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 > 正文

央企信息化行业差异大 财务信息化最关键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7日 11:07 《中国信息化》杂志

  中央企业是全国企业的风向标,未来五年,央企信息化将如何发展?

  中国信息化杂志 记者/邢芳

  往年年初的时候,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全球EDI(电子数据交换)平台项目经理陈怀海所在的中远集团计算机中心总是处于紧张待命的状态。业务部门在前方接订单,IT部门则
在后方忙着修改IT系统。“新客户对系统的要求各不相同,老客户需求也在不断变化。”陈怀海说,“我们总是在不停地修改系统。有时候需要组织突击队,连日连夜地赶。因为如果我们不能在客户要求的时间内完成,可能一个重要的订单就飞走了。”

  陈怀海所在的计算机中心承担着整个中远集运公司的IT系统建设和运营维护任务。作为计算机中心的二把手,陈怀海的上司马涛主管信息系统研发工作。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开拓,系统越建越多,在以前,马涛的IT队伍已经沦为“救火队”,忙于应付随时出现的“险情”。最惊险的一次是在“9·11”之后,美国海关要求其他国家的运输船在本地港装货前提前24小时进行反恐报关,而以前则是货到美国港口24小时前报关。这就意味着,有些数据还没到达相关信息系统时,就要被抽取出来,那么信息系统必须做修改。IT部门得到需求是在2001年11月中旬,实施完毕的最后期限是2002年1月1日。马涛说:“当时幸亏实施还算顺利,要是出点问题或者中间需求稍有变化,错过时间节点,我们的损失就大了!” 但是现在,这种情况已经不复出现了。

  自从2005年7月成功实施基于SOA(服务导向架构)的EDI平台一期后,陈怀海和同事们可以更轻松地对系统进行修改或者新建。往常2~3周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基本上2天就可以完成。

  作为央企之一的中远集团,是比较早感受到信息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中远集团主要从事海洋运输,在货物运输的过程中,打交道的部门涉及银行、海关、港口、码头、商检、卫生检疫等各种各样的单位,货物的流转和信息传递息息相关。如果采用纸面文件形式进行信息传输,工作量之大是不可想象的。所以,从80年代初中远集团就开始了EDI方面的研究,当时研发出的EDI标准后来成为了中国海运界的通用标准,一直沿用至今。

  央企是国企主力军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信息中心主任石治平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央企是国民经济的主力军,是国家

竞争力的主力军。从一定意义上讲,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是企业之间的竞争,特别是中央企业之间的竞争。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要积极培育和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石治平还表示,央企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同样,央企的信息化,不论是对于央企的内部成员,还是对于央企的合作伙伴,甚至对于央企的竞争对手,也具有重要的示范带头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央企信息化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龙头,是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央企有效推进信息化建设,不仅是企业提升竞争力,在全球化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需要,也肩负着加快国家信息化进程,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光荣使命。

  国资委高度重视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信息化建设。2003年国资委印发的《关于做好国资委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就曾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中央企业信息化,特别是财务管理信息化,加强和改进国有资产的监管工作。国资委李荣融主任在2003年7月和12月的中央企业负责人工作会议、2004年的全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等各种场合,都反复强调要大力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通过信息化降低企业成本,堵塞管理漏洞,提高管理效率,实现管理创新,从而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推进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壮大。

  财务信息化最关键

  国资委成立伊始,就把信息化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个领导都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国资委对中央企业的监管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其经营绩效、资产保值增值情况的监控,其核心是对财务状况的及时、有效的监控。因此,中央企业的信息化特别是财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状况如何非常关键。为此,国资委对196户中央企业的信息化特别是财务信息化状况进行一次问卷调查,同时对其中部分企业进行典型调研,摸清情况,为系统规划和实施国资委对中央企业财务状况的实时、有效监控,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供可靠的信息化手段。

  全国企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连续四年对120户企业集团、520户国家重点企业及地方骨干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状况进行问卷调查。首先,信息化给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带来了积极的变化。调查显示,通过信息化,77.5%的企业降低了成本(如采购成本、加班成本等);67%的企业缩短了生产周期和作业时间;64.6%的企业扩大了产品销售收入;66.3%的企业提高了流动资金周转率;36.7%的企业提高了按期交货能力。其次,信息化给企业带来了直接经济效益。570户被调查企业中填报效益数据的279户企业截至2001年末信息化累计投入71亿元,累计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17亿元,每投入1元产生1.64元的效益。

  国资委一直高度重视央企的信息化建设。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2003年就曾明确指出过,中央企业在推进管理创新中,要继续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效率。企业管理信息化是降低成本的重要举措,是增强市场应变能力的必要条件,是解决数据真实准确的可靠工具,是加强财务管理、堵塞采购销售环节管理漏洞的有效手段,是实现组织结构扁平化的技术保障。中央企业要加强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要把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当作企业的“一把手”工程来抓。当前特别是要加强财务信息化管理,全面提高资本运营效率,要以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为基础,推动企业管理再上一个新台阶。  

  不少企业把财务信息化与资金集中管理结合起来,并逐步建立了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中石化、五矿集团等积极推行财务信息化管理,宝钢集团、中化集团等建立了全面预算管理制度,通用集团、一汽集团等对资金进行集中管理,神华集团、中石油等加强了成本控制管理,中海油、航天科工集团等加强了内部审计,都取得了良好效果。

  不同行业,不同特色

  2005年12月20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在京召开中央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经验交流会,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信息化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总结交流中央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开展电子商务的经验,并就加快中央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措施进行研讨。国资委党委副书记、副主任李伟高度赞扬中远集团的信息化经验,并且详细引用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做的《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信息化投资效益评估报告》的结果,要求中央企业加大对信息化的投资,争取信息化投资的高效益、高回报。

  李伟同时表示,争取用5年左右时间,使一大批中央企业在企业管理精细化、产品研制数字化、生产控制智能化、信息共享网络化、商务运营电子化等方面,达到同行业世界先进水平;他同时强调,这一目标高是高了一些,但却是中央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需”。

  李伟将这个目标分解为未来5年中央企业必须突出的五项工作重点。一是以集团财务集中管理为重点,加快提高财务和业务管理信息化水平。他特别援引

中航油(新加坡)巨亏事件为诫强调,中央企业总部对各级子公司主要经营活动特别是财务的实时实地监控,某种程度上讲是“性命攸关”,所以要通过信息化进一步梳理优化管理流程和组织结构,大力建设和完善资产管理、销售管理、风险管理、决策分析等系统,加快实现精细化、扁平化管理,提高整体管理效率和科学决策水平。二是加快产品研制数字化建设,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各类从事生产制造的中央企业,特别是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科研生产企业,要进一步提高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试验、检测等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大力开发建设技术创新所需的情报文献、标准档案、成果专利等基础数据库,以及设计数据、工艺数据、产品数据等各种专业数据库;加快建立集成、并行、虚拟、协同的产品研发网络,应用虚拟样机技术和先进的集成制造模式。三是加快生产控制智能化建设,提高资源优化配置水平。煤炭、电力等能源生产企业,要大力实施综合自动化改造,建立生产运行动态监测系统,实现对生产运行的实时监控;石化、钢铁、有色、建材等企业,要针对计划管理与过程控制脱节、生产管理缺乏运行数据等问题,大力推广应用制造执行系统,推进企业管理、制造执行、过程控制的系统集成,进一步优化生产控制;交通运输企业在推广应用各种业务操作自动化系统的同时,要着力开发建设以加强运输调度为核心、以优化业务流程为重点的运输管理和物流配送信息系统。四是加快信息系统集成整合的步伐,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要抓紧应用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对企业产供销人财物各部门相互独立、标准各异的信息系统进行系统集成、信息整合和应用整合,消除“信息孤岛”,逐步建成统一、共享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加快实现信息流、资金流、物资流“三流合一”。五是加快推进电子商务,提高市场竞争能力。要不断加强供应链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加快开发利用网上办公、网上协作、网上销售等过程控制式信息系统,加强上下游关联企业之间、企业和用户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业务协同,增强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能力;同时加大集中采购力度,组织主业相近的成员企业,对大宗原材料和重要物资实行网上集中招标采购,降低采购成本。要加快建立健全配套完善、上下贯通的企业电子商务规章制度,保障电子商务顺利实施。

  行业不同水平也不相同

  石治平就央企的信息化发展现状指出,“央企的信息化水平各不相同,有的发展得极好,有的做得不太好,这首先和领导的思想意识有关系,也和行业的不同有关,有的行业信息系统就是他的企业生命,必然会第一步先把它发展好,但是例如煤炭行业,它的管理和其他企业一样,但是生产方式却有自己的特殊性,所以在生产环节要做好信息化工作就有些难度,相对的就会发展得慢一点”。

  宝钢集团坚持信息化建设与工程建设同步、管理信息系统与管理发展同步的指导思想,在建设产品生产线的同时完成工艺设备和过程控制的自动化,实现从各控制系统到公司级制造管理系统的无缝集成,实现管理模式与管理手段的高效整合。管理信息化建设为宝钢创造了10大竞争优势。目前,宝钢正在各相关企业中以管理信息化建设为抓手,优化管理流程,推进管理的结构性变革。

  武钢集团发挥财务信息化在会计系统控制中的信息集成作用。从1995年开始推行财务信息化工作,通过统一会计核算软件,规范会计科目、会计报表和账表取数关系,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同时,武钢开发了以会计信息为中心的整体产销资讯系统,通过会计信息系统及时收集市场、生产、材料、设备、资金、人力等生产经营活动信息,达到物流、价值流和信息流的统一。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公司加强信息化管理体系和人才资源的建设,推进企业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提出“信息化是中远集团发展壮大的‘灵魂’“的理念。中远集团实施SAP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后,逐步实现财务信息的集中管理,顺畅衔接业务处理、资金结算、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流程,从而提高了集装箱运输成本核算精确度。该项目已被SAP公司总部列为成功案例。中远集团信息化建设战略和成果入选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案例库。

  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投入数亿元资金,建立了全球化联网、全天候运转、全过程服务的集装箱信息技术网络,成为集装箱运输的神经中枢;为确保信息安全,还在香港建立了信息容灾备份系统,应对突发事件,确保万无一失。

  招商局集团从2001年起致力于强化总部的战略决策和资源配置的功能。为此,首先推动集团信息化建设,以全集团财务系统为突破口,实现总部对全集团财务资料的实时联网。目前,财务信息系统基本建立,为集团总部实施战略决策的功能提供了基础。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2000年建成“能源一号”石油网站,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实行油气田生产使用的大宗物资、大型工程项目物资集中在网上统一进行采购交易。这不仅精简了采购机构、节省了人力资源,而且规范了管理、降低了企业管理成本。2001年以来,全集团每年网上总交易额都在150亿元以上。仅石油专用管材实施网上竞价交易、集中采购后,价格下降了10%左右。

  积极备战

  许多央企一把手挂帅,成立信息化领导小组,加强对信息化工作的领导。中国通用技术集团公司坚决贯彻“一把手工程”原则,由集团董事长、总经理亲自担任集团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组长。集团领导亲自组织信息化建设,总体把握信息化建设的方向,并在全集团范围内为信息化建设组织各方面的资源。有的明确由企业副总经理(副总裁)分管,成立专门的信息化主管部门。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哈尔滨电站设备集团公司、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中国通用技术集团公司等集团企业都设立了命名为“信息化”的专门管理部门,并抽调了一批懂管理、懂业务的骨干人员进入信息化管理部门,优化信息化建设队伍。有的由技术人员呼吁,变成领导主动抓。不少集团企业领导亲自从战略层面对信息化建设做出了重要部署,对信息化建设的目标、过程和结果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央企的信息化建设正在规避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应用的做法,转向从企业发展战略出发,着眼于实现管理创新和提高集团企业整体竞争力,高起点、高水准地研究制定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许多央企从企业实际出发,积极稳妥地分步推进信息化建设,力求取得实效。总体规划从内部制定,转向充分利用外部专业管理咨询机构的专业知识、技术力量和丰富经验,提高规划编制的专业化水平。国家开发投资公司认识到“一个好的经营机制,一个管理先进的公司必须有强大的信息系统作为支持”,提出“要按照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分步实施,以信息化推动管理变革与创新,全面提升公司现代化管理水平”,并邀请国际著名咨询公司进行了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

  据了解,虽然国资委为达到高标准为央企订出了5年计划的目标,但是详细的5年规划还没有制定完成,更多企业都在期待规划的快快出台,让央企能够为国内的各家企业带个好头,毕竟,中国所有企业的全面发展是所有人都希望看到的。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5,300,000篇。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