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硕启动16年最大组织调整 代工与品牌分家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2日 01:37 第一财经日报 | ||||||||||
本报记者 王如晨 发自上海 台湾IT产业的裂变态势正在加剧。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硕”)昨日启动了16年来最大一次组织结构调整——将原五大事业部重新分割,以产业划分构成研发、业务、制造和资材四大总部,根据产品线
华硕发言人陈舜平依然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这次调整虽然筹备很长时间了,但如何分家依然没有具体时间表。”业内人士称,华硕出言谨慎的原因在于,其笔记本、手机等品牌羽翼未丰,目前仍需主板代工影响力拉动。 三年大限 去年底,华硕董事会定下了品牌与代工三年内彻底分开的时限。 华硕声称,此次调整目的,主要是希望客户理解华硕品牌与代工分开的决心。 而目前的困境是,在代工领域,华硕被鸿海冲击明显加大,甚至已有超越苗头,富士康(鸿海投资)已在大陆形成手机、主板代工的完整布局,并已成为2005年出口额最大的台企;在品牌经营上,宏碁笔记本正风行全球,宏碁正在全面移植其欧洲市场的纯品牌运营经验,在经过三次渠道变革后,正成为大陆市场最为活跃的笔记本厂商,华硕已落后许多;而代工与品牌一体化经营更让代工伙伴深有忌惮。 促进品牌发展也是华硕此次调整的重要目的。华硕期待在彻底分开前获得快速成长,以实现与主板代工业务的均衡发展。目前,相对主板代工,华硕笔记本、手机等品牌影响力明显失衡。 2005年,华硕总营收达人民币890亿元,获利50亿元;2008年的目标是成倍增长,突破1750亿元,获利超过100亿元。因此,华硕将五大事业部以产业链、产品线分割,以各自的自主运营获得整体规模的成长。 华硕代工龙头企业威硕总经理郑定群表示,经过组织调整后,华硕现有品牌与其他代工客户一样,成为威硕服务的对象。 效仿宏碁? 华硕此次组织调整,让人联想到宏碁早年的再造。后者正是依靠先后剥离旗下纬创等生产制造子公司后,成功走向品牌运营。 分析人士认为,此次调整,四大总部与15个事业部并未注册具体公司名称,表明这仍是华硕的阶段性策略,未来必定还会有明显、直接的分家动作,甚至不排除效仿宏碁,可能将旗下制造公司彻底剥离出去。 相对宏碁,阶段性策略显示了华硕的迟疑。相对台企对手而言,它目前不容乐观。赛迪顾问上海办事处主任杜文峦曾对记者表示,华硕在产业转移上之所以落后对手,正是因为代工与品牌并行,承担了更多社会责任。 相关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