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研经费被指用于行贿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4日 06:49 新京报 | ||
部分专家曝光科研经费使用黑幕,建议经费财权和审批权分离 本报讯 国内部分专家学者日前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痛斥国家科研经费被转出境涉嫌“洗钱”、行贿等现象。他们建议,科研经费财权和审批权要分离,掌握财权的政府部门要从直接的科研项目审批中退出,建立科研投入基金制度和公正公平公开的专家评审制度,只有这样,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才能顺利实现。 科研经费或成行贿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唐安国教授指出,科研经费用于洗钱的方式有多种:如购买设备、购买汽车房子、保险及合作研究、自己开公司等,有的甚至直接拿去旅游。此外,院校争取来的科研经费还有可能成为向官员、专家行贿的来源。包括:第一,送回扣。有的项目经费至少拿10%打点关节。其次,送项目。专家评审通过了总课题,科研人员就拿子课题贿赂对方。 同济大学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研究所所长林争辉教授指出,现在,有些巨额的科研审批经费掌握在少数不懂技术的行政主管部门官员手里,他们掌握生杀予夺大权,造成权力寻租、“跑部钱进”的怪现象。 专家呼吁加强经费监管 中科院院士、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汪品先教授指出,现在国家实施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有很多大的百亿元级的科研项目。 一些上亿元的大项目都让司长、处长们管着,一个处长就可以操持上亿资金。 汪品先说:“不能让那些处长、科长们腰缠万贯,人大常委会要把每一个大项目审查管理起来,如果钱特别多,必要的话要成立专门的组。否则大项目管理不当,资金最终流到私人腰包,达成国家中长期科技目标是不可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