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兰科技创新获丰硕成果 高投入高回报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06日 14:39 新浪科技 | ||||||||||
最近,春兰集团收获了一个个自主知识产权创新的丰硕成果: 春兰荣膺“中国制造行业内最具成长力的自主品牌”称号,“春兰空调瑞萨科技半导体应用技术联合实验室”挂牌成立,在武汉开通的国内首条混合动力电动公交专线车上跳动起“春兰芯”,“混合动力城市客车镍氢电池组及管理模块”项目通过科技部国家“十五”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第三轮验收……
这些成果的取得,源自于春兰成功打造了一个国际化开放式的自主创新开发平台,形成了“项目开放、人才开放、资金开放、成果开放”这四位一体的有效运行机制,用春兰集团首席执行官陶建幸的话来说,就是“用全球的大脑为春兰的自主创新服务”。 项目向全球招标 成果向市场推广 “关起门来做科研是不行的,只做国内的高平台也不行,要做就做充满开放精神、能够汇聚世界一流科研力量的高平台。”这是春兰集团掌门人陶建幸高瞻远瞩的豪言。 2004年1月,春兰公司的网页上出现了2004年至2006年度若干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这是春兰继2002年度向世界公布15项科研项目之后,再一次面向全球公布重大科研项目。据了解,到目前海内外共有几百名科技精英表达了加入春兰开放式科研平台的愿望。 陶建幸介绍,春兰的开放式科研平台,依托赫赫有名的春兰研究院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级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在全球范围内与国际科研机构和同行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科研合作关系,广泛吸引、吸纳世界各国科技人才、科研成果,通过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合作创新,研究掌握先进的技术,特别是核心技术。 鲜为人知的是,秉持“项目开放”的理念,春兰的科研触角还悄悄伸到了海外: 在美国硅谷,春兰参与投资兴建了一个药物研究中心,聚集了130多人的科研团队主攻人体基因修复技术。10年来,该项目已申请了3000多个专利,并于2004年获得了突破性进展,在英国通过了千人志愿试验。现在,该项目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如果顺利的话,今年即可完成。 在香港,春兰还投资了一家高科技公司,由美国的一位博士带领着40多人的团队研究“白牙”技术,目前已处于全球推广阶段。 陶建幸引以为豪的,还有春兰研究院别具一格设立的“成果推广部”,这是他“成果开放”理念的产物,也体现了他给春兰研究院定下的“创新、效益”这个院训。将春兰研究院业已成熟的科研成果像商品一样向社会推介,是这个部门的职责。 “动力镍氢电池”就是春兰成果开放的一个显著例子。车用动力电源总成是春兰专项投资3个多亿研究攻克的科研项目,其中一个相当成熟的专属春兰的核心技术是“动力镍氢电池”。春兰没有仅仅将先进的科技停留在武装春兰产品的步伐上,一个个用“动力镍氢电池”改造的新能源动力汽车试验在全国遍地开花,其最新的应用就是2005年12月10日一汽客车(无锡)有限公司正式下线的“美美”(MM)混合动力客车。 众多专家为项目而来 完成项目后欣然而去 科技创新需要由专业技术人员来完成,而人才正是困扰许多企业的一大难题。春兰的开放式科研平台,使得这一难题迎刃而解。 刘秋生,我国高能镍氢电池专家,上海某大学的教授。他还有一个身份:春兰研究院的高级研究员。近几年来,刘秋生教授大部分时间是在春兰研究院的博士后工作站度过。他主持研究的国家“863”十五计划重大项目———由春兰集团承担的“混合动力客车用镍氢电池组及其管理模块”课题,市场前景非常看好。 春兰高能镍氢电池的研究专家,大多数都是像刘秋生教授这样,通过开放式科研平台融入汇聚到春兰。 在春兰,人才开放不仅表现在海纳百川的胸襟,而且还体现在它的灵活使用机制。“以前课题结束了,我们看他是个人才,人员还养着。‘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嘛!”陶建幸坦言。 从2000年开始,春兰对科研用人体制进行改革:先确定课题,然后再向全集团、全国甚至全球招贤纳才,一般与其签约2至3年。课题完成之日,也是合同到期之时。“哪怕是世界第一名,我们也不养。” 在春兰研究院数百名科技人员中,拥有固定编制的不到100人。各路英才通过各种方式为春兰贡献才智:可以举家前往春兰,成为春兰一分子,也可以为项目临时加盟,完成项目即离开;可以在春兰高智能现代化的研究院大厦里静心攻关,也可以采用项目联合,在所在的研究所、大学实验室完成科研。 记者了解到,春兰两次面向全球招聘博士后,已与全球60多个在相关领域居前沿水平的研究所、试验室建立了合作关系。此外,世界各国和我国国内80多位电化学、分析化学、材料学等方面的专家走进了春兰。他们大多为项目而来,项目完成后欣然而去。 科研经费由100%总部拨款到100%来自市场 春兰研究院是目前国内企业界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科学研究机构,它一年的正常性预算就需要数千万。资金从哪里来? 据陶建幸介绍,春兰研究院刚刚成立的时候,经费全部由集团总部拨款。后来,研究院自筹30%,总部补70%。“现在,已经连续3年科研经费自给自足,100%来自市场,这在全中国都少有。” “春兰科研项目的研究经费已经呈现多元开放的色彩。”春兰研究院的院长助理潘先生介绍。一是集团投入。包括早期科研大楼、科研设备等基础设施和装备的投入,以及重大项目的投入,这部分资金累计已达25亿元;二是科研定制。近年来,一汽、东风电动车公司等多家单位与春兰签订了混合动力城市客车配制的动力镍氢电源的科研定制合同;三是国家各部委和省的重大科研项目。春兰近年来通过招投标而获得的重大科研攻关项目有15项之多,由此获得了大量的科研经费。去年,春兰还争取到一个省里的重大科研项目,获得研究经费2300万元;四是承接的技术服务收入。春兰研究院有一个国家级试验室———“春兰电器检测中心”,每年它都要外接大量的空调及其压缩机的检测业务,成为研究院科研经费的重要来源。去年,春兰研究院为集团自主开发的“春兰现代资源动态管理系统”全面投入使用。陶建幸介绍:“它实际上是以最小的投入、最经济的方式,达到最快的、最准确的效果,单仓库物流管理这一套系统运行一年就可以节省4000多万。”此外,研究院为集团内部单位开发的各种应用软件每年可节省购买费用也达到上千万元。 近日,春兰公布了2006年至2008年科研计划,力争在3年内完成最新节能应用化研究、网络家电研究、卡车新型动力研究、新能源研究等四大板块创新课题。为此,春兰将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扩大创新平台的开放度,实现春兰自主创新的新跨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