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 > 正文

英特尔告别速度:向平台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6日 13:50 中国电子商务

  面对趋于缓慢的市场增长和几近极限的摩尔定律,更加上老对手的进攻,芯片巨头英特尔正在从一家提供CPU的公司转型为一家平台解决方案的提供商,CPU的速度对于它来说已经不再那么重要

  杨阳/本刊记者

  无论如何,英特尔所处的市场仍在成长,因此当1月4日英特尔宣布舍弃已经使用16年的“Intel Inside”,隆重推出一个企业品牌形象标识、3个平台标识和13个处理器产品标识时,在外界看来这是英特尔富于远见的主动转型,虽然这个市场已经因为老对手AMD的进攻而发生改变。

  此次同步推出的英特尔公司企业形象广告与以往的设计理念大相径庭,一反常态地使用了大幅文字,使它看起来更像一张公告,着重强调了英特尔的“酷睿”双核处理器、迅驰双核移动计算技术、WiMax无线宽带介入技术以及数字家庭品牌“欢跃”,只字未提曾经为英特尔立下汉马功劳的“奔腾”系列产品。

  消失的奔腾时代

  “这位芯片巨人正努力通过全新的品牌标识告诉世界它已今非昔比,力图改变该公司此前只是PC和服务器领域芯片提供商的高端、专业的技术形象,赋予其品牌标识更多且更符合企业发展变化的内涵。”赛迪顾问高级副总裁马翚认为。

  换标是英特尔战略转型的第三个步骤,这个表象的背后是该公司战略转型的逐步深入:第一步是在产品技术上从一家提供CPU的公司转型为一家平台解决方案的提供商,第二步是在2005年进行的那次大规模组织结构调整——这是英特尔以全新面貌重新示人之前不可或缺的两个阶段。用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公关经理刘婕的话说,向公众发布全新的企业品牌形象标识,意味着英特尔已经完成了在战略上由内到外的转变。

  “换标有两种,一种是废止旧标识,完全推出新的品牌形象,另一种是分离,老标识代表老产品,新标识代表新的品牌含义。”新华信IT分析师赵镕表示,英特尔显然偏重后一种类型。

  在计世资讯总经理曲晓东看来,以“Intel Inside”为标志的广告返还制度代表了工业史上最成功的一种模式——在推出新产品、老产品应该降价的情况下,英特尔却不直接降价,而是根据每个客户所打广告中是否有“Intel Inside”标志,返还30%到50%的广告款。英特尔的聪明之处在于,它并不直接给企业反馈现金,而是根据合作伙伴在CPU上的购买量,将款项计入下次的应付账款中。

  这个模式的意义是,它将原本应该让给厂商的那部分利润以广告返款的形式转化为下一笔订单,紧紧抓住OEM厂商。但CPU的速度逐渐不再是消费者选购PC时最重要的参考因素,而且随着全球PC增长开始放缓,面对多家芯片厂商竞争的英特尔必须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它选择了从生产CPU向平台供应商的转型,进入通信、数字家庭、数字医疗保健等领域。

  超越计算

  然而与PC行业的同质化、标准化生产不同,家电、手机行业基本不能进行标准化生产,无法复制英特尔在IT领域的优势。尤其是家电领域,英特尔不再是产业链的主导,它必须学会靠规模效益赚取利润。同时,带有返款意义的“Intel Inside”标志也无法应用在利润微薄的家电以及医疗保健等领域,但英特尔仍然需要让所有广告中都有公司的品牌标识,因此就有了换标的需求。

  “正是由于这种市场基础的变化,使其客户群发生了改变,因此标识也就需要进行分化,从单一的标识发展为一个标识群。”曲晓东表示。

  战略转型

  事实上,英特尔的变化远不止于将该公司Logo“Intel”下面的“Inside”(内置)改成了“Leap ahead”(超越未来)。

  开始向平台化战略转型的英特尔进入家电、医疗、数字企业等新领域之后,开始显得不再那么冷峻和强势。他开始一改往日的产业链霸主角色的形象,开始以温和的面貌出现在各种场合,并且将数字家庭等领域的合作伙伴推到前台。英特尔似乎已经开始认识到,在产品不能像PC行业那样标准化生产的家电、手机领域,竞争的主体是TCL、海信、方正这样的家电、PC厂商。

  但是,英特尔依然在努力,希望通过市场营销使数字家电以及通信产品的消费者由于受到芯片品牌的影响而最终成为该公司的客户。这一策略正是沿袭了“Intel Inside”时代的做法。“从该公司发布的迅驰移动平台和欢跃(VIIV)数字家庭平台策略可以看出,从内(inside)到外(out)、一个试图更加抓住消费者的品牌战略正在英特尔形成。”曲晓东说。

  另一个细节是,根据《商业周刊》的报道,英特尔的高层们还开始在做着一些努力,试图发放少量现金返款给那些共同打广告的PC制造商——这正是英特尔的一些竞争对手一直在攻击它的理由。

  在过去的三年中,英特尔以每年平均13%的速度增长,但是分析师预测在2006年该公司的增长很可能只有7%,为422亿美元。英特尔的换标和市场活动将耗资25亿美元,尽管在英特尔看来这样做完全必要,但结果却令人担心。

  显然,英特尔在所要进入的领域会遇到颇多的强劲对手,例如在通信芯片上,德州仪器(TI)和高通公司正积极应对英特尔的“入侵”。事实上,2006年AMD和德州仪器两家公司也正瞄准数字家庭市场打算上马他们自己的芯片平台。

  变换打法

  在PC领域,AMD在全球强劲增长,正在逐步侵占英特尔的“地盘”。英特尔在拿下了苹果公司这一大客户的同时,又面临着损失老朋友DELL的忠诚的威胁。而在中国,英特尔的最后一个铁杆同盟者清华同方刚刚公布了与AMD的合作。

  2005年是AMD获得突破的一年,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的数据显示,从大中华区各条产品线第三季度的整体市场份额来看,AMD已经占据了20.3%,而调查公司GFK的数据则显示,在2005年第三季度中,AMD在桌面机市场的份额已经超过了30%。对于市场的绝对领导者英特尔来讲,AMD在市场份额上每增加一个百分点都会对英特尔形成一定的压力——尽管他们之间的较量还不在同一重量级上。然而AMD一面在速度上追赶老对手,一面在64位计算和双核处理器领域引发战火,尽管早在10年前英特尔就掌握了双核技术,可如果不是AMD挑起双核大战,双核技术恐怕不会在2006年全面展开应用。英特尔中国区市场总监洪力日前表示,2006年,双核将成为市场主流,非双核产品将逐渐淡出;到2006年年底,双核产品市场占有率有望超过非双核产品。为了遏制对手并继续领先市场,英特尔对外宣布2006年将以全方位全覆盖的形式全线推出双核产品,以此稳固英特尔在双核时代开创者与领导者的地位。

  显然,英特尔此时的换标行动和从提供产品到面向平台和解决方案的战略转型再次把在其身后紧追不舍的AMD落得更远,因为此后的英特尔将不再仅专注于计算领域。在过去的时间里,CEO欧德宁重组了公司并推动它在6个领域扮演关键的技术角色,他希望英特尔不再只生产处理器,而是开发各种芯片,以及软件,然后将它们整合为“平台”。当AMD还在芯片速度和市场份额上苦苦追赶的时候,英特尔已经为了这个目标开始有所行动并做好了准备。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8,720,000篇。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