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方与上广电争夺康宁 再曝国内企业窘境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7日 09:54 新经济导刊 | ||||||||||
京东方和上广电对于康宁的争夺战再次暴露出国内企业缺乏核心技术的窘境 本刊记者 周红玉 从去年年初就有传言,全球最大的液晶玻璃基板供应商之一美国康宁公司将在中国大陆投资建厂。到了今年2月,传闻终于被证实。2月2日,康宁宣布,公司董事会已批准拨款在
尽管目前对于具体的投资地点,康宁一直三缄其口,不做任何承诺性的表态。但这并不妨碍国内的两大液晶面板生产企业京东方和上广电争夺康宁的热情,尤其是位于上海的上广电更是不加掩饰地表现出自己的诚意。“我们非常希望康宁的厂址能选在上海。”上广电总裁办公室负责人陶军对媒体公开表示。 康宁是世界上最大的液晶玻璃基板供应商之一,而玻璃基板是液晶面板最重要的上游原材料,成本占到液晶面板的60%~70%。更重要的是玻璃基板的运输成本很高,一旦康宁的生产线落在某地,那么当地企业每台液晶显示终端可以节省成本5%。液晶面板产能规模巨大,只要每片的成本减少1美元就是巨大的利润空间。 成本压力下的无奈之举 据赛迪顾问的一位分析师介绍,对于像京东方和上广电这样从事高风险的TFT-LCD行业的公司,降低成本是必须要做的工作,而成本要降下来,必须要把世界上重要的液晶面板主要部件的生产厂商都吸引到自己周围以实现产业聚合效应,从而从整体上降低成本,并实现技术交流和协同作业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中处于相对有利的位置。 而目前国内企业在产业聚合效应方面做得并不是很成功,如京东方显示科技园的建设,虽然已有包括韩国LG化学在内的十余家国内外上游配套厂商进驻,投资总额达8亿美元。但是进入园区的这些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多是一些不太关键的配件,比如背光模组的生产只停留在最后一级的总装上,CCFL灯管、增亮膜、彩色滤光片和玻璃基板等关键配件并不在这里生产。 相比之下中国台湾和韩国的企业在产业聚合方面则做得非常优秀,产业链配套做得非常好,通常一个厂商周围就会配一个水库保障企业用水需求,而且每个科技园区内围绕着TFT-LCD产业的配套厂家特别齐全,整个园区上下游整合,产业结构十分完整。在这样的产业环境下,包括京东方和上广电在内的国内企业,在与韩国及台湾地区的同行竞争时,仅在成本控制上就已处于不利局面,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两家企业才会如此期盼康宁的落户。 为了能吸引康宁,京东方和上广电都表示将扩大自己的产能。从现有的产能情况看,上广电的年产能在5.2万片,京东方在6万片左右。而康宁对产能要求的底线是9万到10万片,不然康宁的上游生产线就无法盈利。目前,京东方已经宣布投资9000万美元对其已有的五代线进行扩产,甚至考虑要不要建设第六代或第七代生产线。而上广电则表示,扩产路线分三步走:第一步,今年上半年把现有的一条五代线产能由5.2万片扩大到6万片;第二步,年底进一步增资3亿至4亿美元,将产能扩充到9万片;第三步,年底再投资数十亿美元兴建一条产能不低于9万片的液晶线。 除了康宁还能选择谁 经过深思熟虑终于决定在中国大陆投资的康宁,在日本、韩国、美国以及台湾地区都建有LCD玻璃基板厂,其位于台湾地区的LCD玻璃基厂也于2006年初投产,累积投资达到15亿美元。此外,康宁还宣布对其位于韩国与三星合建的三星-康宁精密公司追加投资7500万美元。 如此大手笔的投入,源于对LCD行业的信心,根据行业分析家以及康宁公司的市场分析报告,2005年全球液晶面板市场销售量增长了约60%,2006年预计将增长40%以上。 而作为液晶面板的关键原材料,玻璃基板的产能提升是最缓慢的,由于玻璃基板的生产需要配合熔炉,熔炉的调试需要相当长一个过程才能使产品的合格率提升到70%以上,所以玻璃基板的产能提高至少需要一年半的时间。长期来看,玻璃基板缺货的可能性很大。因此大多数的液晶面板厂商如友达、奇美、华映、光辉等都提前向康宁预付了数亿美元来订购玻璃基板,群创甚至与康宁签订了一直到2009年的玻璃基板供货合约。 不过可惜的是,如此炙手可热的产业,我国目前还没有一家与TFT-LCD生产线配套的玻璃基板生产企业,只能全部依赖进口。 目前国内的老牌玻璃企业洛阳浮法玻璃集团有限公司已经宣布,我国第一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薄玻璃生产线成功拉引出0.7mm超薄浮法玻璃。值得关注的是,0.7mm不仅是国内玻璃工业的空白,同时也是能否涉足TFT-LCD玻璃基板产业的一道分水岭。该公司已经表态,待产品生产进一步稳定后,依据公司的规划,将考虑大范围开展TFT-LCD用玻璃基板业务,目前已有国内面板厂商来电咨询。 此外,国内其他几家大型玻璃厂也都纷纷表示将投身超薄玻璃的研制,如正在寻求合资打造玻璃基板产业的济南力诺集团,有消息称该集团准备投资9600万美元打造玻璃基板生产基地。国内的老牌CRT玻壳生产企业安彩高科(600207),也已经在寻求向TFT-LCD领域的转型。去年5月这家彩管玻壳企业宣称,拟与郑州市建设投资总公司投资21.9亿元建设一条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玻璃基板生产线。 然而,尽管建设TFT-LCD玻璃基板生产线的前景被普遍看好,但要在国内成功投建一条生产线依然要面对资金和技术的考验。目前,几家表示要投产玻璃基板生产线的企业,除了向银行贷款外都还没有可行的融资计划。有证券分析师认为,建设TFT-LCD玻璃基板生产线所需要的资金是需要以亿美元为单位的,而且后续还需要一定的投入来维持运营。如果仅仅从银行筹措资金,不仅很难满足资金要求,而且会使生产成本偏高。 除资金外,技术问题是困扰国内企业的另一大难题,TFT-LCD玻璃基板是一种特殊的无碱玻璃,目前,只有日本的旭硝子和美国的康宁公司拥有生产技术。而从目前的情形看,由于公司战略和日本政府防技术外泄的政策影响,想要从日本厂商引进技术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已决定在国内投资的康宁,也不大可能会将技术转让给潜在的竞争对手。如此看来,国内企业要想在玻璃基板领域取得突破,只能依靠自主研发了。 虽然困难重重,不过已经被政府列入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TFT-LCD行业,必须要摆脱在上游产业链环节中受制于人的现状。洛阳浮法玻璃集团的一位高层表示,像他们这样的企业,在起步阶段除了需要政府的政策扶持外,来自国内产业链同行的信任也很重要,现在这些国内企业普遍对进口产品过度迷信,对于自家人却另眼相看,缺乏信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