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我国金融业信息化市场特征及服务需求调查报告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0日 23:29  中国信息产业网-人民邮电报

  成熟市场呼唤深入应用

  我国金融业信息化建设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硬件设备、业务电子化程度与处理效率等方面已经与发达国家十分接近。然而,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保障和改进金融服务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咨询公司所作的调查表明,我国银行业的IT投入57.8%用在了硬件设备上,软件投入所占比例为24.3%,服务上的投入更少,只有17.9%。

  而国外发达国家银行业的IT投入中,硬件、软件和服务的比例分别是30%、30%和40%。这种明显的对比说明,我国金融业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还不够准确,还认为信息化建设就是购买大量看得见、摸得着的设备,而没有在应用上下工夫,从而真正为金融业增加价值。随着数据大集中建设的基本完成,管理信息化和服务信息化将是未来金融业建设的重点,这给作为信息化建设重要承担者之一的电信运营商提供了新商机,同时也对其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

  数据大集中要求优质网络保障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金融行业的信息化已经步入了整体成熟期。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行业进行了连续几年大规模的投资后,基本完成数据大集中。在实施数据大集中后,银行的全国经营网点通过专业数据网进行连接,主要业务数据被集中到一个或几个数据中心。通过全国联网,总行可以更有效地监管各个分行的业务数据。同时,有了集中的数据,银行能更好地掌握全行的客户、财务、业务和控管等信息,从而增加了业务的联动性、实时性和可管理性,降低了总体的运作成本和风险。

  但是,数据大集中也对整个数据专网的互联互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我国营业网点最多的国有商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目前在全国已发展了3万多个营业网点,随着数据大集中的完成,高度集中化的管理和多业务并行给数据中心的整个支撑网络提出了巨大挑战。金融网络是一个多业务综合网络,这些业务对网络提供的服务要求不同。事务性的营业业务通常要求准确实时,但对时延抖动不敏感;管理业务则要求可靠传输;多媒体业务要求实时传送,并对时延抖动敏感,但支持不可靠传送。网络的高安全性、高稳定性、高可靠性成为金融网络建设和运维的关键因素,电信级的网络运维服务成为金融信息网络的首选。

  计世资讯(CCWResearch)预测,2006年国内金融业IT总投入将达到303.2亿元,比2005年增长10.24%,并且这种快速增长不是昙花一现,而是持续三年的快速增长,三年增长率均保持在10%以上,2008年整个金融业将达到377亿元的市场规模。

  IDC在《中国银行业通信解决方案2005~2009年预测与分析》中也指出,中国银行业电信服务市场将稳中有升,银行业的电信服务支出将以7.4%的年复合平均增长率增长,到2009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6.7亿美元。

  在我国的金融信息化过程中,通常的做法是金融企业租用电信企业的通信线路,再由金融企业各自配置和管理网络设备。按照现代管理学观点,任何企业中仅作后台支持而不创造营业额的工作都应该外包。在西方发达国家,金融企业在开展自身的信息化建设时,已经将资源的配置与优化从自身内部资源扩展到了社会资源。我国电信运营企业应该借鉴这种思路,主动开拓金融信息化外包市场,紧密围绕各大银行的个性化、综合化通信和组网应用需求,发挥专业技术和全网整体优势,加大开发网络应用和增值业务的力度,为各大银行量身定制网络通信、网络应用和网络服务综合解决方案,努力提供高质量、高效率、高安全可靠的服务,特别要注重对地方分支行这些信息技术水平相对薄弱的机构加强技术服务。

  在通信网络建设外包方面,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已经进行了有益探索。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将自身网络建设外包给了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和中国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并确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根据三家共同签署的网络外包框架协议,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向国家开发银行提供全国组网需要的主用数字电路业务;提供网络项目的系统集成服务,提供IP电话和视频业务的应用;提供骨干网络改造项目的维护外包服务及其他项目的服务。中国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向国家开发银行提供全国组网需要的数字备份电路业务以及小区宽带接入服务。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国金融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发展并不均衡,电信企业应该根据企业的特点推出个性化服务。同银行业相比,我国的保险行业网络增容和升级是投资重点。IDC《中国保险业通信解决方案市场2005~2009年预测与分析》表明,保险业的数据服务市场未来几年复合增长率将高达30.8%,网络增容(增加带宽)以及升级将是投资重点,电信解决方案成为保险信息化主流需求。

  金融增值业务需要联手开拓

  交通银行副行长钱文挥指出,随着未来其他金融市场融资工具的逐步推出,商业银行依靠贷款利息收入的盈利增长模式会受到明显制约。同时,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外资金融机构加入,金融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业务由传统的储蓄、贷款等业务转向以“客户为中心”的多业务经营。如何拓宽业务领域,创新和发展新型金融增值业务,开辟新的蓝色海洋,成为金融机构关注的焦点。

  据统计,发达国家95%的金融创新都来自于信息技术。采用信息技术,金融企业可以设计出复杂的金融产品,并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随着银行业信息化和虚拟化程度的不断提升以及电信业移动电话普及率的提高,银行客户和电信用户的范围越来越重叠,越来越多的金融服务和交易依赖于银行与电信的紧密融合来实现。银行业与电信业的合作与发展正在进一步拓展和深化,由单一的电信向银行提供技术、网络支持发展为联手开发新产品、实现客户共享等全方位的合作。

  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认为,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推动下,IT技术的广泛应用将削弱银行的支付媒介功能,银行业必须对支付手段进行创新。我国的中国银行、招商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中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先后推出了网上银行业务,向客户提供包括信息检索、网上支付、转账、贷款、代缴各种费用、债券买卖、个人理财等一揽子金融服务。

  目前我国的手机用户已经突破4亿户,而且手机具有便捷及时的特性,客户可以得到随时随地的服务。这样的一种便捷的通信工具成为支付工具,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同传统支付手段相比,移动支付最主要的特点是支付灵活便捷、交易时间短,可以减少往返银行的时间和支付处理时间。据诺盛电信咨询发布的移动支付专题报告称,考虑到中国市场环境和移动支付业务的生命周期,移动支付业务的增长拐点将在2007年出现。诺盛认为,随着福彩购买、手机话费交纳、公共事业费交纳等业务商业模式的成熟,届时移动支付将呈现迅速发展的态势,若干具有成熟商业模式的热点业务进入快速的地域扩展时期。

  新型支付业务的开发,是跨行业合作的产物,对于产业链上各方来说,不论是电信运营商还是银行等都应该清楚地看到,单个团体不可能形成消费者支付手段的革命。电信运营商、银行、信用卡协会及有影响力的贸易商如果想在新型支付领域打造新的天地,就必须携起手来加强合作。对于网上银行潜在用户而言,信息及交易安全是最大的障碍。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2005年9月和艾瑞市场咨询12月的关于网上银行用户调研数据均发现,个人网上银行潜在用户首先考虑的是安全问题,其次才是服务和操作便捷性。

  因此,解决信息及交易安全问题将有效促进网上银行业务的广泛应用。

  为了催熟移动支付市场,移动运营商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移动支付的成本问题。移动支付要求有高性能的移动终端,这会给用户带来较高的额外支出,另外流量费用也是较高的。如果移动支付成本太高,会影响用户使用的积极性。第二个就是信息安全问题。从目前来看,依托移动通信公司的短信息资讯平台来实现手机银行业务功能,其安全性还存在一定问题,需要不断完善。

  提供综合金融信息服务将是金融增值业务的另外一个亮点。随着金融行业的发展,混业经营使金融机构成为一个信息的中心。依靠自身优势,金融机构能够提供大量的有偿信息。金融信息的特点是时效性强,需要快速便捷的传递方式,而移动信息服务恰恰就能满足这种需求。中国移动提出作“移动信息专家”的转型定位,可以考虑在提供及时的金融综合信息方面开展业务,比如同证券公司合作,通过短信及时向用户发送最新的股市行情等。为能够向金融企业提供服务,电信运营商必须直接与金融企业的业务部门打交道,了解业务部门在想什么、做什么,进而想办法为他们提供服务。

  (汪建 人民邮电报)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