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 > 正文

美国苹果们大概已经忘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06日 13:36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评论员 湛卢

  法国议会下院国民大会在4月21日通过了一项法律,要求在线音乐零售商提供数字版权管理软件,以便于顾客转换音乐格式。法国政府官员称此举旨在防止任何公司在数字在线音乐零售市场上取得垄断地位,而受此法影响最大的苹果公司则声泪俱下地声称这无异于“国家发起盗版”。

  但美国苹果们大概都已经忘了,直到19世纪中叶,美国一直对版权侵权持极为宽松的态度。原因非常简单,美国在那以前是一个后发展的移民国家,它急需欧洲国家的技术、人力和财力。在这个“新大陆”的佼佼者还没有成为世界技术创新与革命的领头羊之前,在美国的商业利益得到充分满足之际,它一直坚持只“保障作者对作品、发明者对发明在‘有限时间’内的排他权利”。这个国策延续到了美国20世纪70年代内外交困下的知识产权法扩张,“有限时间”从此一再延长。原来,历史上最著名的“发起盗版的国家”不是别的,正是美国。当然,时光荏苒,峰回路转,现在美国的版权法已经是全世界最严格的版权法了。

  随着全球化的渐次铺开,美国的版权标准也成为全世界的标准。这导致当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有一个特点,即在整个法律制度里面,版权法的执行往往是最严苛的。中国也不例外。今天,好莱坞成了全世界最大的DVD内容提供商,美国也摇身变成了全世界最痛恨盗版的国家。好莱坞片商们讨价还价的能力实在太强了,因为它不仅颠覆了美国内战以前、进步时代、新政时代反对垄断保护竞争的长期国策,而且携美国政府之势以令“各国”,全世界都要花大价钱才能看,才有得看。

  然而,经济学研究表明,DVD这种信息产品的成本集中于“原始拷贝成本”。动辄耗资几千万甚至几亿美元的好莱坞电影,成本大部分花在第一份拷贝出厂以前。一旦第一份拷贝生产出来,多一份拷贝的成本趋近于零。而且,生产得越多,生产的平均成本也就越低,也越趋近于零。对于这种数字化的信息产品而言,生产就是复制,而且是完美的复制。

  也正因此,DVD光盘的标价可以远远低于10元人民币,而且都是原作的完美复制品。这也就是说,华纳公司的《飞行者》DVD在华的售价还没降到理性地对待中国DVD市场的供求规律的地步,不过这至少说明好莱坞的片商们明白了一点:减少盗版,不仅仅是中国政府的事,尊重市场规律才是关键;最有效的方法不是最大限度地保护

知识产权,而是如何千方百计地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从而最大限度地赚钱。因为,在互联网技术造就的规模经济状况下,10000名顾客每人支付5元人民币下载一份复制成本几乎为零的电影,比1000名顾客每人支付50元人民币购买一份生产和分销成本为25元的电影赚的钱要多得多。

  盗版率升高实在是很多国家互联网规模经济条件下的普遍现象,诚然不是好事,但也未必全是坏事。因为美国的内容提供商们可以大规模地在世界各国起诉P2P下载者,这无疑增强了各国人民的法治意识和美国独大的帝国意象;同时,也终于使片商们开始反省一下自己因为全球性的垄断而产生的傲慢自大与严重的历史虚无主义。就在4月24日,环球和百代两大唱片公司因为在垄断在线音乐定价问题上向美国加州旧金山联邦地方法院提交不实资料,而被法官裁定为误导司法部对其进行的反垄断调查。这不由得不使人再次警惕这些口口声声对市场经济忠贞不渝的商人们的垄断本能,以及,为什么会指责人家为“国家发起盗版”。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