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 > 正文

华为中兴等10家大户专利申请数超20万企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5日 10:03 深圳商报

  编者按

  前不久出炉的全市重点专利企业统计数字表明:2005年度专利申请数排前的华为、中兴、比亚迪等10家深圳“专利大户”,全年共计申请专利达11203件,同比猛增六成,占了全市专利申请量的53.5%!

  主管知识产权工作的市知识产权局局长王有明面对这一近乎破纪录的“成绩单”坦言:“我的真实感受是‘喜忧参半’!”

  让人欣喜的是,华为等10家重点企业撑起了深圳专利申请的“半壁江山”;让人忧心的是,全市20万家企业的专利申请量不足总数的50%。

  【本报讯】伴随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经科技界和市

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多年的努力。近几年来,深圳专利申请、授权数量增长迅速,质量持续提高。目前,深圳每年的专利申请已紧随北京、上海,跻身全国专利申请“三强”。

  十家企业占专利申请半壁江山

  2005年深圳专利“产出”形势更加喜人。据最新统计显示,2005年深圳专利申请量为20940件,同比增长40.4%,在全国大中城市名列第三。其中国际PCT(专利合作条约的简称,是专利领域的一项国际合作条约)排在全国大中城市第一位。

  “目前扛起深圳专利产出‘大头’并拉动全市专利申请量快速增长的,主要还是靠华为、中兴等十家重点企业。”据市知识产权局最新调查透露,2005年这10家重点专利企业申请了11203件专利,占同期全市申请量的53.5%;华为以4389件的专利申请量独居榜首,占到全市申请总量的20%以上。此外,从2005年度获得专利授权的数量看,排前的10家龙头企业,更以6804项占了全市的70%以上。

  20年间仅4800多深企申请过专利

  然而,深圳众多中小企业的专利产出、拥有情况,与全市专利产出量大幅跃升、专利大户唱主角的总体格局形成极大反差。据有关部门透露,从1985年专利法开始实施到2005年9月,仅有共计4818家深企申请过专利。

  据工商部门最新统计,截至2005年底,深圳市累计有各类企业达209443户(其中法人企业173348户),全市目前从事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的科技型企业,也超过3万多家。

  专业人士分析说,2万项的年专利申请量与深圳高新企业数量的对比,20万家企业抵不住10家专利大户的格局,折射出不少企业淡薄的专利申请意识。

  以专利“护身”可摆脱产权纠纷

  近几年,思科诉华为侵权案、比亚迪与三洋索尼锂电池专利案、英特尔诉深圳东进案等一批引人关注的涉外知识产权案件,已一次次向深圳企业敲响了警钟:经济外向度较高、市场经济发育完善的深圳市,正步入一个涉外知识产权纠纷“高发期”,全球范围内以专利“利剑”打压、围堵包竞争对手的知识产权纠纷越来越多地与深企“纠缠”。

  专家分析,对于正在积极寻求“走出去”并参与国际竞争的广大深圳企业来说,目前已到了必须尽快补上知识产权这堂课并依靠专利布局防身护体的关键时刻。

  观点碰撞

  专利

商标代理有限公司合伙人郭伟刚:

  “没有专利也能活下去”

  “目前大多数企业没专利,甚至全市3万科技型中小企业90%以上企业没申请一项专利。这样的情况是让人担心。”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合伙人郭伟刚经常与众多企业进行专利申请业务代理,他谈及这一现状时分析,目前深圳市专利申请的失衡格局,有专利申请资助制度、政策上一贯以“大户”为重的原因,也有深圳市的专利专业代理机构不发达的原因。毕竟,全市目前有合法资格的中介机构仅20多家。

  此外,根据自己对中小企业的了解,郭伟刚还指出,中小企业是最实际的,他们对专利申请不积极、不够重视有一定的市场原因。与经常要参与国际竞争并全凭技术创新发展的华为、中兴等大企业不同,深圳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例如生产MP3、手表的很多企业,技术含量不高,也并没发展到马上要靠专利技术来存活的地步。他们形成“零专利”格局,除了与该企业是否重视专利申请有关,还与该公司的整体实力息息相关。

  康佳集团知识产权经理田卫平:

  “没有专利要付大代价”

  康佳集团在2005年全市重点专利企业专利调查中,以281项的专利申请量,列全市“专利大户”第七名。康佳集团知识产权经理田卫平向记者坦言,从费用上讲,目前国内的专利申请费不算高,并不会造成太重的负担。但“中小企业要不要、愿不愿申请某项专利,最关键的还是取决于他们对专利的认识——这个专利对该企业是不是真有实际的运用或需要”。

  “一直强调加强专利战略的康佳从中受益颇丰,很多科研项目的立项、获得有关政府部门的政策倾斜等,都与康佳获得大量的专利技术成果密切相关。”他认为,大多数中小企业与康佳面对的经营、竞争环境也很不一样——小企业是决不会像康佳一样随时都面临着与国际巨头竞争的。由此,大企业对待技术专利的态度与中小企业完全不同。如果大企业在关键领域没拥有一定数量的专利技术,可能付出沉重代价。

  记者观察

  专利门槛必须跨跨不过去难壮大

  毫无疑问,近几年华为等少数几家重点专利企业构筑起深圳“专利大市”的背后,折射出的是深圳专利布局一大隐忧:以中兴、华为为代表的一批专利龙头企业,正成为拉动全市专利产出的“绝对主力”。与此同时,与全国其他城市相类似,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专利申请乃至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至今仍很淡薄。

  进一步分析,这种隐忧还包括:在经济外向度极高且涉外知识产权官司频频发生的深圳,PCT国际专利申请虽然连续多年居于全国第一的位置,但即便是情况最好的2005年,全市PCT国际专利的总申请数量也仅为748件。可以设想,如果朗科优盘没有取得美国发明专利权,如果华为没拥有大量的专利“储量”,遇到PNY、思科这样的国际市场上的对手,哪里会有胜算?!

  大企业是由小企业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中小企业要发展、壮大,就避免不了参与全国乃至全球市场的竞争,也免不了要面对“专利战”甚至是国际巨头的“专利围剿”。中小企业要“活”下去,并活得很好,就必须有自己的“一技之长”,拥有自己的核心

竞争力。专利将是这些企业始终都绕不过去的槛。现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提倡自主创新,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广大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要“恶补”专利课,增强专利申请意识,增加专利保有量以“强身健体”,才能抵抗竞争中的“大风大浪”。本版撰文深圳商报记者洪宾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2,000,000篇。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