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 > 正文

风投正劲(1)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2日 17:13 赛迪网

  【赛迪网讯】“现在是创业的好时代,”智创投总经理暨合伙人陈友忠对中国市场表示乐观。

  从2005年以来,中外创投机构共募集到40亿美元的基金,相当于过去三年募集资金的总和。

  再一次风投热的背后,盛极而衰是否会重演?

  

风投正劲(1)

  逼仄的办公空间,九个人的创业团队,繁忙而自由的工作氛围。粗看起来,周磊领导的“6人行”网站和众多的创业公司没什么不同。与众多抱有宏大远景的小公司一样,他也面临着公司生存与发展的问题,资金无疑是重要的一环。但他坦言,“钱不是问题。”

  创办仅有一年,公司尚未盈利。周磊却明确表示,之前已经有人在洽谈收购事宜。虽然不愿透露具体数目,周磊对于别人的认可也感到由衷地高兴。

  3月18日,

北京大学英杰中心会议厅,国内某公司组织的一次面对风险投资商的创业“项目秀”正激情上演。登台亮相,周磊抛出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不是来这里找风投的。”“6人行”网站以服务大都市白领社交活动为核心,周磊更看重那些潜在的“客户”资源—台下的北大学生。

  随后,代表风投发言的智创投总经理暨合伙人陈友忠先生也开门见山指出,“现在是创业的好时代。”

  “有钱也投不出去”

  2006年3月28日,CRV(Charles River Ventures),这家保守的美国顶级风险投资的9位资深合伙人及律师现身北京,刚刚完成对原创娱乐互联网公司“网友天下”的投资。CRV是美国最早的风险投资基金之一,已有25年的历史,素以谨慎著称。

  “最近一两年,最大变化就是太多境外创投公司进中国,这一个现象是从来没有的。”陈友忠表示。这些传统上以美国国内投资为主的老牌VC(Venture Capital,风险投资),素以“做投资不做开车距离自己家1个小时以上的企业”为投资理念。因为他们传统上认为,只有和被投资企业保持密切的联系,才能便于监督、管理和提供增值服务。但令人惊奇的是,自2003年底以来,这些VC竟然不约而同地跨越太平洋来频繁造访万里之遥的中国,有的还已经开始了真金白银的投资。

  清科创业投资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05年,活跃在中国的中外创投机构共募集到40亿美元的基金,相当于过去三年募集资金的总合。而加上每年累计募集的资金,专门为中国设立的投资基金,规模将达到60亿美元。这些钱,都要在未来三五年内花掉。“现在,有钱也投不出去,因为有很多的同业在竞争。”陈友忠指出,只要有好的项目,不愁找不到资金。

  2005年7月底,IDG的麦戈文和Accel的Jim Breyer联合宣布,建立规模达2.5亿美元的合作基金IDG-Accel China Growth Fund,主要用于投资中后期企业,投资方向包括IT、健康、消费品等领域,单项投资规模在400~800万美元之间。

  2005年8月5日,携程网总裁兼首席财务长沈南鹏表示将辞职,到风险投资领域发展。沈南鹏要加盟的就是Sequoia China Fund,沈南鹏本人也在该基金中投资了1750万美元。另外,前德丰杰全球创业投资基金亚太区的两位主管之一的张帆也加入了Sequoia China Fund 担任合伙人。该公司近期又网罗了周逵,计越,组成了本地化的专业团队。

  曾投资了Google、Yahoo等著名案例的Sequoia,在硅谷声誉卓著,但此前却一直忽视了中国的投资机会。此番专门建立2亿美元的中国基金,大受Sequoia投资人的欢迎,很快就被超额认购。

  众多国外资金的涌入,不但引发了国内创投的激进式发展,激发出新一轮的创业热潮。同时,新基金的涌入,也引发了一场对VC人才的抢夺战。

  

风投正劲(1)

  清华—斯坦福首届创业投资论坛现场

  到哪去找“合适”人

  最近,每次和朋友见面,陈友忠先生都会和大家交换一次名片,不经意间,各人已经换了公司。其实,仅在2005年,国内就有近30位投资家跳槽,其中不乏摩根斯坦利中国区主席竺稼、摩根士丹利直接投资部负责人刘海峰、德丰杰全球基金董事张帆等。而因为行业内原本人才储备不足,已有大量业外高手入场,如新浪原COO林欣禾就加盟著名投资公司DCM。

  2006年2月15日,总部位于美国西雅图的领先风险投资公司Ignition Partners,联手前英特尔投资部中国总监邝子平以及Mobius风险投资的创始人兼前董事总经理Gary Rieschel,在中国创立一家新的风险投资公司—启明创投。

  起步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中国创业投资行业甫一开始,就遭遇互联网的低潮打击。近些年,国内创投界虽然磨练出一批既熟悉国际资本市场规则、洞悉国际产业动向,又了解国内市场特殊性的创投人才,但这类人才的储备并不足够。

  陈友忠先生指出,一般而言,一支创投基金的存续期往往在10年左右,其前3~4年的时间着重于投资,这也就意味着基金成立后的3~4年时间也就基本决定了整支基金的业绩表现。这种特点充分诠释了时间就是金钱的逻辑,也使得基金并不愿意花太多的时间在人才的培养上,而是希望能够直接找到“合格、合适、合作”的人才。但对于那些新团队而言,寻找“三合”人才,并不容易。

  于是,新基金成立后,首先就会面临市场上专业的合格人才供应不足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最直接途径就是从其它基金,特别是在中国运营多年的“老牌”基金那里“挖角”。于是,近一年来,专业投资经理甚至更高级别人才的流动成为创投业界内的一道风景。

  部分国内创投人员流动举例

  姓名原机构现机构

  周逵联想投资红杉资本(Sequoia)

  李煌联想投资华登国际(Walden)

  陈文江华登国际鼎晖投资(CDH)

  计越华登国际红杉资本(Sequoia)

  钟晓林集富投资上海华盈(TDF)

  李宏伟集富投资寰慧投资(Granite)

  张帆德丰杰红杉资本(Sequoia)

  符绩勋德丰杰寰慧投资(Granite)

  邝子平英特尔战略投资启明创投(Qiming)

  黄岩英特尔战略投资鼎晖投资(CDH)

  王功权IDG投资鼎晖投资(CDH)

  周颖华思科策略投资启明创投(Qiming)

  最看重创业家

  2006年3月30日晚,清华经管学院伟伦楼一层会议室挤满了来自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和斯坦福商学院的学者以及200多位MBA学员、校友、创业企业家。“清华——斯坦福首届创业投资论坛”正在这里召开。

  “在一个公司初创阶段,什么是你最看重的要素?”面对主持人的提问,周志雄,这位北京软银赛富投资顾问有限公司的合伙人一连说出,“people(人), people(人), people(人)”。“我不能看商业模式,但可以去观察创业者本人。”周志雄笑道。

  对于一个早期项目而言,创业者往往说不清楚盈收是怎么来的。以中国第一波互联网项目为例,创业者最终的盈利项目和他们最初的商业计划书,根本不是一回事。“就像新浪网创立者,最初设想的商业模式是网上卖盒饭。”周磊指出。他本是新浪网大客户部的客户总监,在开创“6人行”网站之前,曾与一些新浪网的“founder”(创立者)共事。他在日常交谈中得知,最初新浪创立者在斯坦福大学设想的网站盈利模式,是通过网上卖盒饭赚取差价。

  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经济管理学院博士张帏讲师则认为,VC对人的考察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从不同角度考察主要创业者本身的个人素质,二是考察创业团队的整体水平。

  “就像地产商最看重的是地段一样,风投最看重的就是人。”智创投总经理暨合伙人陈友忠先生明确表示,创业者的人品和激情都是他们非常看重的。在创业的初期阶段,核心技术能否开发出来是大家关注的焦点。而一旦企业发展壮大,创业团队的协同作用日益凸现。这时,创投更强调企业团队的协作能力。

  “开始的创业者多是各个领域的高手,一旦公司做起来,将来也多有分崩离析的情形。”考察了好多创业团队,陈友忠对于团队能够共患难,不能共富贵也有深切的体会。“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的悲喜剧每日都在上演。

  谁来控股更合适

  “寻找VC,其实和找老婆是一样的,首先需要有精神层面的认同。”周磊坦言,他对风险投资商的要求,首先就是要真懂互联网,和自己在战略层面上能够沟通。在记者的采访中,这种比喻也被众多创业家和VC所推荐。但风险投资商信守的是“退出才是硬道理”原则,联手正是为了分手,百年好合并非所愿,好说好散才是他们的追求。夫妻的比喻听起来总有几分牵强。

  作为风险投资商,陈友忠更愿意用“打麻将,三缺一”来形容创业家和风投的联手。人才、技术、市场都齐了,就差资金一到,马上就可以开打。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这才是资本的逐利本性。

  退出IDG的周鸿礻韦 宣誓要做天使投资人,关注于创业初期的企业。有过多年创业成功经验的他把自己的角色比喻为创业“教练”,而把机构投资者比喻为“财主”。“其实,机构投资者,也是要和创业者合作,为他们提供资源和帮助的。”陈友忠表示,即便是机构投资者也绝非只是投钱了事那么简单。

  “我认为,创业者不应该放弃创业公司早期的控制权。”周磊是“6人行”的创立者,他认为,在公司的发展早期,创业者的激情和判断力能够使公司度过成长的困扰期。“当然,我并不是排斥,在企业成熟后,引入职业经理人队伍。”周磊补充说,到了完全用财务报表说话的时候,在公司管理方面,也许,职业经理人更有优势。

  作者:王占波

爱问(iAsk.com)



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