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novo工程师都灵起跑:从被质疑到受尊敬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5日 07:53 经济观察报 | ||||||||||
有一个小请求,在看到本期故事的时候,千万不要去掐算冬奥会已经结束了多久,这多少会让我感到难为情……好吧,如果你非要知道的话,还是我直接告诉你吧——已经结束28天了。 是的,我们没有在第一时间拿出这篇报道,我们的记者也没有去过都灵。所有采访都是我们在得知联想公司在冬奥会上的优异表现后开始进行的。
还要坦白的是,我获悉联想在都灵的表现的途径是:该公司公关总监朱光在一次午餐中和我随意聊及的话题。 天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当然包括我们的同行)在报道那些值得尊敬的人或事上变得扭扭捏捏。于是,公关总监们也就不太关心企业内部那些值得称道的事情了,他们总得依着媒体,去发觉那些“轰轰烈烈”的由头(俗称新闻点)——我看得出来,朱光同样没有指望我会对他所说的事情感兴趣。 于是我更想让他知道,他所说的这一切值得报道。 你以为身为中国最大电脑制造公司的工程师出国的话就应该风风光光?看在联想公司赞助了3000万美金设备的份上,也应该过得舒服一些吧。听听吧,在开始的时候,那些意大利人连房子都不愿意出租给他们;而那些设备只能呆在雪山上白天50度夜间零下30度的铁皮屋子里;外国工程师们最担心的就是中国人别搞坏了他们的设备;就连奥委会也好意地劝联想公司还是掏现金吧,否则可真是容易砸了自己的牌子。 100多名值得尊敬的联想工程师中很多人两年都没有回过家,为了能够保证最快速度到达可能出现故障的现场,他们全部考取了意大利驾照。于是,这家中国公司提供的近7000件IT产品在从测试到正式比赛期间全部实现“零故障”运行——这在冬奥会近80年的历史上尚属首次——10多个工程师被提拔成为奥委会技术官员,那些二手的电脑遭到抢购,联想公司也因此获得了奥委会的追加订单。 这就是中国唯一一家国际奥委会的全球合作伙伴——联想公司那些IT工程师们的表现。我们想说的就是,别以为收购了一家法国或者美国公司,这就国际化了,真的——还远着呢! -本报记者 刘伟勋 周璐 北京报道 西安姑娘孟静一直有个看似普通却难以实现的心愿,就是回老家陪陪年迈的父母。直到2006年4月,在意大利都灵陀螺般忙碌了将近两年后,这位联想IT工程师终于拥有了一个月的悠长假期,她直奔西安。 4月20日,联想派往都灵的近100名工程师中的最后一批也将如期完成冬奥会收尾工作,疲惫归来。“真的很艰苦,如果那是块‘骨头’(指联想为冬奥会提供的所有IT服务)——它也是我所遇到过最硬最大的一块,好歹需要‘啃’两年啊。”孟静的同事、联想奥运赛事运营总监王磊开玩笑说。 谈到艰苦,联想公司提供的那近7000件IT产品又何尝不是呢。那些机器在意大利美丽的雪山上呆着,有些地方白天温度超过50度、夜间零下30度,经历无数次测试、验收、预演和25天的紧张比赛,这些被装在山上铁屋子里或者索性置于露天的设备全部实现“零故障”运行——这在冬奥会近80年的历史上尚属首次,备份系统从来就没有启动过。 别小看这些风雪考验后倍显陈旧的机器,它们现在可是抢手货。在联想公司撤退的时候,王磊说,很多认识它们的当地人都询问,怎样才能买到联想在奥运会上使用的电脑。就连办公室的门卫每次见到孟静,也总是不厌其烦地请求说:“我想买一台你们的电脑,能不能帮我留一台?旧一点没关系。” 而在两年前,这些中国工程师走到哪里都总有其他跨国公司的技术人员跟着,担心他们“搞砸”了自己的设备,绝大部分的人都没有听过“联想”这家公司;当地人不愿意将房子出租给王磊他们;就连国际奥委会都曾担心联想的实力,建议它把总价值超过3000万美元的赞助费以现金的形式交给奥组委,用于对冬奥会的IT硬件进行全球招标和采购——但联想最终还是决定把自己的产品拿到都灵放手一搏。 都灵的中国面孔 2004年6月1日,孟静来到冰雪覆盖的意大利古城都灵,迎接她的是联想先期到达的两位工程师。在他们之前,出现在都灵的中国面孔,更多的是开餐馆、卖服装的小商人——他们勤劳、精明,但冷漠、逐利,他们的产品廉价但低质,以至于一些意大利人认为,这就是中国的特质。 2003年10月,联想奥运赛事运营总监王磊第一个来到都灵,为后续到来的联想工程师和IT产品打前站。此前,联想被初选为都灵奥组委的技术合作伙伴,并于2004年3月正式成为国际奥委会的全球合作伙伴。这是目前为止第一家,也是惟一一家拥有这一称号的中国企业。 王磊和孟静遇到了一个共同的难题——在都灵租不到房子。当地人对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或者不熟悉,或者印象不好,不愿把房子租给这些自称“联想IT工程师”的中国青年。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先住酒店,忍受不菲的价格和不可口的西餐。 和大多数中国人一样,联想工程师不习惯顿顿吃西餐。工作之余,他们到处寻找可以吃中餐的地方。2004年春节,王磊和另外一位工程师想吃饺子,他们开着车走遍了大半个都灵,终于在一条不起眼的街上找到一家名叫“新世纪”的中餐馆。 这是一家移民到意大利的中国人开办的家庭式餐馆,老板和他的二女儿作厨师,女主人和大女儿是服务员。尽管这家人厨艺很业余,所做的饭菜都是同一个味道,但王磊他们却很满意:不仅填饱了肚子,而且终于找到了一个吃中餐的据点。 从2004年底开始,都灵冬奥会15个大项的测试赛陆续展开。各个单项的运动员为拿到奥运入场券而激烈角逐,联想为冬奥会提供的5000台开天台式电脑、近600台昭阳笔记本、近400台服务器、600台桌面打印机同样开始了它们的奥运征程。 测试赛期间,来到都灵的联想工程师已有20余人,这一数字在2005年底冬奥会开幕前夕增加到将近100人。他们每天往返于各个赛场,安装设备,调试系统,与国际奥委会、都灵奥组委及其他IT合作伙伴进行磨合,解决IT系统运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新世纪”餐馆后来几乎成了联想的食堂。有意思的是,餐馆老板的大女儿,也与联想越走越近。联想工程师的实干、友善吸引着这位姑娘,她最初是兼职担任联想团队的工作助理,后因表现出色,成了联想集团的正式一员。 房子的问题很快也解决了。听到联想收购IBM PC业务的消息后,当地一个房地产中介主动给王磊打电话,询问他们是否需要租房。而在这之前,尽管手里有房,很多中介也不愿把房子租给中国人,包括联想工程师在内。 联想工程师改变的不仅仅是团队的衣食住行,更使当地人对中国人、中国公司有了重新认识。在工作中,联想同样需要改变奥组委对中国品牌的态度,使其从怀疑转为信任,再到尊重,尽管促使他们完成这一转变十分艰难。 从被质疑到受尊敬 吃苦受累是联想工程师的家常便饭,除此之外,他们还要忍受委屈,尤其是初到都灵时。 一次在进行系统测试时,欧米茄公司的一个软件在联想服务器上运行后显示刷新不正常,但在台式机和笔记本上却没有问题。该公司一位技术官员把当时值班的联想服务器工程师孟静叫到跟前,劈头盖脸一顿斥责:“你们的机器是怎么搞的?我们的程序在雅典奥运会中从未出现任何问题!” 2004年雅典奥运会使用的服务器由美国一家知名电脑公司提供。联想2004年3月签约国际奥委会时确定,取代其他品牌,成为2006年都灵冬奥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IT硬件供应商。 由于联想是首次服务于奥运会,国际奥委会和都灵奥组委对这家初出茅庐的中国企业十分陌生,甚至因联想尚无名气而对其心存疑虑。 都灵奥组委IT主管Enrico Frascari曾任一家知名IT企业的首席信息官,有近30年的从业经历,最初他对联想的实力很不看好。他曾在2003年毫不客气地对王磊说:“我从未听说过联想,由你们作IT供应商,我承担了很大压力。” 都灵冬奥会其他IT合作伙伴,比如系统集成商法国源讯公司、计时设备供应商瑞士欧米茄公司、大屏幕显示设备提供商日本松下公司也对联想有些不放心。最初进行系统集成时,他们总是对联想的工程师说:“不要动,你们什么都不要动。” 即便是分配给联想工程师一些简单的工作,对方也总是派工程师一步不落地紧盯,生怕联想弄出差错。一旦测试中出现问题,比如前文提到的欧米茄程序运行不正常时,对方首先想到的是联想的设备出现了问题。 带着委屈,孟静和同事马上联系在北京的联想支持团队,联合进行分析和测试。24小时后,结果出来了:是因为欧米茄的软件不支持处理器,而不是联想的服务器有问题。当孟静把详尽的分析报告交给欧米茄的技术官员并现场演示时,这位官员马上从座椅上站起来,开始不停地道歉。 还有一次,冬奥会主数据中心的一台服务器在早晨7点左右进行数据备份时突然暂停工作。7点20分,主数据中心的值班经理找到联想技术负责人郭慧芳,说:“你们派一名工程师一起来检查吧。我们的工程师已经动身了,很快就能赶到。你们的人什么时候能到?”郭慧芳告诉他:“我无法给出确切的时间,但我们会尽快到达。” 郭慧芳在心里估算了一下,按照平常演练的情况,8点钟到达现场应当没有问题。“我当时有些得意,驾照终于要发挥点作用了。”郭回忆说,为了能在出现故障后迅速赶到现场,联想要求都灵的每位工程师都要考下意大利驾照,以便能自己驾车赶往赛场。这个过程尽管辛苦,但也有不少乐趣。工程师们发现,在意大利开车要二挡起步,白天开灯,尽量高速行驶,这和国内有很多不同。 7点50分,联想工程师赶到主数据中心,而值班经理派来的工程师仍在路上。这位经理对联想的快速响应颇为惊讶,后来再和联想工程师打交道时,格外地客气。 经历了类似的几个插曲后,联想工程师明显感到,奥组委和合作伙伴的态度在悄然转变。系统集成商源讯公司敢于放手让联想工程师独立做一些重要工作,他们只需联想提交最后的报告,而不会再派工程师进行详细检查。 态度变化最大的是Enrico Frascari。他在召开项目进度会时,最初总是给联想提一些颇具挑战性的问题,但到了后来,他再也不提任何问题,而是放心地让联想去做。 因为多次快速解决棘手的技术问题,联想工程师被同行称为“神奇的中国巫师”,其中的10位工程师还被奥组委提升为技术官员,这是中国人首次在奥运会中担任要职。 联想产品的稳定运行,也促使国际奥委会在2005年下定决心,给联想追加了第二十届残奥会计算设备提供商及全面服务的大单。此前,国际奥委会一直举棋不定。 “零故障”背后 尽管备战冬奥会时格外忙碌,但联想工程师在比赛期间却相当轻松,因为联想的设备始终“零故障”。不值班的时候,他们可以到赛场为中国队呐喊助威,义务帮中国运动员和记者修电脑,甚至帮中国代表团在奥运村挂国旗,帮没有证件的中国记者以“联想工程师”的名义进奥运村采访。 不过2003年在论证是否担当冬奥会的IT硬件供应商时,联想从上到下都不轻松。联想从未有过奥运实战经历,而奥运IT系统的复杂性是其他任何赛事无法比拟的。更重要的是,在万众瞩目的奥运会上,哪怕系统出现任何一点问题,其负面影响都会在全球范围内被迅速放大和蔓延。 即便是实力雄厚的前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IBM,也曾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因未能及时准确地传递比赛结果而被媒体广为批评。2002年和2004年的奥运会中,还曾出现过数据传输量过大而产生的宕机、网络拥挤等状况。 国际奥委会也曾建议,由联想提供资金,国际奥委会自行采购IT设备,而无需由联想提供产品。但联想集团副总裁、大中国区总经理陈绍鹏表示,联想集团同国际奥委会接触以后,进行了一年多的认真分析和科学评估,对各方面的风险因素都进行了充分考虑。特别是在联想产品通过国际奥委会巴塞罗那集成试验室的测试,以及到都灵实地考察后,联想高层认为,公司有能力为奥运会提供优质高效的IT设备。尽管如此,因为联想内部担心如果失败对于联想品牌的打击可能非常大,反对声音一直不弱。 “依托不断创新的产品和服务,在两年多的精心准备后,联想的产品和服务完全可以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全球2.1万名联想员工都将为本届奥运会提供支持和服务。”联想集团董事会主席杨元庆说。 为了确保联想产品在高海拔、大温差的冬奥会赛场上正常运行,联想组建了由驻场工程师-主技术中心(设在都灵市区)-后方支持团队(设在北京)组成的三级保障体系,制定了详细的监控方案和应急预案,细到多少时间内拆装完毕一台服务器,多少时间内赶到赛场,联想内部制定的标准都高于奥组委的要求。 同时,设备进入赛场后,除参与奥组委组织的多轮测试、演练和验收外,联想还组织了多次内部检查,对每个赛场、每台机器都要检查多遍,每天提交详细报告,发现问题马上分析解决。 瞄准2008 都灵冬奥会期间,联想以都灵为发布会的主会场,同步在全球10个城市发布了联想中小企业电脑,掀开了Lenovo品牌国际化的营销战役。这是联想第一次大规模在海外市场推广Lenovo品牌的产品,标志着其在全球范围内打造Lenovo国际品牌的行动迈入新阶段。杨元庆将其称为“联想打造全球品牌的起跑点”。 “如果说都灵是联想刚刚崭露头角的时刻,那么北京奥运会将是联想腾飞的舞台。”联想集团副总裁、大中国区总经理陈绍鹏接受本报专访时称,联想将全力以赴保证北京奥运会的顺利进行,同时通过奥运营销真正打造一个源自中国的全球品牌。 北京奥运会的规模是都灵冬奥会的4倍,在两年之后的这届奥运会上,联想还将以独家IT硬件供应商的角色出现。显然,有了都灵冬奥会的经验,在家门口举行的北京奥运会上,无论是技术服务还是市场营销,联想能做的都将更多。 据了解,目前,联想针对北京奥运会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开始,包括设备的选型、IT系统的初步设计等。同时,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奥运营销活动也在酝酿之中。 孟静的假期将在5月7日结束,回到北京后,她期待着早日实现另一个更大的心愿,就是为两年后的北京奥运会服务。 “我已做好准备。”她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