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科玩消费电子产品 靠钱还是靠技术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8日 10:54 eNet硅谷动力 | ||||||||||
【eNet硅谷动力专稿】从这一两年来看,纯粹做某一方面儿的公司和只造一种产品的企业越来越少,君不见经营网络游戏的都在给饮料打广告儿么,那么卖保健品的为什么就不能涉足网游呢?然而这一切已经不算“另类”了,毕竟见得多了以后,想让自己奇怪都有点儿难。 这两天思科又“出事”了,根据消息显示这个一直靠提供和制造一揽子网络解决方
从去年开始,一些传统的IT业巨头纷纷玩起了“副业”,例如造软件的卖硬件,出产硬件的进军软件产业,当然最疯狂的还是Google,只要能把触角伸过去的,都涉足了。相对来说,这些还总算在IT圈子内变线,充其量算作渗透型的,毕竟都是围着PC产品转,可现在IT行业内的一些巨头们近似集体般的转型去做“消费电子”产品,则有点儿让人感到困惑,因为谁都可能要问一句:经营消费数码类产品真的是找到了一个挖不尽的“金窝”吗? 从消费电子行业的现状来看,更更多的都是在打一种“未来牌”,尤其是IT内的各个巨头们的出发点如出一辙的是基于这一点。不管是Intel还是AMD,进军数字家庭和消费电子的态度都是一样的坚决,似乎现在铺下了牌,明天就是金银满地,所以现在连思科也进来了,SUN能挺住吗? 从网络高度发展的前瞻角度来看,这些电子巨头们的眼光似乎都是敏锐而且准确的,毕竟所谓的“多网合一”蕴藏的商机是巨大的,在这个巨大的潜在的利润增值领域,也许就是在拚谁先布局和谁能布局准确,可问题的关键是里面那么多的变数谁能准确把控呢?微软也好,思科也罢,现在除了炒作,似乎更加实际的动作并不多。 不管是所谓的家庭数码产品,还是个人消费电子产品,这些电子巨头们的跃跃欲试似乎表明未来光明一片,但作为旁观者,我没有看出有啥太多可以为之喝彩的地方,最起码,这些巨头们无一不是把自己放在了一个“终端产品提供商”的位置,除了Intel和微软!看到这里相信您也看明白了我想要说的是什么,对了,就是这些巨头们绝大部分选择了“消费数码”产业链的最末端。 也许是我的理解有错误,也许是我不能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这些事情,反正我认为把自己放在一个产业链的最末端,而且竞争者们不但众多,而且都这么强大,到时候很难避免那种终端产品不同制造者之间的价格战,您说呢。虽然AMD们有着硬件制造上的优势,虽然微软们有着软件产品提供商的垄断权,虽然思科们有着网络经经营上的背景,但他们都缺少最主要的部分——内容! 在这里我还是比较佩服Intel,因为它在去年年底已经与国际上40多家媒体公司达成协议,协议在他们的家庭娱乐和消费电子产品中使用英特尔的Viiv芯片,而其他的似乎都只是看中了终端产品的甜头儿。所以在这里我还是要问,这些巨头们要兼营家庭数码和消费电子类产品,除了占有资金上的优势,技术上有所依靠,还有什么牌? 如果预测不错,在家庭娱乐和消费电子产品上将出现的价格战,将会首先发生在这些“半路出家”者们身上。 产品好做,只要你有资金有技术,可内容呢? 作者:小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