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 > 新浪科技评论空间专题 > 正文

小刀马:侧看国产笔记本的发展趋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0日 15:56 ChinaByte

  作者:小刀马

  当联想的自有品牌开始国际化探索的时候,我们的本土产业,姑且这样说,因为联想在收购了IBM PC之后,确实已经不那么太“纯”了,哪怕是自主品牌我们也更愿意按照联想的理解,是一种国际化的产物。而本土笔记本产品,我们看到近几年来一直处于一种混沌状态,无论是方正、TCL、神舟等等,包括那些已经退出了又重新进入这个圈子的国产笔记本
厂商,真正能够脱颖而出的几乎没有。国内的市场其实同样是那些国际品牌的天下,IBM、DELL、HP,包括一些日韩产品,我们自己的品牌虽然“人多势众”,但给人的感觉却是“独木难支”,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事实上,2006年各大

笔记本电脑厂商,都为自己的发展制定了不同的营销策略。明基认为要在宽屏、超亮和超薄方面下功夫;华硕将目标锁定在轻薄、宽屏、娱乐和环保;而海尔则把重点放在了润清、宽屏和内置摄像头上。TCL集团副总裁杨伟强对外宣称,2006年国产笔记本厂商必将吞进电脑市场的大半壁江山,并对国际品牌发起攻势,成就2006“中国笔记本元年”。那么事实是不是如此呢?值得观察。杨伟强此言的依据是,持续几年来中国PC市场上笔记本销量一路走高。Gartner最新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2005年上半年,亚洲地区笔记本电脑销售量达到390万台,比去年同期增长40.4%,其中中国市场增长高出平均水平达到43.9%。而这一增长速度,自2005年下半年起更呈现出一种加速趋势。据计世资讯预计,今年国内笔记本市场将达到40.1%的增长率,同时国产笔记本的市场份额将进一步上升。这也是促使各大国产品牌不断出新的因素之一。当然,究竟自己的策略是不是能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还需要市场说了算。

  双核技术 泛滥成灾?

  众所周知,当64位在台式机上成功之后,向笔记本电脑的转移和过度自然成为一种趋势。今年,在64位处理器之外,还有一个潮流就是双核,双核处理器的发展趋势总体上与64位处理器类似,但普及进程会更快。在笔记本市场上,英特尔Napa双核平台的推广进度在一定程度上将主导2006年笔记本市场的走势,当然AMD的双核战略也是非比寻常,它们目前在中国市场的“真双核”风暴已经席卷北京、上海和广州市场,如果AMD在笔记本市场进行投入的话,对英特尔也是一个刺激作用。由于微软新一代操作系统Vista即将问世,只有双核配置的笔记本才能支持Vista顺利运行,而且基于Napa平台的笔记本变得更加节能与轻巧,更容易获得用户青睐,因此Vista与Napa很有可能将共同促进笔记本市场的出货量增长。

  对国内笔记本厂商来说,Napa的出现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使他们有机会与一线的国际厂商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现在不论是国外,还是国产品牌的Napa系列产品,其价格都已向平民路线靠拢。早在Napa平台发布的前三天,三星就发布了4款Napa平台新品笔记本。而神舟电脑Napa新机型,其价格都压到7999元至9999元之间,给其它竞争者造成了不小的压力。显然,Napa将是2006年笔记本的主流平台,谁更早推出有特色的Napa笔记本,谁就可以抢占到更多的市场份额。

  不少国产笔记本厂家表示,现在推广双核笔记本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时机。首先,春节过后市场相对平淡,这时推出双核产品将会提升市场关注度。第二,笔记本市场长期围绕价格竞争,使得厂家背负了巨大的利润与销量的压力。双核问世,这一现象将有望得到改观。第三,推出双核,将使用户得到更佳的应用体验。TCL杨伟强认为,“双核迅驰的出现将成为中国笔记本挑战国际品牌的技术拐点”。不过,由于国内品牌整体来说利润率较低,抗风险能力自然也较低。除了联想销售量大、利润率较高以外,其他的国产品牌净利润率基本都在4%-5%,有些国产品牌的净利润甚至是负数。

  而一线国际品牌的净利润率基本保持在8%-10%。所以说即使Napa的出现,使中国的笔记本企业可以在第一时间内与国际品牌同时推出自己的双核笔记本,但是在整体性能和技术积淀方面,我们的企业还缺乏起码的底蕴,因此市场利润相对来说也偏低了许多。而国产笔记本厂商更是在Napa刚问世,就把价格压到了一个相对较低的价位,这对利润本来就不高的国产企业更是一种考验。当然,毕竟是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竞争,在核心的芯片技术上我们的厂商也已经享受到和国际大厂一样的待遇了。

  价格战势在一搏?

  2005年的笔记本市场降声一片,笔记本销量因此而一路飙升,市场需求被不断释放。在去年,以国产笔记本厂商为主的厂家大力推动下,国内市场的笔记本价格以每月数百元的平均速度飞速下跌,主流机型的价格从万元迅速下降到5000元甚至更低,笔记本零售价格节节失守之中,市场销量进一步放大。但在价格战中,销售额远低于销售量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发展,这也成为价格战的一个难以避免的困顿。

  长期以来,价格战似乎已经成为了中国制造的宿命,从手机到笔记本,竞争力低导致价格战,价格战又进一步使竞争力无法提高,如此循环使得国内的IT制造业似乎有这样一个无法摆脱的产业轮回。相对于一线国际品牌在商业市场、行业市场和零售市场的全面竞争,大部分国产品牌长期集中在中低端零售市场有限的地盘里拼杀,使得这一领域供大于求,竞争更加激烈,价格战也就成为必然。

  众所周知,目前几乎所有笔记本品牌的标准系统都出自台湾广达等12家代工工厂,一线国际品牌厂商虽然也采用代工模式,但仍牢牢控制着系统研发和工业设计两大上游环节,只是把制造部分交给代工厂商负责,在最后的品牌推广阶段再由自己来做;而国内品牌由于生产规模小,缺少研发和工业设计基础,只能给代工厂商提一些简单的功能和外观要求,研发上基本都要倚仗代工厂商,所以在这种

供应链中代工厂商往往居于主导地位。

  还有一个潜在的问题是,台湾为全球笔记型电脑主要的生产基地,总出货量占全球一半以上。而广达、华硕、宏基这些响亮的品牌均为台湾主要的笔记本电脑制造商,此外还有许多商家专门替IBM、康柏等国际大厂加工。在2005年底,台湾12大笔记本电脑代工厂全部都在大陆建立了生产基地,像仁和、志宝、大众等厂家更是将全部的生产能力都转移到了大陆。随着台湾企业向大陆的涌入,会不会在价格上形成更加恶性的竞争?毕竟他们代工产品的成本降低,给国际一流厂商的代工,使它们的产品也降低成本,事实上,随着国际一流品牌也开始在低端市场布局之后,这个国内笔记本厂商赖以生存的地段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稍有不甚,就可能全军覆没。

  值得欣慰和窃喜的是,据中国台湾媒体报道,由于第一季度笔记本库存过多,戴尔、惠普和宏基等一线笔记本厂商将其从英特尔公司定购的处理器和芯片组削减了30-50%。其中,消费者之所以持观望态度,主要是因为等待双内核Napa笔记本。另外,有些消费者担心,当前的笔记本将无法支持今年年底上市的微软新一代操作系统Vista。很显然,这对国产笔记本厂商倾力打造Napa笔记本是一个利好消息。如何能够把握先机,提前抢占市场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