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工品牌相斥困台商 华硕出台三年分家计划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4日 16:31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顾建兵 上海报道 这不过是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硕“)分家的前奏。
3月1日,华硕启动了16年以来最大的组织结构调整——将原五大事业部重新分割,根据产品线分为15个事业部。 “具体的细节未来还会调整。”华硕代理发言人陈舜平告诉记者。据了解,华硕内部原定在2008年前完成代工和品牌业务的分家,但迫于苹果等厂商的压力,分家行动提前到2007年之前完成。 三年分家计划 据了解,在这次调整计划中,华硕原有的生产、行销、研发、人力资源、财务等隶属总管理处的五大单位,除了名称改为各总部外,未来五大总部也由不同事业体主管领军。 在调整完成后,其制造总部与研发总部将由华硕创办人童子贤、徐世昌负责,人力资源、财务总部则由现任采购协理廖赐政和孙龙华带领,而现任华硕副总曾锵声将负责管理业务总部。五大总部只是服务、支持及整合该十五个事业处。而包括数字家电、服务器、光驱、宽频、关键零组件等15个产品线将分别独立为15个事业部,并且各有独立的财务报表。 在这次调整之后,以笔记本电脑代工为主的威硕将把在台湾的生产移到华硕苏州厂,但必须向华硕支付代工费用。同样,华硕要在威硕的台湾省中坜厂试产部分产品,也需要支付威硕代工费用。 “这是在为代工和自有品牌两块业务分家做准备。”广达旗下达丰电脑一位高层表示,随着华硕自有品牌笔记本电脑业务的不断增长,其代工客户给华硕的压力越来越大,但由于代工和自有品牌力量都还不够强大,华硕董事长施崇棠不得不采取这种迂回的路线。 2005年,华硕总营业收入达890亿元,利润约为50亿元,而按照华硕的规划,2008年的营业收入将突破1750亿元,利润则要超过100亿元。 另一方面,如果现在将华硕的自有品牌和代工完全分家,鸿海、广达等客户则可以乘虚而入,而采取15个事业部的方式运作几年,等到各业务部门实力强大时再分家,对于华硕本身来说影响要小一点。 事实上,在施振荣将宏碁分为宏碁、纬创和明基之后,业界就断言华硕也必将拆分。2005年10月,施崇棠正式就对外表示,正在考虑代工和品牌分家一事。 “品牌与代工最大的挑战不是客户的压力,而是管理文化的不同。”此前施振荣跟记者谈起华硕时如是评价。他认为,自有品牌的销售更需要本地化和差异化,而代工强调的是严格管理。随着华硕业务量的不断壮大,拆分已经是势在必行。 “公司内定是三年完成分家。”陈舜平告诉记者,施崇棠当时表示的分家时间是在2008年之前完成。 代工、自有品牌互搏 “代工与品牌的管理冲突是整个台湾业界面临的问题。”施振荣曾经对记者说,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使得他当年下定决心将宏碁一拆为三。 2005年,华硕的笔记本电脑出货量达到370万台,其中自有品牌为180万台,而2006年,按照华硕的内部规划,其笔记本电脑出货量将达到600万台,其中自有品牌为300万台。“华硕笔记本电脑的代工增长已经放慢。”上述达丰电脑的负责人认为。 据华硕内部人士透露,华硕目前的代工客户主要有SONY、苹果、三星等,其中苹果下单量最大。但现在华硕在全球笔记本电脑市场排名第九,即将追赶上索尼,而苹果在今年改用英特尔的芯片之后,未来华硕可能会成为其潜在竞争者。惠普、戴尔正是考虑到华硕自有品牌的威胁,而不敢将更多的代工订单下给它。 与广达和鸿海等竞争对手相比,这些公司都只专注于代工,而不发展自有品牌,惠普、戴尔等公司在下单时就不必担心“养虎为患”。 自有品牌壮大、从而威胁代工订单的现象在台湾比比皆是。2005年,明基收购西门子手机业务之后,诺基亚当即宣布减少交付给明基的手机代工订单。 而今天,依靠主板起家的华硕,其笔记本电脑的业务量已经远远超出主板业务,华硕2006年1月的财务数据显示,其笔记本电脑的营业收入已经占据了公司营业收入24.6%的份额,其主机板的营业收入为公司整体收入的19.2%。 “利润上不去,这是整个台湾代工业长期要面对的问题。”同施崇棠一起出自施振荣旗下的明基董事长李焜耀发出如此感慨。在今年的代工市场上,就算是广达和鸿海等代工巨头,其毛利率也只有3%-5%。 如何解决品牌和代工之间的冲突,在施振荣找到答案之后,现在轮到华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