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物志:邓中翰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07日 07:37 中国青年报 | ||||||||||
孙德龙 率领海归团队创造我国首枚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结束中国无芯历史;首次实现我国芯片产业在一个重要领域内的世界领先地位;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突破数十年来中国芯片技术未获得国家科技大奖的窘境;登陆纳斯达克,成为第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芯片设计公司。2005年全国劳动模范,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中国十大杰出青
这就是中星微电子董事长邓中翰博士,一个目光笃定、气质谦和,甚至有些腼腆的高个子青年。 谈到对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的人生价值的实现问题,邓中翰认为有两种品质非常重要,那就是责任感和挑战精神,在面临人生每一次抉择时都要考虑到身上的责任,在选择之后以挑战精神去应对可能遇到的困难。人的价值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的。 全国大学生科技竞赛“挑战杯”奖 1987年,邓中翰成功考取中国科技大学,就读于地球与空间科学系。当时,中科大很少有本科生做科学试验,但对课本上某个结论的质疑使邓中翰走进了实验室。到1991年,二十出头的邓中翰分别在国际应用核物理学杂志及中国科学通报上发表了三篇相关文章,并获得共青团中央及中国科协颁发的“全国大学生科技竞赛挑战杯奖”。 多年之后,邓中翰仍然对这次获奖经历念念不忘,认为挑战杯是他人生的一个里程碑。“从那时开始,我知道做什么事情是对的,是有价值的,要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我对自己今后从事的事业有了一种使命感”。 从那时起,邓中翰觉得自己的生命变得很丰盈,心中多了一分责任、做事也充满了自信,“我是获得过挑战杯的人,能克服所有的困难”。多少年后,回望邓中翰走过的道路会发现,这种敢于挑战所有的困难的勇气伴随着他每一个脚步。 伯克利成立130年来第一个横跨理工商三科的学生 1992年,邓中翰赴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留学,攻读物理系。伯克利,这所建于1868年,素以学术自由著称、鼓励探索和发现的学府,拥有18位诺贝尔获奖者。 从相对论到量子力学,在邓中翰把这些物理学中最难啃的功课都通熟之后,信息时代的浪潮也将他裹挟而去———他对硅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最初,电子工程系的教授对他能否完成不同学科知识体系的转移表示怀疑,邓中翰表示,“自己在大学时代就开始从事一些远远超过当时学术背景的研究并取得了成功”,他完全相信自己的能力。一番周折之后,教授给了他半年的机会。此后,学习成为他生活的全部内容。“每次考试我总希望能考到第一。物理学12小时的笔试,分成两个周末,两个小时的口试,作为中国来的留学人员,我在40几个博士生里考了第一,觉得没有愧对挑战杯”。最后,在取得物理学硕士的同时,邓中翰顺利拿到电子工程学博士学位。 人生的轨迹有时非常奇妙,一次偶然的经历就能扭转整个人生的方向。邓中翰的人生也经历着这种变化。 那是一个午后,邓中翰因为护照问题滞留在日本东京。他漫无目的地闲逛着,周围是行色匆忙的人群。一个问题突然出现在他的头脑中,“为什么人们如此忙碌?”肯定不是因为技术,背后一定有更为巨大力量在推动着他们。返校后,邓中翰申请研读经济学,用他最擅长的办法来解决头脑中的疑问。 到1997年,邓中翰在伯克利大学拿到了物理学硕士、电子工程学博士和经济学硕士三个学位,成为该校成立130年来第一个横跨理工商三科的学生。当时伯克利校长田长霖教授将三个学位授给邓中翰的时候,田校长对邓中翰的勤奋赞许有加,并勉励他未来回国创业,以所学知识报效祖国。 “中国制造”加“中国创新”,等于“中国创造” 2005年11月15日,邓中翰的中星微电子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这也是第一家凭借核心技术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大陆高科技公司。 谈到为何决定回国创业,邓中翰的回答总是很坚定,“首先是爱国,我们一开始追求的就是国家意志,国家想做的事情我们以企业的形式去实现”。1999年10月,邓中翰应国务院的邀请作为优秀留学人员回国参加新中国成立50周年庆典观礼仪式。那个上午的经历最终促使他回国创业。国庆典礼上那种激动人心的场面,那嘹亮的国歌使这个年轻人的心跳和祖国的旋律合而为一。 1999年10月,中星微电子在北京中关村成立。而此时,邓中翰在硅谷创立的集成电路公司,市值已达1.5亿美元,为了回国,他放弃的几乎是一座巅峰。“仓库冷,当时的北京污染严重,身体不适应‘国内病毒’以致经常感冒发烧,喷嚏连连,资金有限,完全牺牲个人时间……但对于做大事情的人来说,这些苦太微不足道了”。回忆公司刚成立的那段时间,邓中翰没有任何无奈和苦涩,而是一种超乎寻常的乐观和幽默。“如果把困难当作是挑战,那么就能激发我们内心无限的勇气去战胜它”。 邓中翰率领的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研制的“星光”系列数字多媒体芯片,先后突破了7大核心技术,申请专利500余项。不仅如此,“星光”芯片还成功实现了产业化,被三星、飞利浦、罗技、创新科技、富士通、SprintPCS、联想、波导、TCL、长城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大批量采用,“星光”芯片的销售量累计已超过5000万枚,覆盖了欧、美、日、韩以及台湾等16个国家和地区,占计算机图像输入芯片全球市场份额半壁江山。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拥有多项技术发明专利的邓中翰还有一项语汇发明,就是对“MADEINCHINA”的解释。 2005年2月19日,邓中翰在哈佛大学商学院举行的“亚洲商业论坛”上发表了对“MADEINCHINA”的新解。他说:“‘MADEINCHINA’不是‘中国制造’。MADE有新的含义。前面两个字母MA指的是Manufacture(制造),后面两个字母DE则指的是Design(设计),所以‘MADEINCHINA’不能简单译成‘中国制造’,而应翻译成‘中国制造’加‘中国创新’,等于‘中国创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