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 > 芯片巨头真假双核口水战专题 > 正文

INTEL与AMD“双核”论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7日 18:07 南都周刊

  

INTEL与AMD“双核”论剑

  水无常势,兵无常形。长久以来,Intel作为世界芯片霸主,将AMD压在身下。但是,局面越来越不稳,AMD在双核处理器上全面发力,英特尔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INTEL与AMD“双核”论剑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一度被打蒙的Intel迅速展开讨伐。

  面对着摆在写字台上的破旧电脑——这是一台5年前购买的联想电脑,老化了的主板一再证明自己工作有点力不从心了——居住在广州祈福新邨内的孟昭顺最近有点烦:他想升级电脑,并且最好一步到位进入“双核”时代,但两大芯片巨头在“真假”双核问题上的争执让他不知道应该相信谁。迟迟不能下手的孟只好继续观望。身处IT圈外的孟昭顺并不知道英特尔和AMD为什么而争,他更不知道两家公司已为此打得头破血流。

  与此同时,2月24日,中信广场3楼一西餐厅内,华南主流媒体的IT记者三三两两围坐在一起,他们正是来参加英特尔广州分公司召开的“真假”双核说明会的;紧接着3月8日,英特尔在其年度技术盛宴“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IDF)上宣布,将于2007年推出四核CPU,并暗示未来甚至可能推出“百核”CPU。姿态强硬。

  “见龙在田” AMD揭竿而起

  2005年5月11日,这一天成了两大芯片巨头为“真假”双核激辩的起始之日。此前,AMD已在美国和新加坡等国市场向英特尔摆下擂台。

  “五一”长假结束没几天,AMD就在北京正式发布全球首款面向服务器和工作站的企业级X86核计算平台——AMD双核皓龙TM处理器,场面可谓相当的热闹。在曙光、惠普、IBM和Sun等众多国内外OEM厂商的大力支持下,采用AMD双核皓龙TM处理器的服务器和工作站产品也同步推出。一向低调的AMD公司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郭可尊借新产品发布之机放言,“希望总体份额较之去年能够成双倍增长。”

  “竞争是件好事,AMD欢迎竞争,竞争让我们时刻保持警惕。”作为挑战者,AMD中国公司公关总监王妩蓉绝口不提英特尔,但很显然,他们把“竞争”之球踢给了英特尔,并期待对方接招。

  这是AMD在全球首次提出“真双核”概念,他们宣称该公司的双核处理器产品都采用“真双核”架构,同时指称英特尔的双核芯片实际上是“双芯”架构——单纯地把两颗CPU放置在一起。

  2005年6月7日,王妩蓉再度表示:我们非常尊重竞争对手,无意进行诋毁……只是想说明在双核处理器方面AMD的架构与英特尔的架构并不相同,AMD的产品在架构上的优势更为明显,性能更强。

  面对对手的赤裸进攻,英特尔有些坐不住了,展开了首次反击。这年10月底,其高层官员在上海举行的秋季IDF(英特尔在中国一年一度举行的开发者论坛)上表示,AMD在处理器技术上大幅落后于英特尔,暗示对方的双核技术并不比英特尔先进。

  事实上,这是一出完全由AMD公司导演的戏,隐忍已久的他们对自己的双核技术似乎很有信心,他们就是希望用叫骂诱出英特尔公司,然后再施展更为凌厉的进攻。因此,英特尔的贸然回击,倒是为AMD借题发挥提供了最好时机。

  2005年12月初,AMD大胆地向英特尔发出战书,要求对双方的“双核处理器”进行对比评测,并对外声称,“测试结果和竞争对手回避挑战的态度,进一步确定了AMD在多核方面的领先优势。”或许是英特尔公司高层已经警觉,对于AMD下的所谓战书,英特尔这次不为所动,没有做出任何回应。

  一计不成再施一计。2005年12月的第一周,AMD公司全球总裁鲁伊兹访华,其间和其中方高层又密谋启动另一波攻势。鲁伊兹前脚一走,12月中旬,AMD随即启动了名为“我为双核狂,AMD真双核体验风暴活动”,通过用户实际体验展示双核处理器在应用上的优势。在这次活动中,他们再度抛出“真假双核论”这张王牌,为即将推出的双核架构Athlon 64×2双核处理器造势。

  此次活动结束后,业界进入了短暂的平静期。大家一方面以为两家公司的口水战到此结束,一方面又对英特尔表现出来的懦弱感到惋惜。然而,英特尔其时正在酝酿一场猛烈的反击战。

  “亢龙有悔” 英特尔点到即止

  一位半导体行业的分析师指出,虽然AMD在64位技术和双核的宣传方面看起来风头甚劲,但严格说来也只是“成功扳回一局”,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英特尔具有强大的综合资源优势,左右市场更是游刃有余,一旦醒悟并顺势而为,AMD的先发优势并不会维持太久。

  尽管英特尔方面尽可能让文章开头提到的“真假”双核说明会保持低调,但这丝毫不影响会场气氛的凝重。局势太敏感和严峻了。大家都想知道这家世界芯片巨头将如何辩护?如何反击?到底谁代表着双核芯片技术的最高端?

  开场白简短,整个会议也是短小精悍,三句话直奔主题。英特尔中国华南区总经理李荣燊亲自介绍了两公司双核芯片的异同,他拿出一家第三方最新的评测数据,称AMD双核产品在执行多任务时的低性能,而基于英特尔双核技术的产品是围绕整个双核技术特点进行的产品一体化设计,这是一个全新的设计风格,包括工艺与工业乃至外观设计,不仅产品结构更紧凑,更为重要的是凸显双核产品的高性能和低功耗,尤其是它的低功耗。

  末了,李荣燊形象地举例说,一个人在床上想看书,英特尔能做到不起身,伸手就能拿书;而AMD要站起来,走向书架。“这一过程中,它们的失误率是我们的2.5倍。”之后,英特尔技术人员通过同时运行时下流行的

电子游戏,借速度对比来显示两家公司双核CPU的性能。

  耐人寻味的是,英特尔少有地不对会议现场提供速记、拍照,并且拒绝向记者发放展示用DEMO,甚至连他们散发的新闻资料也是只字未提“AMD”公司名,仅以“某公司”称谓替代。

  英特尔广州分公司的宣传是当时英特尔反击战略的重要一环。在此之后,英特尔中国公司在上海和北京也举办了类似活动,对当地IT媒体灌输自己的双核理念。

  2月27日,英特尔中国北方区总经理曾明指出对手在双核上制造了一个“谎言”。“我们都是双核,没有真假之分。”曾明说,“AMD抨击英特尔是假双核根本没有道理。那只是AMD单方认为自己的双核才是‘真’的。”他还引用清华大学微处理器与片上系统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汪东升的话说:“目前双核没有标准或者定义,没有真伪之分,没有理由说别人是假的。”这是英特尔半年来针对AMD双核挑战第一次表明立场。3月1日,英特尔全球副总裁兼亚太区总经理杨旭公开表示,“AMD双核在单任务测试状态下有一定优势,比如只传输音乐,其他什么也不干。如果在多任务工作环境中测试一下,它们的缺陷就立刻原形毕露。”

  紧接着,3月8日,英特尔在其年度技术盛宴“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IDF)上,宣布将于2007年推出四核CPU,并暗示未来将可能推出“百核”CPU,这便是英特尔的“Many Core(多核)”计划,英特尔高级副总裁兼数字企业事业部总经理帕特·基辛格表示,2006年,包括桌面台式机芯片和笔记本电脑芯片在内,英特尔将有70%以上的产品为双核产品,下半年,还将推出一款更新的处理器,它将能把笔记本电脑、PC现有处理器性能提升40%。“到时候,AMD将落后更多。”

  业内人士认为,英特尔此举可谓一箭双雕,一方面可以打造自己在多核CPU市场“领先”的市场形象,另外,也将公众的注意力从双核领域引开,打AMD一个措手不及。

  但就在大家误以为英特尔将转入全面反攻的时候,它却又再度高挂免战牌了。用杨旭的话来说,英特尔不是不想回击,而是不想掉入AMD的圈套。同期,英特尔中国公关经理刘捷对记者表示,不会无休止地回应别人的说法,不会陷入别人为我们设下的陷阱。

  至此,坚持不按对手节奏跳舞的英特尔公司惟一的正面反击暂告一段落,聚光灯下再次只剩下AMD。

  “双龙取水” 两方各执一辞

  英特尔和AMD争执的焦点是“究竟什么是‘双核’芯片技术。”两家各执一词,难成共识。

  根据双方稍微接近的观点,“双核技术”就是将两个(以后可能集成更多)计算内核集成在一个处理器中,从而提高性能。形象地比喻,单核就好比一个单行道,同一时间里车只能一辆一辆地依次通过,而双核就是双行线,同时“飞跑着”几辆车。

  AMD方面认为,在一个芯片上集成两个核心才是真正的双核,而双核技术最关键的一点是通过优化设计,让两个内核之间可以高效协作,实现芯片性能的大幅提高。就如同一个人长了两个大脑,他们共用一个身体,两个脑袋可相互交流一些东西;他们据此指称英特尔的“双核”是将两个原本独立的处理器简单地封装在一个处理器外壳里,没有任何逻辑关系,不过是将两个人用一件衣服包起来,虽然拥有两个脑袋,但各干各的,还可能互相打架。

  英特尔方面对此不以为然,指出业内对于双核并没有明确的概念,因此只有不同架构的双核CPU,而没什么真假之分。“大家都是双核,为什么你的就是真的,我的就成了假的?”

  两家都抛出了第三方评测结果、性能数据以及专家意见等等,各自力图维护自己产品名正言顺的真实身份。

  最早的一次评测在2005年6月,国际知名硬件网站Tomshardware对两家公司提供的双核产品进行了对比评测,最终成绩显示AMD不敌英特尔。当时,AMD公司高级产品经理唐志德表示拒绝承认这个结果,他认为原因在于英特尔对送检产品进行了优化。

  而在近期,AMD引用第三方评测机构CNET国际公司的比较测试数据声称,在日常计算、游戏、多任务、图片编辑、MP3编码等七个方面均优于英特尔的表现,“我们取得了7:0的完胜!”AMD公司发布的新闻资料说,众多媒体和第三方专业评测机构的评测数据都证明AMD双核处理器不论是处理单任务还是多任务,性能表现都要优于英特尔的双核处理器。

  英特尔中国公司公关经理汪洪华也顿时就此测试的标准发出质疑:“我们只想反问一句,谁能规定双核产品的真假?目前没有任何一个机构能做出判断。”汪洪华的观点与曾明此前的说法如出一辙,同时也得到了中国部分学术界人士的支持。

  清华大学汪东升教授就指出,目前业界对双核处理器的架构并没有共同标准或定义,自然也就没有什么真伪之分。“多核心的原意就是在一个处理器上集成多个处理器核心,在这一点上AMD与英特尔‘并无分别’。不能说自己的产品集成了仲裁等功能就是‘真双核’,更没有理由称别人的产品是‘双芯’或‘伪双核’。”汪东升说。

  如果将汪的观点看做是一种对英特尔的支持的话,那么张云泉的观点则可视为是在力挺AMD。3月23日,这位中科院软件所并行计算实验室副主任、国家863高性能计算机评测中心技术委员会委员公开称:在英特尔的双核架构里会出现前端总线的瓶颈问题。

  张云泉认为,在多核处理器的体系结构中,最关键的是核与核之间的协作。AMD的双核采用很高速的交叉开关进行协作和通信,这是它设计的关键,由此带来的好处就是两个核之间协作良好。相比之下,在英特尔架构里面会出现前端总线的瓶颈问题。

  汪东升和张云泉的观点基本代表了中国学术界两派阵营,而这两种观点也随着英特尔和AMD的纷争相持不下。

  “神龙摆尾” 双核之争的背后

  透过四处弥漫的“硝烟”可以看到,双方明里是争双核的真假,但实际上,则是市场格局发生变化而自然出现的“碰撞”。“真假双核”之争,争的可不是个“名分”,而是市场份额,是引领产业发展趋势的龙头地位。

  在单核、超线程等技术已经逐渐过时的今天,昔日无法与英特尔抗衡的AMD,如今面对全新的市场机遇,加上拥有成熟的技术与产品,放手一搏自然在情理之中。来自相关机构的数据、分析,从另一个层面反映了双方激烈的竞争。3月1日,JP摩根的半导体分析员Danely将英特尔的股票评级指数下调。除了英特尔季度业绩没有达到预期外,Danely称还因为AMD的市场份额正不断上升。另据市场研究公司Mercury Research的统计,AMD去年第四季在服务器、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市场的合并市场份额已经上升至21.4%,大幅高于前一季度的17.7%。

  一个经典的例子是,2002年11月,时任AMD中国公司总经理的郭可尊(现AMD公司全球副总裁)初上任,AMD在中国品牌电脑市场上还一无是处,为了打赢在中国市场的“处女”之战,她不惜远赴千里出现在名不见经传的江西省地方电脑品牌——“晨创”的新品发布会上。

  然而,英特尔芯片毕竟在近十多年来直接促进并引领着个人电脑的迅猛发展。从“286”到“586”,从“奔腾”到“迅驰”,其每一款产品的名称,都成为了可以替代产品性能描述的标准。但是,AMD在近两三年来的异军突起,赢得了诸如IBM、惠普以及联想等厂商的支持,逐步拆散了原先英特尔紧紧拢聚的“铁桶阵营”;而以去年起诉英特尔垄断为标志,AMD开始在市场上摆出了与对手正面过招的架势。但和英特尔相比,AMD毕竟是一个迟到者。郭可尊在进行同方的公关时,就碰到了“软钉子”,同方还在今年向外界表明了忠于英特尔阵营的心迹。同方将拒绝AMD的理由归结为“我们在考虑AMD是否有足够的资源向同方提供长期支持”。

  在笑纳同方的忠心之余,英特尔投桃报李,在市场推广中,英特尔给了同方不小的财力支持,并在2004年对同方的研发、产品、市场、销售和培训上都加大了投入,双方的来往也更加热络,关系日复一日升温,甚至超越英特尔在国内的最大合作伙伴——联想。

  英特尔的精明和强大恰恰体现在他对各厂商操纵的得心应手上。十几年来,英特尔通过控制各厂商的产品数量、推出档期和价格,把握这些没有核心技术的OEM厂商的生产和产品命脉,其中在中国就建立起以联想、方正、同方、TCL等直供客户为基础的垄断体系。平均高达50%,以现金形式直接划到PC制造商账户上的英特尔广告返款,则是财大气粗的英特尔的一柄杀手锏。

  与此同时,英特尔也不忘拉拢兼容机制造商,以扩大“英特尔体系”商家数量。在成都,英特尔通过产品支持、报销近七八成的广告宣传费,将八达、道洋、合诚和佳业等4大兼容机制造商也拉进这个体系。

  这一切,都将AMD打得措手不及。据业内人士分析,就全球范围内讲,英特尔依然占有70%以上的市场份额,并拥有90%以上的电脑厂商,这一切都不可能在短期内被撼动。

  然而英特尔昔日一枝独秀的局面已被打破。不仅是在AMD擅长的DIY领域,即使在品牌机市场,AMD也通过不懈的努力,屡有斩获。  

INTEL与AMD“双核”论剑

英特尔反击AMD

  英特尔AMD恩怨情仇路

  1968年,鲍勃-诺伊斯(Bob Noyce)和戈登-摩尔(Gordon Moore)创建英特尔公司。

  1969年,杰里-桑德斯(JerrySanders)与一组前Fairchild半导体公司雇员创建AMD公司。

  20世纪80年代初期,IBM选用了英特尔的x86芯片和微软的DOS系统。为了避免过分依赖于英特尔,IBM要求英特尔帮助寻找另外一家供应商。

  1982年,英特尔与AMD签署了技术交换协议,使AMD成为了IBM的第二家供应商。根据协议规定,AMD有权使用英特尔的“286”芯片技术。

  1984年,英特尔抛弃AMD,单独提供“386”芯片。1987年,AMD对英特尔提起法律诉讼,试图解决“386”争端。

  1991年,AMD对英特尔提起反垄断诉讼,称英特尔通过非法行为保护及维持其垄断地位。这是AMD公司首次认定英特尔公司涉嫌垄断,并一直将观点保留至今。

  1992年,法庭要求英特尔向AMD赔偿1000万美元。并且,对于AMD的386处理器中所使用的英特尔专利,AMD可免交版税。

  1995年,AMD与英特尔的所有主要法律争端全部解决。

  2000年,AMD向欧盟提起诉讼,称英特尔的行为违反了欧盟的反竞争法。

  2004年,日本公平交易委员会对英特尔涉嫌垄断进行调查。

  2005年,AMD向美国特拉华州地区法庭对英特尔提起反垄断诉讼。

  2005年6月25日,AMD根据美国法律的相关条款,在美国特拉华州联邦地区法院,对英特尔提起了反垄断诉讼。AMD向法院递交了长达48页的诉状,详细列举了“英特尔非法维持其在X86微处理器市场的垄断地位,并要求客户不与AMD交易”的“恶行”。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8,140,000篇。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