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赢周刊见习记者 尹锋
年前,记者就联想亚信所发生的人事震荡事件联系了亚信方面负责人,得到证实,任增强已正式离职。此前,联想亚信董事长兼CEO俞兵传出离职,后又传联想网御总经理任增强、金融事业部经理李劲松以及属下联想系一干人马纷纷离职。后经亚信和联想方面的确认,俞兵的离职事实确凿,但关于其他人是否处于离职状态,各方都保持缄默。
另据了解,联想网御的确有大批员工离开。亚信方面人士表示,主要是员工个人的问题,但他不否认员工的离职与此次高层变动有关。
而另一事件主角李劲松则继续担任联想亚信金融事业部负责人。之前亚信曾发表声明,任命李劲松为联想亚信的总经理。此外,齐舰被任命为联想亚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和CEO兼总裁、联想网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CEO。联想亚信正在着手进行新管理团队的调整,人员主要来自亚信内部。
关于离职人员的去向,联想方面表示,离开联想亚信的员工将不会回联想。而亚信方面则表示,不清楚其去向,但肯定不会回联想。记者尝试联系事件的几大主角未果。对于离职员工是否成立类似公司从事经营性活动,亚信方面表示,将视成立时间是在离职前还是离职后决定。
任增强是亚信战略调整的牺牲品?
赛迪顾问电信分析师指出,俞兵的离职受累业绩,任增强则是亚信资源整合的牺牲品,从任的离职可略窥亚信战略调整的意图。
任增强所负责联想网御,是亚信确立下来未来三大核心业务之一,而在离职事件发生后,亚信随即任命任增强为联想网御三人重组小组成员之一,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但亚信方面相关人士则认为,任增强的离开是因为其个人的管理能力问题,而不是亚信的战略调整的问题。该人士表示,公司前三个季度一直在赢利,而到了第四季度就出现业绩下滑,其原因主要是管理团队的问题。亚信将2005年第四季度的净收入低于预期的原因归咎为联想亚信信息安全产品在第四季度出货量降低。
但联想网御内部员工却评价任是“行动中思考的人”,具有很强的执行能力,敢于挑战风险。任增强的经历似乎可以说明其个人能力。1992年,任增强加盟联想被分到产品维修部,半年后,升任产品维修部的副经理,随后又放弃副经理的职位,跑到联想集团微机事业部中南区做销售代表。次年,联想微机部正式成立,被柳传志“亲手”从全国两百多位销售人员中选拔出来,成为联想“十八青松”之一。1995年,任增强因业绩出色升任联想集团微机事业部中南区经理,1996年至1997年升任中央区经理。1998年,任增强再次被联想委以重任,组建联想大客户部,并担任常务副总经理。2001年至2004年,任增强主政联想网御,在此期间联想网御连续三年保持了100%的业绩增长速度。
对此次离职事件,联想网御内部员工为任增强感到不平。他们表示,联想网御的业务一直保持着良性发展势头,从各种迹象表明,联想网御的产品都是排在市场的前列的。业内人士指出,亚信派出安全领域的齐舰担任联想亚信的董事长和CEO意图很明显,就是要彻底整合联想信息安全产品。但是亚信方面人士表示,整合早就进行了,也不是到今天。
资本压力迫使俞兵离职
联想IT服务整合并入亚信后,曾为亚信2005年第一季度的财报增添了不少亮点。然而好景不长在,在其后几个季度财报中,业绩并没有达到亚信管理层及投资方的预期。作为联想亚信领军人物的俞兵难辞其咎。
在合并之初,俞兵曾表示,联想亚信在整个亚信集团业务所占比重将上升至40%左右,预计能占到上市公司总收入的1/3。然而实际情况并不理想,2005年联想亚信第三季度在亚信净营收中所占比例为26%,在亚信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营收中所占比例为21%,在亚信服务营收中所占比例为36%。2006年1月4日亚信集团更是发出业绩预警,由于联想亚信信息安全业务2005年第四季度收入出现大幅降低,亚信业绩没能达到预期。
是什么原因使得联想亚信业绩下滑?业内人士分析,俞兵原想借助亚信的销售渠道、客户、服务等资源,开拓新的企业IT服务市场,但因联想亚信所服务对象和所做的事情和电信毫无关系,既无法支撑亚信既有业务,也无法借用亚信现有资源,俞兵的想法很难得到实现。另外合并之时,联想和亚信方面曾经协商,合资公司联想亚信将在两年的时间内独立运作,享有充分的经营自主权。但据联想亚信内部人士透露,亚信已收回了财务权和合同审批权,意味着联想亚信的经营策略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亚信公司影响。但在亚信方面看来,业绩下滑主要的原因应该是管理团队能力问题。
然而在联想亚信内部员工看来,业绩下滑主要是受亚信战略调整的影响,亚信过快的战略调整,使得原有的渠道关系出现了观望态度,而原来各业务相互衔接为客户提供整体方案的局面被打破,动摇了客户信心。
亚洲证券人士指出,作为资本主导性的企业,亚信必须为自己业绩的下滑给华尔街投资者一个交代,俞兵的离开就是最好的交代。关于俞兵去向,亚信方面坚决否认其重回联想的传闻。
亚信陷入战略困局
亚信成立之初就存在软肋,作为一个资本主导性的企业,易受资本拖累,缺少长期战略规划。据艾瑞咨询分析师指出,为了寻找业务增长点,亚信一直在不断寻找赢利点。
易观国际副总裁、著名电信分析师张鹰表示,亚信成立10年,一直徘徊在转型中。而每次转型都意味着CEO的轮换。新华信管理咨询公司董事长赵民表示,亚信战略短期没看到效益马上又调整,说明这个企业已经进入了战略的迷茫期。
1999年,田溯宁离开亚信,CTO丁健出任CEO,亚信从“中国互联网的建筑师”转型为互联网的软件师,主要提供电信服务。
1999年,丁健开始希望进入移动领域。在其主导下,亚信联合华平投资、中创基金、富达投资三家投资银行和风险投资基金,投资1000万美元并购浙江德康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该公司主要从事移动通信计费软件开发。又于2002年花费4730万美元并购广州邦讯科技有限公司,并完成由IP到全电信的业务布局。
随即,亚信把公司原来结构调整为系统集成、OSS和增值应用三个事业部。亚信管理层希望借此发挥全电信的优势,然而半年下来三个事业部在某种程度上却形成各自为政的局面。管理层的预期泡了汤,开始谋求尝试调整全电信战略。
2003年4月,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首席市场执行官兼执行副总裁张醒生加盟亚信出任CEO。同年10月,亚信花费900万美元收购了太平洋软件(中国)的HRM(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BI(商务智能)的业务资产,实现由全电信向全客户软件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转型。并将公司结构调整为OSS(运营支撑系统)事业部和通信技术事业部。在张醒生的带领下,亚信实现多元化发展战略,并主导了联想IT和亚信的合作(业内人士更愿意认为亚信CFO韩颖主导了本次合作)。
然而张醒生的多元化战略并没有带来预期的回报,多元化产业相继遭亚信剥离。而张醒生则成为资本的牺牲品,黯然离开。
2005年4月,有着浓厚电信业务背景的新任CEO张振清被推上前台。此举被认为是亚信回归主业的强烈信号。
易观国际分析师刘彤认为,亚信举动表明着他们将回归到电信这块核心业务。而亚洲证券姚月明则认为是受中国3G牌照发放预期作出的调整。
东方证券研究员平坷表示,3G所带来新的电信运营网络将会从2006年以后带动电信运营支撑系统(BOSS)市场的增长。据广州移动人士表示,在6大运营商中,仅中国移动在包括BSS/OSS在内的业务支撑网上已投入100亿元人民币,而据5年规划,未来总投入将达到600亿投入。这给不断寻找新赢利点的亚信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