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 > 正文

液晶面板投资现无序苗头 各地豪赌前景不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6日 15:36 南方新闻网

  曾一度被称为“夕阳产业”的家电行业,今天因为平板显示技术的出现而备受关注。随着平板浪潮席卷全球,液晶屏产业从2006年开始受到了从国家到各地方政府的强烈关注。在国家“十一五”规划中,已把液晶屏产业作为“重大工程”列入。日前,记者获悉,在继北京、上海之后,广东两大城市深圳、佛山入局,均把发展“液晶面板生产线”作为城市未来建设光电子基地的重点项目。除此以外,山东东营、江苏昆山的项目也均在运营中。“我们已经豪赌进去。”上海市经委某负责招商引资的负责人表示,在液晶面板的投资上,迈出一
步就没有退路。

  而另一方面,该领域产能的急剧扩张、行业快速的更新换代、难以抵挡的降价潮流的特性远远超乎进入者的想像,当日韩、欧美企业近年均陷入结构性亏损之际,各地政府纷纷支持没有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切入这一领域,豪赌背后无非更看重液晶面板的“GDP快速拉动效应”。

  一位资深产业分析师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在国内液晶面板产业链的完善问题上,政府所起的作用重要而敏感。

  【京、沪、粤三地“争线”】

  液晶面板生产线不谋而合地成为三地建设光电子基地的共同重点项目。

  随着国家发展液晶屏总体指导性规划的出台,在京、沪、粤三地政府公布的“十一五”规划中,不约而同地也都提到建设光电子基地,而液晶面板生产线又不谋而合地成为三地建设光电子基地的共同重点项目。

  上海市政府的“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重点发展光电子产业,而上广电正是上海市政府发展光电子产业的核心企业之一。去年11月份,上海市政府宣布将以上广电NEC为中心建立上海平板显示产业基地,上广电这两条液晶屏生产线的建设计划也得到了集团大股东上汽集团和上海市国资委各12亿元的增资。记者从消息人士处获悉,上海市政府为平板上游产业成立了专项资金,金额高达60亿美元。在北京,政府重点扶持的京东方目前除正在进行对第5代生产线的技改项目外,也在考虑生产第6代或第7代液晶屏生产线。

  而另一有实力的省份广东,则希望通过直接引入的形式,形成液晶产业链的聚集效应。3月2日,有消息传出,广东省领导在广州珠岛宾馆会见韩国LG-飞利浦LCD公司首席执行官具本俊。此后,媒体报道LG-飞利浦将在华南地区投资液晶屏(TFT-LCD)生产线的消息。而最近,记者获悉,广东首个液晶屏项目正式落户佛山。由于受到外资在液晶面板领域投资的条件限制,初期上马的将会是液晶模组的生产,慢慢再过渡到面板生产。此前,另一城市深圳,在深圳市国资委下属的投资公司深超科技的牵头下,TCL、创维、长虹、康佳这4家彩电巨头共同成立聚龙光电。在不足两百公里的区域内,广东省两个液晶屏项目的规划显得甚为微妙与敏感。

  记者获悉,按照深圳市政府的规划,最终将围绕液晶屏生产的相关产业,巩固和发展深圳作为彩电和计算机产业基地的地位,整合、带动显示器件上下游产业的发展,聚集起包括器件、电视机、控制芯片等产业群。

  【无序投资苗头初现】

  “现在进入液晶面板产业是一条不归路:第一没有足够的资金去烧钱;第二在技术上不占优势。”

  而实际上,从去年开始,城市之间争上液晶屏生产线的势头已经开始蔓延。记者从中华液晶网去年7月份一份国内液晶产业链的分析报告中获悉,包括江苏昆山、山东东营、广东深圳、广东汕尾、广东东莞等地均有意上马面板产业。但事隔大半年,中华液晶网资深分析师张新岗分析透露,除了江苏昆山、山东东营、广东深圳的天马微电子已经开始上马外,其他项目基本上宣告夭折。但这并不能阻挡国内液晶产业正在开始新一轮的投资建设热潮。

  据张新岗透露,各地政府纷纷进入液晶面板产业,但必须充分考量竞争优势以及城市自身的资源。他认为,液晶屏项目能否成功上马与当地的产业基础有密切的联系,液晶屏的生产与IC、半导体产业关系密切,在这些领域发达的地方,也就意味着电子工业配套、人才储备的完善。从这个角度而言,目前竞争激烈的几大城市中,上海的基础最为完善,而其他城市由于基础薄弱、配套先天不足,贸然进入将面临巨大的风险。记者获悉,上海经委主管高科技产业规划的部门表示,引进液晶屏项目将效仿半导体行业的做法,抓龙头企业,尽快打通整个产业链。

  而总体而言,在液晶产业链的配套上,国内市场现状不容乐观。截至去年7月份的数据,在液晶面板的上游配套中,背光模组以长三角台资企业为主,而国内的驱动IC领域,仅能满足20%的需求量;偏光片领域发展艰难,渐渐稍有涉及,彩色滤光片也缺乏配套;唯一相对理想的是在玻璃基板领域,安彩高科项目已经上马,最近美国康宁也表示将要进入中国市场。

  在这样的城市基础和产业链配套前提下,各地政府上百亿甚至几百亿的资本砸向液晶屏投资,导致无序局面初见端倪。对于内地液晶屏的投资热,冠捷科技集团副总裁段振华表示:“我们的感觉是,现在进入液晶面板产业将是一条不归路:第一没有足够的资金去烧钱;第二在技术上也不占有优势。”

  “你自己买一块液晶面板(模组),再买上机壳和附带配件,用螺丝刀就可以在家里组装成一台液晶电视。”创维数码董事会执行主席王殿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有几分自嘲,而其中也隐含着王殿甫为国内彩电企业沦落为“下游组装厂”现状的担忧——目前几乎所有的国内彩电企业都在向日本、韩国等上游厂家直接购买整套液晶面板,运回国内后在厂房组装、包装,根本不具备任何核心技术优势。也正因为这个原因,“目前中国市场虽然70%都是国产品牌,但80%的钱都被境外液晶面板厂商赚走了。”

  【豪赌前景不明朗】

  已经立项或上马的液晶屏生产项目背后都有地方政府的身影,而目前信产部的总体规划无从谈起。

  分析人士指出,在这股狂热的浪潮当中,背后更多的是液晶面板的“GDP快速拉动效应”。据悉,去年巨亏16亿元的京东方,给北京市至少带来400亿元的GDP增长。信息产业部科技司副司长韩俊表示,液晶屏项目是提高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凝聚消费类电子产业链的基础性、战略性项目,必须重点发展。但是由于投资巨大,其带来的风险必须进行详尽的规划。但种种迹象表明,目前信产部的总体规划无从谈起。

  “在已经立项或已经上马的液晶屏生产项目上,背后确实都有地方政府的身影。”张新岗指出,城市之间的竞争,使得信产部对液晶屏的总体规划不易实施,“只能由市场决定”。不过,张新岗认为,政府在液晶屏产业如何正确发挥作用、通过什么机制发挥作用,是目前相当值得探讨的问题。政府在高达百亿元的液晶面板投资领域,作用“重要”而“敏感”。

  记者获悉,去年液晶面板的全球产能约在2.2亿片左右,其中电视面板约为2200万片左右。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液晶面板价格就面临着反复的变动,但总体而言下滑速度相当惊人。TCL集团副总裁、TTE首席运营官史万文透露,去年同比下滑幅度超过50%,国内一些过早切入液晶彩电生产的企业,样机损失就过亿。显然,随着产能的急剧扩张,行业快速的更新换代、难以抵挡的降价潮流等特性远远超乎进入者的想像。日韩、欧美企业近年均陷入结构性亏损或利润急剧下降,而最早上马液晶面板生产线的京东方去年宣布巨亏16亿元后,4月3日再次预告今年第一季度最高亏损额达5亿元。

  按照TCL、创维等整机厂家的观点,在CRT年代,由于国家牵头,投入几百亿完善CRT整个产业链,因而CRT年代国内企业一直不受核心零部件的制约,整个行业良性发展。他们呼吁,在平板年代,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借鉴CRT的做法。不过,有专家认为,电视行业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20年前的做法在今天是否奏效并不乐观。

  “国内企业切入平板上游仍有壁垒”

  本报记者对话Display Search中国大陆首 席代表张兵

  “国内企业离上游核心技术太远,要直接跨入还有壁垒。而消费者选购的时候可能不一定关心面板是谁生产,但其他指标,如品牌、外观、价格是直接影响他们购买的因素。对于彩电整机厂商而言,不一定非要冒巨大的风险完善整个产业链,要有针对、有选择地进入。”

  中国企业切入平板面板是否具备条件?掌握了面板资源是否就取得了行业制高点?重复投资是否会造成恶性竞争?针对目前企业进军平板上游面临的种种问题和今年液晶电视的市场展望,本报记者采访了全球著名市场研究公司Display Search中国大陆首席代表张兵。他认为,整机厂商要在产业链上取得话语权,向产业链上游延伸是一个好办法。但由于面临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壁垒,国内企业直接跨入平板上游仍有壁垒。

  能否形成聚集效应是关键

  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虽然受到所在地政府对技术输出的制约,目前包括中国台湾、日韩企业均以后端模组的形式切入大陆布局市场,原因是什么?

  张兵:大部分企业选择在大陆投资有两个主要原因,一个是中国市场潜力惊人;二是中国制造成本低。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彩电市场,而同时作为制造中心,其劳动成本很低。随着全球制造资源的转移,必将有越来越多的生产线进入国内市场。以建模组厂的形式切入相当明智,尽管这种投资只有面板总体投资的5%,却能实现很高的附加值。

  南都:最近大陆企业也掀起一股投资液晶面板的高潮,在各地政府的支持下,包括国内企业京东方、上广电纷纷进军面板制造领域,而TCL、创维等四大彩电企业也宣布成立聚龙光电进行面板制造。你认为大陆面板投资状况是否合理?

  张兵:国内厂家从CRT时代向平板时代转型的时候,发现相对CRT年代自己对上游资源掌控非常少,害怕在以后的竞争中失去竞争力,因此考虑切入面板生产,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现在国内市场面板投资领域已经形成了北京、上海、深圳三个中心,以目前的情况分析,上海走在前面,而深圳的优势是中小尺寸。不过,这三个城市的上游配套资源都比较差,这种投资是否合理还要取决于未来发展,关键取决于能否成功把上游资源引进,形成聚集效应。

  掌握面板资源未必掌握话语权

  南都:不少整机厂家认为在CRT领域,国内企业能做到强势是因为产业链完整,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扶持整个产业;而国内企业在平板领域处于弱势地位,主要是上游资源的缺失。你怎么看这个观点?

  张兵:从产业链角度分析,CRT年代中国确实很好地掌控了整个链条,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但我认为,平板时代不一样,相比CRT,它的技术全球性的特性更加明显。就拿面板的上游玻璃基板来说,技术主要来自美国和日本,存在诸多技术和专利门槛。目前面板的上游材料很多在中国无法进行配套,要从日本、中国台湾直接买进。从这个角度而言,就算国内企业切入了面板生产领域,也仅仅停留在面板组装层次。我认为,掌握了面板资源不一定掌握了话语权。这个产业链太长,不像CRT年代那么简单。

  南都:你对国内各地企业纷纷上马液晶生产线有什么建议?

  张兵:消费类产品,尽管上游关键部件占据了主要成本,但是品牌、制造成本、通路效应都是影响利润的重要因素。国内企业离上游核心技术太远,要直接跨入还有壁垒。而消费者选购的时候可能不一定关心面板是谁生产,但其他指标,如品牌、外观、价格是直接影响他们购买的因素。因此我认为,对于彩电整机厂商而言,不一定非要冒巨大的风险完善整个产业链,要有针对、有选择地进入。虽然我赞成整机厂想取得产业链的话语权,就要往上游延伸,但目前国内企业要在这些领域取得突破,面临着技术、资金方面相当高的门槛。

  今年液晶电视需求达450万台

  南都:按照Display Search的预期,今年中国液晶电视的需求量有多少?

  张兵:我认为会在450万台以上,而全球出货量在4200万台左右。中国市场的特点决定了这个地方是制造地和销售地的完美重合,这也是各大彩电巨头纷纷加大中国市场开发力度的主要原因。

  南都:你认为中国平板市场销售最明显的特点是什么?

  张兵:中国市场最明显的特点是

平板电视全球价格最低,不管是15寸的小屏幕市场还是现在的高端市场,这个趋势都非常明显,这也使得每年国内市场的销售都要比预期的高。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欧美的分销利润远远高于国内,达到30%;而国内苏宁、国美等零售商毛利率最高只有10%左右,光是终端就拉下了20%的价格。

  链接

  Display Search

  ——专注平板显示产业研究

  Display Search公司成立于1996年,现隶属于全美最大的零售调研公司NPD企业集团下,是一家着眼于平板显示等产业研究的咨询公司。到目前为止Display Search在全球6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最近十年来,DisplaySearch 一直从全供应链的角度来做产业研究,跟踪、研究范围覆盖上游设备、关键材料、面板、品牌、OEM/ODM厂商和整机厂商,提供市场预测、技术评估、调查、研究和分析。

  记者观察

  政府规划比政策扶持更重要

  若将大尺寸TFT-LCD 面板和中小尺寸面板的企业数量加以比较,日本的大尺寸TFT-LCD 面板厂商只有2-3家,韩国2家,台湾却有7家厂商从事生产,中国大陆已经投入和极可能投入的可能会超过5家。而中小尺寸面板,日本主要有3家厂商,韩国有2家,台湾则多达6-7家厂商,中国大陆有意向购买旧线投入竞争的也有数家企业。这个对比,显示出台湾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生产规模小的竞争劣势。而从最近中国大陆的投资热潮来看,则有向台湾企业看齐的趋势,重复投入的苗头初现。

  回看各个发展历程,日本一度有10多家企业进入TFT领域,而韩国最初加入TFT产业的有三大企业——三星、LG和现代。但经过一系列的整合,日本的液晶产业已脱胎换骨地进行了结构性转型,日本大尺寸TFT-LCD 的企业只剩下夏普、IPS、索尼和韩国三星的合资企业S-LCD,而

等离子面板制造厂商只剩下先锋和松下;日本三重县所规划的液晶硅谷已吸引了包括夏普、日东电工、凸板印刷等65家企业投资,发展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液晶产业群聚区。韩国在地方政府规划下,也拥有了6个液晶产业群聚区。目前,在台湾地区,TFT-LCD 面板厂商合并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国作为液晶面板的后来者,面临着资金、技术种种门槛,显然,花费大量的财力和时间重复日韩走过的道路并不现实。在各地政府涌动的投资浪潮中,不仅仅需要企业的理性,政府更要在TFT-LCD 产业布局上作出清晰的规划,尽力消除地方利益的投资冲动。从这个角度而言,政府的规划,比在政策、资金等领域扶持这类产业显得更为重要和务实。

  业界观点

  信息产业部科技司副司长韩俊:避免恶性竞争造成利润下滑

  液晶屏项目是提高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凝聚消费类电子产业链的基础性、战略性项目,必须重点发展。但是由于投资巨大带来的风险,必须进行详尽的规划,“全国一盘棋”,以避免恶性行业竞争造成利润快速下降,导致全行业陷入困境。

  清华大学液晶工程研究中心高鸿锦教授:液晶产业发展应统筹规划

  中国投资液晶面板应“甩6进7”,直接进入第7代线的建设,这样可以减少投资的浪费,韩国三星和我国台湾厂商都是直接从当时最新的生产线直接切入而取得成功的。我国液晶线建设不应该盲目铺点,一是因为液晶产业的技术门槛很高;其次是技术更新快,几乎不可能一次投入而保持若干年不落后,由此带来了巨大的投资风险;三是巨大的资金投入。TFT-LCD 产业要想发展不能乱铺摊子,要把单个企业做大做强。从液晶产业的特点来看,我国液晶产业发展更应该统筹规划。

  JP摩根:从第7代线切入避免市场过剩

  2005年6月关于世界显示市场的调查报告发表,在16∶9的

数字电视条件下想要普及40英寸的产品,第7代线的面板比第6代更加经济一些。而且从国外对TFT-LCD 投资热情的持续升温看,现在第5代线基本饱和,下一波投资势必会转向投资规模相对小一些的第6代线上,造成生产能力的相对过剩。从产业长远来看,直接从第7代线切入,将会有效地避免这种市场饱和过剩的危险。

  中华液晶网资深产业分析师张新岗:政府力量不可忽视

  要规范液晶面板上游的投资,必须尊重市场的选择。现在政府的作用的确有点过,包括在土地、税收政策和一些其他政策上都太过优惠。当然,以现在发展起步的程度来看,政府的作用也不能完全忽略。因为行业条件尚不完全具备,企业拥有的相关融资渠道不够,而企业进军液晶屏的融资渠道主要来自银行贷款,还是需要政府的力量主导。

  政策背景

  国内液晶屏初步规划10条生产线

  据日经BP社报道,液晶电视2005年产量约为1800万台,2007年将达到4250万台,相当于2005年的2倍以上。从目前看,平板产品在全球电视机销量中仅占约3成,也就是说尚有7成的潜在需求。而按照平板产品成本的结构,超过60%的成本集中在屏体领域。目前,全球有17条等离子生产线和60多条液晶生产线,大多被LG、三星、夏普、飞利浦等韩、日、美和中国台湾地区的企业牢牢把持。

  也许是企业界要求国家相关部门扶持平板上游产业的呼声太大,也许是消费电子行业利润急剧下降,“规模不效益”的行业现状引起有关部门的深刻重视。在国家“十一五”规划中,信息产业部将集成电路、液晶屏为代表的新型电子元器件等列为“十一五”重点规划项目,从而改善产品价格,提高产品附加值,试图力挽我国消费电子行业由于核心技术缺失导致的利润逐年下降狂澜。据悉,按照规划,液晶屏投资的初步规划是全国10条左右,2008年前建设3-4条第五代液晶屏生产线,2010年陆续建设第六、第七代生产线,分布的地区主要在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电子信息产业集中、在IC和半导体行业具备一定基础的地区。

  专题撰文:本报记者 黄汉英 实习生 石心竹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594,000篇。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