪潮对孵化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军强调:“孵化器不能只是物业公司。”据了解,海淀园内的孵化器体现出来的最大的问题是部分孵化器服务层次偏低,有一块地,一栋楼,用优惠的房租政策吸引企业进来,提供的只是普通的物业服务。“这种模式能解决企业初期的生存问题,但解决不了企业发展问题。现在我们鼓励孵化器为创新型企业进行全方位服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产业促进机构。”于军说。

  在海淀园的“二次创业”中,园内孵化器由管理走向服务,由被动服务走向主动服务,由单一服务走向全方位服务。在海淀创业园中,企业进驻后,创业园除了让其免费用房子,还主动给予启动资金,并帮着组织人才。在企业发展遇到融资难题时,“找钱”就成为海淀创业园“摇篮服务”的重中之重。据统计,到去年底,海淀创业园通过政府资助发展基金、担保贷款等渠道,累计为留学生企业融资两亿多元,特别是在全国率先建立的中小企业信誉担保贷款系统,累计发放贷款9000万元。信誉保障体系的构建,在为企业解决发展资金问题的同时,也将“信誉”二字烙印在企业心中——到目前为止,中小企业信誉担保贷款还未出现一笔坏账。海淀创业园还充分利用海淀园内科研院所以及大学的科研条件,主动为企业提供公共研发平台、科学仪器和独立实验室,加快了企业的自主创新步伐。

  另一方面,为了整合孵化服务资源,加大孵化服务力度,提升孵化服务质量,2005年6月,由清华孵化器、北大孵化器、北航创业园、海淀创业中心等10家孵化器组成的海淀园创业孵化共同体正式成立。由此海淀园的孵化器由单个孵化器为企业服务转向由多个孵化器形成的网络为企业服务,从而提升了海淀园孵化器的档次,合理布局,协调分工。

  让“飘在海淀上空”的资本落地

  孵化器可谓初见成效,但资金池却还有待加强。缺乏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区域金融体系是目前海淀园发展中最显著的短板。记者在海淀园采访过程中听到企业抱怨最多的地方也在于此。“中国的百度等企业在美国上市,我不以为荣。”朱荣辉甚至表达了这样的观点:“本国的企业只能到国外去融资,说明国内金融市场不能满足需求,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这里没有好的经营条件。”

  为了改变融资难的现状,金融创新在海淀园孕育而生。“希望能让‘飘在海淀上空’的资本落地。”海淀园管委会创业促进处长魏开峰说。谈起金融创新,“海淀产权交易市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担保基金”、“海淀区投融资信用系统试点工程”等崭新的关键词不断地从他口中蹦中,让记者应接不暇。

  海淀园的“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建立以权益资本为主体的多层次资本体系是今后五年园区发展中一个头等重要的工作,而建立以权益资本为主体的多层次资本体系将从设立产权交易市场开始。产权交易市场的建立将为投资的退出提供资本市场。据了解,设立产权交易市场是海淀园2006年工作计划的重点内容,“力争在今年尽早开业。”魏开峰说。

  虽然海淀园产权交易市场还未建立,但其他成果已经出现。日前,海淀园内的北京时代科技股份公司在深交所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挂牌上市。至此,中关村“新三板”已有三位成员,此前,北京世纪瑞尔和中科软两家公司已在1月下旬率先在这一系统挂牌。于军说:“这些都是突破性的尝试,海淀园内还有100多家企业也等着挂牌。”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融资难常常让创业者无所适从。根据世界银行所属国际金融公司的调查,中国私营公司的发展资金,绝大部分来自于业主资本和内部留存收益,这点在中小企业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由于它们往往处于起步阶段,经营风险较高,因而在商业银行强调稳健和保守的经营理念下很难得到贷款,这更加剧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

  对此,海淀园表示,将建设投融资信息收集、整理、发布与推介平台,为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融资提供畅通的渠道。同时,编辑中小企业融资指南,指导企业选择合理的融资方式,最大限度地整合利用社会资源。对于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一方面以政府的信用为基础,和银行合作设立担保基金,为有发展潜力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担保贷款,另一方面,海淀园将尝试允许组建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区域银行,从而构建以高科技银行为代表的区属金融机构,形成具有海淀特色的金融机构体系。

  作者:吴锋 徐卫华

  于军还强调:“除了金融体制改革以及金融产品的开发,海淀园还将着力于区域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这是投融资的基础性工作。”据了解,海淀园正在开展投融资信用系统试点工程。该项目所建立的信用数据库将实现中小企业融资项目在线信用评价,从而提高政府部门动态监控能力,促进海淀信用环境的改善。据魏开峰介绍,这个系统不同于既有的政府信息化系统,它将延伸投融资服务业务并与海淀产权交易市场有机结合,实现互联网上和网下服务工作协同互动。”

  朱荣辉的大胡子的确为美髯公科技省了不少的广告费,但企业的成功光靠胡子不行,孵化器功不可没。

  走进海淀园的外事接待室,iBridge的理念和浓浓的中国印象扑面而来

  联网、联心、联世界

  “Gartner要在海淀园办中小企业国际化战略专场讲座!”2005年仲夏的一个周五,这个消息飞速传遍了整个海淀园。让海淀园的工作人员没有想到的是,网络报名刚开始一小时,报名的人数就远远超过了人数上限,不得不把广告撤下,就算是这样,各种询问的电话还是一直持续到开会前的最后一刻。

  这只是海淀园中的企业渴望了解世界,走向世界的一个缩影。随着海淀园内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迈出国门的企业不断增多,国际合作交流的模式也不断变化,然而多数企业刚走出国门就水土不服,被迫退回。主要是因为企业在走出去之前大多不了解如何同国际接轨,不熟悉欧美市场文化和法律环境,也不知道如何利用国外的咨询商、供应商、代理商等资源。

  在这种新形势下,过去以帮助企业办理出国手续为主的外事工作已经不能满足要求。海淀园国际合作处长张秀英告诉记者:“我们将外事办公室改名为国际合作处,就是要从单纯从事外事政策服务的事务性工作走出来,开展广义的外事工作,这也是海淀园二次创业的一部分。”

  海淀园与国际知名IT咨询机构Gartner的合作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海淀园与Gartner相识已久,但一直以来都在谨慎地接触,因为双方都不了解。最终在2005年,双方决定试着共同办个讲座,没想到,当时的一试,却开启了海淀园利用国际资源的大门。据张秀英回顾,会场上很多老总都很激动,不住地提问,这是企业希望走出去的真实表现。

  此外,作为合作的一部分,Gartner提出要找赞助商,并答应给予赞助商两个小时的免费咨询,希望能借此发现对Gartner较感兴趣的企业。海淀园内的文思创新公司最终成为赞助商。文思创新的业务拓展部经理符山回忆道:“当时,我们也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对于赞助来的两个小时咨询,文思创新并没有马上开始,而是做了充分的准备后再请Gartner的人来。事实证明,文思创新公司的选择是明智的,正全力在对欧美外包领域冲刺的他们,急于在国际化的道路上获得指点,这两个小时,让它们受益非浅。除此这外,也许它们也没想到,这次与Gartner的合作还带来了更多的合作机会。当Gartner峰会第一次在中国召开时,文思创新成为峰会的顶级赞助商。符山兴奋地说:“我们有最大的展位,所有的分论坛我们都能参加,让我们了解了世界,也让世界了解了我们,这比做什么广告都有效,回想起来当时赞助的那个小讲座实在太值了。”

  虽然做了不少工作,但海淀园的国际化进程毕竟才刚起步,像Gartner那个引起轰动的讲座,真正能听懂的人其实也很少。不过,携手Gartner的成功还是指明了国际合作交流的新思路。张秀英介绍说:“我们在与国际接轨中,着力去搭建一个认知平台,举办相关活动,让企业了解国际上的信息,在走出国门时能不再盲目,同时,也让外界了解到海淀园的发展机会。我们所做的增值服务就是希望将全世界散置的各种资源联系起来,与海淀园的企业有所互动。政府提供机会,企业应该像文思那样抓住机会。”

  在此思路之下,海淀园崭新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层出不穷:印度信息专家古博塔被聘为海淀区区长首席顾问,最早在海淀区宣讲BPO的概念;IEEE中国区域办公室落户海淀园,IEEE-CS和IEEE-SA已先行入驻。

  走进国际合作处的外宾接待室,扑面而来的是精心设计的中国印象,中国结,大红色、圆等传统中国元素随处可见,而正中央的“iBridge”字样更让人好奇。原来,2004年,海淀园承接了国家科技型企业“走出去”一站式服务(简称iBridge)试点工作,成为全国53个国家级高新区中唯一一家科技部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试点单位。

  iBridge的核心理念是“linking businesses across the world”,即“联网、联心、联世界”。“联网”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物理的因特网,借用网络平台将园区内企业的信息与世界市场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网是指经济群体的人脉、政府、行业协会、大专院校、中介机构以及国内外的咨询机构,“联网”是组织学会等相关的社会群体。通过这些关系的互动,形成聚集效应,“联心”要求企业讲诚信,以诚待人,有道德准则,有自我约束。张秀英强调,“联网”和“联心”,缺一不可,有了它们,才能很好地“联世界”。

  经过两年的努力,iBridge已做了充足的准备,目前网络平台的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对于iBridge,科技部给予充分的认可,据了解,近日,科技部火矩中心已决定将iBridge的理念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张秀英充满信心地说:“现在我们每天要接待三四个国外代表团,等我们的iBridge网络平台建好启用,将会让世界更加了解海淀园。”

  北部新区

  闭环海淀产业链

  海淀园的高速发展使得原有的园区空间已经满足不了要求。作为海淀园“二次创业”的一部分,海淀北部新区的开发将改变海淀园的布局。目前,海淀北部新区包括西北旺、温泉、苏家坨和上庄4个镇。已经建成或在建的有中关村永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中关村国际教育园、中关村文化教育基地、中关村创新园、中关村环保科技示范园及中关村软件园等8个专业园区。

  于军强调:“北部新区将主要是产业化的发展空间,从而闭环海淀的产业链。”过去中关村的核心区主要是指中科院、北大、清华等院校以及上地西区所覆盖的区域,这里的新技术不断涌现,是一个技术核心区。北部新区将侧重于引进将这些技术产业化的企业,同时配以与推进产业化进程相关的服务机构,形成中关村的第二核心区。于军说,新老核心区相接合,就是技术产生与实现产业化全过程,从而完善产业链,形成中关村科技园区中心区,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中心区,同时,这也体现了海淀园在“二次创业”中对自主创新的全新理解。

  据了解,海淀园从今年开始将在完善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及其北区、中关村广场、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服务功能的基础上,争取用三至五年时间基本建成中关村永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中关村环保科技园、中关村创新园、清华科技园玉泉慧谷园等园区,同时吸纳中关村国际教育园等5个具有创新动力的“新成员”加入。

  海淀园二次创业提出的创新型经济形态的发展方向是以自主创新为基础,以制度创新和金融创新为支撑,再加上新区开发等创新环境的大力改善。于军表示:“经过二次创业,海淀区应当成为一个以知识驱动为主要特征的知识中心区,在国内树立自己的高端地位。希望海淀园最终能成为世界创新产业链条的重要一环。”

  海淀园大事记

  ● 1988年8月5日,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成立,试验区办公室开始对外办公。

  ●1990年7月28日,试验区召开会议,确定试验区企业坚持“自由组合,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六自原则”。

  ●1991年10月,国家科委、体改委把试验区列为全国五家综合改革试点开发区之一;

  同年12月,试验区被列为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中心的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开发区之一。

  ●1991年10月21日,我国首家信息产业基地—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奠基。

  ●1997年7月30日,北京市第一家留学人员创业园——北京市留学人员海淀创业园成立。

  ●1997年11月,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办公室更名为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海淀试验区。

  ●1998年5月6日,试验区召开十周年庆祝大会,提出“制定一个产业政策,建设四个基地,营造八个环境”的“一四八”工程。

  ●1999年10月,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海淀试验区管理委员会更名为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理委员会。

  ●2000年7月28日,海淀园“数字园区”电子政务系统开通。

  ●2000年12月20日,中关村科技园区重点工程中关村软件园正式奠基。

  ●2003年7月1日,海淀园数字园区获准在政策范围内试行外商投资企业经营范围审批方式改革。

  ● 2004年初,《海淀园“二次创业”研究报告》出台。

  ●2004年2月,国家科技部选定海淀园为“科技型企业走出去”一站式试点单位

  ●2004年4月,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委会、中共海淀区海淀园企业工委重新挂牌成立。

  ●2004年10月20日,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委会与美国电子电器工程师学会(IEEE)计算机学会签约,确定双方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作者:吴锋 徐卫华

  ●2005年6月6日,海淀园管委会发布《海淀园创业孵化共同纲领》,并宣布成立由10家孵化器共同发起的“海淀创业孵化共同体”。

  相关链接

  高新区二次创业

  2001年9月,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所在城市市长座谈会上,国家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发表了题为“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把城市工作提高到新水平”的重要讲话,首次明确提出了高新区“二次创业”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

  在经济学界,通常将高新区划分为要素群聚、产业主导、创新突破、财富凝聚四个阶段,而对于高新区的“二次创业”,则认为是针对高新区向新的发展阶段转换过程中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问题,围绕如何提高阶段转换能力而采取的一系列新思路、新措施和政策的总和。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吕政在《国家高新区阶段转换的界面障碍及破解思路》一文中指出:“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新区正处于由产业主导向创新突破的转换阶段,同时各个阶段的交织现象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反映出各个高新区发展的不平衡。”按照高新区四个发展阶段的划分,吕政认为,“一次创业”发展阶段主要是从要素集聚阶段开始到产业主导阶段形成为止,“二次创业”的发展阶段主要是由产业主导阶段向创新突破阶段转换开始到创新突破阶段基本完成为止。

  2006年1月9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将高新区建设成为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服务平台,抢占世界高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温家宝的讲话对高新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高新区的“二次创业”指明了方向。

  部分高新区二次创业思路 概览

  深圳

  1.加大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法制园区战略,创造高新区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快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等服务业,建设现代服务业比较发达的良好发展环境。

  2.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强化高科技制造业优势。力争成为重要的信息产业制造基地、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3.优化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结构和技术结构。支持企业在基础和应用研究领域的创新,选择培育高科技、成长型、发展前景好、后劲大的企业,完善产业链条和分工体系,形成以大企业为骨干、中小型创新企业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企业结构。

  4.规划建设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带,拓展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空间。规划中的产业带全长100公里,总面积152平方公里,可建设用地面积约100平方公里,由西向东共9个片区,其中包括一个大学片区和一个生态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片区。

  上海

  1.继续实施聚焦张江战略,在投资方向和政策上重点支持张江高科技园区建设,实施特殊的优惠政策。

  2.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电子信息产业、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和新材料产业为重点,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各科技园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群。

  3.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4.开拓园区功能建设。开拓园区功能化的建设是开展科技创业、吸引留学生来园区创业、开展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整体效应的基础。

  5.加强创业环境建设。?

  苏州

  加快“四个创新”、营造“三大特色”。

  加快“四个创新”包括:思想观念的创新、体制和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工作方法的创新。

  营造“三大特色”包括:1.在开放上营造APEC园区特色,进一步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扩大开放态势,提升与APEC成员的合作交流层次,抓住我国进入WTO的机遇,推进经济的国际化。2.在产业上营造IT产业特色,抓住国家在沪宁线建立IT产业带的机遇,积极发展芯片设计、软件开发等附加值大、科技含量高的新兴产业,形成完整的IT产业体系。3.营造ISO 14000环境特色,将苏州高新区建设成为国内外享有盛誉、国内一流的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示范园。

  记者手记

  已经到来的时代

  完善的政策、优惠的地租、精心的服务,曾经揭示了一个时代的开始,但现在,它将预示一个时代的结束。

  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竞争能力,高新区在新时代背景下将不仅仅是招商引资和政策支持,还面临着更多的任务——如何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如何形成特色主导产业?如何构造高层次产业集群?在高新园区的一次创业不能适应企业创新发展需要的时候,二次创业刻不容缓。

  高新区更换引擎再出发,这是园区的选择,也是国家的选择。

  因为,没有哪里比这里更具活力了:53个高新区汇集企业45000家,从业人员480万人;营业收入33812.82万元,工业增加值、利润、上缴税额和出口创汇分别占全国高新技术产业的41.5%、42.3%、39.5%和46.2%;区内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研究开发投入是全国平均水平的9倍。

  国家高新区理应承担起新的历史使命,要成为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服务平台,成为抢占世界高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四位一体”的发展定位,是国家从战略需求和长远利益出发,向高新区发出的新的动员令。

  高新区二次创业,是从一次创业的要素聚集产业主导阶段向创新突破阶段转换。在这创新的时代中,政府的体制创新打破体制惯性,园区的差异化定位取代企业同质化竞争,以标准为战略冲破低端价值链,同时,企业的

自主研发创新,产业的集群创新,国际化、金融、联盟、品牌战略,这一切正在使高新区产生深刻的变革。

  变革已经开始,二次创业的引擎也已启动,巨大的力量将梦想和希望向前推进,高新区新的时代,的确来临了。(n101)

  作者:吴锋 徐卫华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