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 > 正文

高清市场发展受困三大瓶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2日 14:22 中国电子报

  本报记者 李倩

  尽管从今年1月1日起,中央电视台第一个高清频道《高清影视》正式开播,上海文广互动电视旗下的高清数字电视频道《新视觉》同日也推出三大全新节目版块,每天播出时间15个小时,但近三个月来,高清电视的推广工作并不尽人意。高清电视节目严重缺乏、高清机顶盒生产成本居高不下、高清电视机标准众说纷纭等三大瓶颈制约着我国高清数字电视市
场的规模启动,而其中高达1000元~2000元的高清机顶盒成本则是当前我国高清频道用户很难快速增长的关键瓶颈。

  尽管高清概念在终端电视机市场已经被广泛炒作,但由于高清

数字电视是一个系统工程,彩电整机企业的单方面热衷并没有让其火爆。不过,业内人士指出,中央电视台和上海文广集团开播高清电视频道,再加上彩电企业的推动,整个产业链已基本贯通,这标志着中国高清电视的发展已准备就绪,今年将是高清电视快速成长的一年。

  节目重复播出比率大

  据IMS咨询公司的调查,2005年全球家用高清电视的拥有量达到1400万台左右,但相对于全球15亿台家用电视来说这仍然只是沧海一粟。高清电视在全球当前的普及程度尚处于起步阶段。

  不过,中数传媒总经理沈向军对我国高清电视市场相对比较乐观,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数传媒的高清频道已经在50多个城市落地,世界杯之前还会有更大的数量,高清用户将超过10万户。今年将是高清电视获得极大发展的一年。

  上海文广集团给本报记者提供的材料亦表明,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SMG)作为《新视觉》高清频道的强大后盾,今年其高清投入预算达5000万元以上,后期音频制作网络、大型高清转播车,及适合现场制作和多轨采集5.1环绕录音车等都已列入规划。

  还有,在高清频道不可或缺的高清内容方面,SMG影视剧中心一方面投资规模化拍摄生产高清节目,另外还购买引进国内外的优秀高清节目,与日本NHK、韩国KBS、美国高清协会进行合作。

  但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专家告诉本报记者说,收看高清晰度的电视节目不仅需要高清设备的支持,最根本的还是要有高清信号的来源,但目前这些高清频道和模拟电视近千个频道几乎没有可比性,而且目前的一些高清节目重复播放性特别大。

  此外,他还说,收视费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仅有的几个能提供高清频道和高清节目的数字电视网络运营商已经形成一定的垄断,收视费用很难降下来。

  而且,目前我国数字电视网络运营商捆绑销售机顶盒以及高清机顶盒和高清电视一体机严重缺乏也是发展我国高清电视的障碍。松下电器研究开发(中国)有限公司AVC开发中心的高翔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就表示,由于目前机顶盒规格不统一,导致了高清机顶盒和高清数字电视一体机的推广受阻。

  市场混乱根在标准缺位

  中怡康的统计数字显示,2005年我国城市市场被标称为“高清”的CRT电视大约占整个城市市场销量的25%,所有的

等离子电视和
液晶
电视都被标称为“高清”,去年我国城市市场全年销量大约为180万台,但由于我国高清电视机标准还没有出台,企业所标称的“高清”很难界定。

  康佳数字平板事业部总经理刘丹告诉本报记者:“业内对于高清电视的种种说法其实可以理解,毕竟标准没有出台,谁都可以说自己的产品是高清的,不过现在一般认为平板电视清晰度达到720线以上、显示比例达到16∶9等就可以认为是高清。”

  他还表示,对于康佳来说,他们已经多手准备,无论将来确定的标准要求如何,他们都能及时应对并量产产品。在高清产业链条上,终端厂家的问题不是技术,而是标准。

  对此,厦华电子副总经理曾庆将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了同样的观点,由于目前我国高清标准明显滞后,使终端厂家无所适从。目前厦华高清电视的产量占到总体的30%左右,因为多数用于出口,所以都是参照国际上的高清标准。对于生产企业来说,依照目前美国、日本等国对高清电视显示的要求,生产制造能力已不是问题。

  业内人士指出,现在都在讲高清电视机市场混乱,这并不单纯是企业浮躁,毕竟权威标准没有出台,众说纷纭是正常的。但无疑这种混乱将对消费者造成不良印象,影响行业的发展,所以标准出台迫在眉睫。

  有不愿透漏姓名的某彩电企业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没有标准,企业都想对自己的产品“验明正身”,有个说法,所以中央电视台推出的“高清标准”,虽然要求彩电厂商与央视签约合作的门槛是5000万元的“合作费”,并每销售一台高清电视机,要替用户向央视交1440元(高清频道每月收费120元、每年收费1440元)。但因为通过央视指定的检测机构检测的产品均可加贴标注“HDTV@”的“央视高清认证标志”,还是有企业不惜代价的。

  高清机顶盒成本居高不下

  高清电视一路走来难言顺畅。在其整个产业链条上,内容提供商、网络运营商、终端厂家等都有自己无法言说的“痛”,但毕竟高清电视还是向我们走来了。

  业内人士指出,未来高清电视机的发展肯定是全高清电视机,即将高清机顶盒内置的一体机,但现在厂家面临的问题是,如果做成一体机,那么这台电视机能在深圳用,北京就不能用,这样厂家的生产根本无法展开。

  所以现在的情况是,很多企业也针对不同的地区要求生产高清机顶盒,以配合高清电视机的销售。但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成本增加。据介绍,一台高清机顶盒费用在1000元—2000元左右,优先数字化改造要交一笔钱买机顶盒,要想收看到高清节目,还得再购置一台高清机顶盒。

  而且,更麻烦的是一个电视必须配上一套机顶盒才能收看,家里有几台电视就得配几套机顶盒,收视费也得重复计算。这个成本将来只能由消费者承担。对这些,终端厂家无能为力。

  据专家介绍,要想收看到真正意义上的高清电视,须具备三个条件:高清电视节目内容、高清节目传输系统、高清电视机和机顶盒。但目前消费者对高清电视的理解比较狭隘,认为就是高清电视机。这无疑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终端高清市场的虚假繁荣局面。

  其实,是不是高清电视机消费者需要通过体验比较才会有区分,而高清电视市场的成功与否其中一项重要因素是节目内容,毕竟高清服务的用户必需体验及明白每月多付一点费用的好处在哪,这样才能拉动终端产品的需求,因此高清节目内容本身必须具有相当的可观性。

  记者观察

  推广高清应考虑用户承受力

  -小水

  提起高清电视目前的发展瓶颈,估计从前端到终端均“罄竹难书”,而且觉得旁观者清,大家更愿意指责对方的不作为。其实,对于高清电视产业来说,更有意义的应该是大家一起来探讨这条路该怎么走,形成可执行的商业模式。虽然央视的模式遭到质疑,但无疑是将产业链贯通发展的有益尝试。

  在高清电视产业发展中,内容制作方、内容集成商、网络运营商和终端生产企业都是不可缺少的,无论哪一方出现问题都将影响整个产业的发展,这也是提起高清电视为什么问题如此之多的原因。

  但如果我们抛却目前最棘手的高清电视标准、高清节目传输、高清节目内容等问题以后,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就可以畅通地看到高清电视了?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我们还必须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价格因素。毕竟消费者关注的不会是深层次的问题,对他们而言,最直接的显现就是价格如何,带来的服务又如何?

  价格的因素首先就涉及到整机制造企业,本身制造高清电视机的成本就要高于标清电视,如果再加上高清机顶盒,光终端显示这部分就要投入一笔。这是一次性买断的,消费者也许还能接受。但一直横贯收视过程的收视费呢?

  美国现在收看高清节目的费用是每月15美元,而我国目前的收费标准就是简单的美元对人民币的换算,即120元。如果考虑到我们的实际消费水平以及高清频道的有限,节目内容的匮乏,这价格就更无法让人接受了。

  如果说价格的下降,整机厂商可以通过价格战,那么涉及到前端的内容制作和集成商呢?也许更好的办法是授权更多的企业去制作高清节目、更多的集成商开设高清频道,有了比较才会形成竞争格局,而有了竞争受益的自然是消费者。

  在数字高清电视推进的过程中,如何不断满足观众的需求、赢得消费者的认同,将直接影响着数字高清普及的步伐。

  相关链接

  高清电视三要素两核心

  三要素是指:由于我国高清电视目前尚未发布有关标准,所以我们对高清晰度这个词还难作明确界定。但根据美国电影电视工程师协会公布的高清标准格式,数字高清视频有720P(1280×720逐行扫描)、1080i(1920×1080隔行扫描)和1080P(1920×1080逐行扫描)三种规格,其中1080P被认为是数字电视的顶级显示格式。其次高清标准要求电视屏幕的长宽比为16∶9,传统的4∶3比例的电视虽然可以显示16∶9内容,但图像要经过压缩调整,不能成为高清电视。第三,高清电视要显示高清内容必须配备DVI或者HDMI数字多媒体接口,才能接驳高清视频播放设备。

  两核心是指:一、数字信号标准:数字信号不同于模拟信号,它是一种把图像和声音信息数字化处理、编码、压缩、加密的信号,具有带宽容量高、不易失真、保密性好等优点。国际上,依据信号载波所能容纳的信息量,对数字电视信号进行分类,包括普及型数字电视(PDTV)或者低清晰度数字电视(LDTV)、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SDTV)和高清晰度数字电视(HDTV)等几类,即是指常说的480P,720P,1080i,1080P等。其中,P代表逐行扫描,i代表隔行扫描,前边的数字代表垂直方向的扫描线数,显然,P比i好,前边的数字越大越好。选择电视时一定要要注意电视机支持更多、更高的数字信号输入,否则连高清信号输入都不能兼容,就更谈不上显示高清画质了。

  二、核心处理器:核心处理器就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加密、解压缩、解编码、还原的运算器、处理器。日前,频频出现在各大媒体的“信芯”就是一款这样的处理器。处理器当然运算能力越强越好,目前,一些厂商的电视产品还有使用双处理器单元,以此成倍提高处理数据的能力,以求获得更佳的图像表现力。与处理器相关的主存储器即内存也很重要,目前,大多数电视机都采用256M大小的高速DDR内存。

  两类平板电视高清比较

  等离子电视:幅型比一般都是16∶9,以42英寸、50英寸为主体,少数为55英寸,少数公司推出的60英寸、65英寸、80英寸PDP电视的数量很少,且价格昂贵。

  在等离子屏幕的物理分辨力方面,42英寸的为852×480、1024×768、1024×1024、1280×720,50英寸以上的为1366×768、1920×1080。

  在等离子清晰度方面,当屏幕物理分辨力为852×480、1024×768时,清晰度可达到标清(SDTV)要求;当屏幕物理分辨力为1024×1024时,水平清晰度为650电视线~680电视线,垂直清晰度为730电视线~750电视线;当屏幕物理分辨力为1280×720,水平清晰度约为650电视线,垂直清晰度约为700电视线;当屏幕物理分辨力为1366×768、1920×1080时,水平清晰度大于720电视线,垂直清晰度大于720电视线,可以认定为高清。

  液晶电视:幅型比为16∶9的屏幕尺寸以26英寸、32英寸、37英寸、40英寸、42英寸、65英寸为主,幅型比为4∶3的主要是26英寸以下的产品,包括21英寸、20英寸、17英寸、15英寸等。

  液晶电视屏幕的物理分辨力包括1024×768、1280×720、1366×768、1920×1080。在图像静态清晰度方面,26英寸以上的液晶电视都能达到标准清晰度(SDTV)的要求,即水平清晰度为450电视线,垂直清晰度为400电视线;32英寸、37英寸则可以达到高清晰度(HDTV)的要求,即垂直和水平清晰度都大于720电视线;少数26英寸的也能达到HDTV的要求,部分37英寸的垂直和水平清晰度可达到1080电视线。

  有关高清之两大疑惑

  疑惑一:标清节目无法在高清电视上看

  这种说法不全对,实际情况是标清节目在高清电视上观看将不如高清节目在高清电视上那样有效果,也不如标清节目在标清电视上的显示效果,但是仍然可以看,而且厂商们也在努力改善高清电视显示标清节目的图像质量,如果您不是足够专业,您也许分辨不出标清节目在标清电视和高清电视上的质量差异。

  疑惑二:所有的高清节目效果都一样

  其实,高清节目播放效果如何,除了显示终端以外,输送高清节目的电视台也很重要。因为电视台在输送所有的高清电视节目都要经过压缩,有的压缩率高一些,有的低一点。有的电视台往往压缩高清节目以留出一定的空间来传送1到2套标清电视节目。

  如果电视台用一个高清频道的带宽来同时传送一套高清节目和一套标清节目,高清节目将只能分配到14Mbps的带宽,如果电视台在一个高清频道中同时传送2套标清节目和1套高清节目,高清信号只能占用13.5Mbps带宽,压缩率就将达到66∶1。

  如此高的压缩率对图像质量造成的影响在小尺寸的CRT电视上可能很难发现,但是在一些大尺寸的新型电视上将很明显,将出现类似于波纹噪声、包围人物头部的小的斑点等缺陷。

  所以不同的电视台采用的压缩率不同,其传送的高清节目质量也不同。将来多家电视台开播高清节目后,用户就将有机会对比不同电视台高清节目质量的差异了。

  日本2008年用宽带转播高清

  据日经BP社报道:日本2006年内将开始实施基于SDTV画质的验证试验。将利用该试验,验证能否以限定服务区域的形式进行发送,以及能否维持画质等服务品质等基本情况。根据试验结果,准备在2008年利用IP网络实现微波数字高清电视(HDTV)的同时转播。影像编码方式将采用比现有微波数字电视所使用的MPEG-2压缩率更高的H.264/MPEG-4 AVC标准。以便验证在容易产生电波衰减的冬季多雪地区能否保证服务品质。

  此外,还涉及到了BS/微波数字电视的所有节目中目前使用的防拷贝技术——“一次性拷贝”技术的应用方式。作为一次性拷贝技术,由于每个版本只允许对图像拷贝一次,因此影像内容不能复制到其他介质上,只允许将原始内容删除后进行移动的“Move”方式。对此,日本表示准备对版权保护技术的应用方式进行调整。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