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 > 正文

陈清泰:创新和技术能力成为中国产业的软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7日 10:05 中国经营报

  作者:张荣旺

  本报记者 张荣旺北京报道 中国是世界贸易的第三大国,但出口产品中拥有自主品牌和知识产权的只占大约10%;中国是制造大国,但是中国石化装备的80%,轿车生产设备、纺织机、数控机床的70%,芯片设备的85%需要依赖进口;中国DVD的生产占世界的70%,但是出口一台价值40美元的DVD机,要向外国公司交纳20美元的专利费。这就是中国在快速
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尴尬现状。

  不到位的技术引进

  技术现在已经成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一个主要手段,跨国公司用技术控制市场,用专利控制市场,用标准控制市场。据统计,目前全世界86%的研发投入和90%以上的发明专利都掌握在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手里。跨国公司凭借科技优势和建立在科技优势上的规则和标准,形成了对世界市场高度的垄断,获得了市场垄断利润。

  在近日召开的企业发展高层论坛上,全国政协常委陈清泰表示,到目前为止,中国可以说是经济全球化中少数的赢家之一。“但是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能以低成本劳动力和廉价的生产要素保持长期的

竞争力。”据统计,2004年
中国电子
百强企业的平均利润率只有4.07%,而微软的利润率高达28%,诺基亚也有14.7%。“创新和技术能力不足,已经成为中国产业的软肋。”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

  “中国在机制转换不到位的情况下,企业追求短期业绩,在这个时候,技术引进的大门打开,企业似乎有了省时、省力的技术来源。”陈清泰说,由于企业技术开发的任务,局限于对引进图纸的翻译和解释;实验研究的任务,局限于对引进设备的使用探讨。一些企业技术开发人员和队伍流失了,技术开发的能力不是增强了,反而更削弱了。不少企业技术投入主要用于引进,而用于技术开发的费用仅相当于引进费用的7%。

  反过来,日本、韩国等也经历过大批量引进技术的阶段,但他们能够做到把引进来的技术变成自己的再加以创新。在日本大规模技术引进的时候,他们用一百元钱引进技术,平均要花七百元钱消化吸收。据美国一本书介绍,日本引进的技术,经过消化吸收之后,一般可以比原来引进的技术效率提高30%以上。陈清泰估计,中国现在引进技术的总量已经超过了1万项,可以说比日本、韩国引进技术的总和还要多。但是我们现在自主开发的力量却仍然十分薄弱。

  不放弃自主创新的努力

  目前很多中国企业,有扩大规模的强大动力,但是由于机会导向和急于求成的发展模式,使很多企业追求目标短期化,他们吝啬于技术创新的长期投入。更有些企业已经发展为技术依赖文化,很多企业低估了自己的创新能力,失去了创新的信心,甚至放弃了技术创新的努力。而另一些企业却通过自主创新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海尔集团原本是一家街道工厂,20年里平均每年的销售额以70%的速度增长,去年与

世界500强企业的入选标准仅差2亿美元。海尔成功的一条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注重技术开发,海尔集团有一个庞大的研究队伍和一个技术研究院,技术开发投入占到年销售额的5%。更为关键的一点是,海尔还有一套吸引技术人员进行技术研发的体制,海尔鼓励技术人员到销售一线,并且让技术开发人员分享销售增长的业绩。

  华为集团也是一个成功的典范,华为集团年销售额已经达到700亿元,其中国外销售额有50亿美元。据悉,华为公司拥有员工3万人,但其中有近2万人在搞技术开发,去年的技术开发投入有45亿元,而今年的开发投入将超过50亿元。

  “大国经济必须有技术支持,中国工业化必须解决技术来源,企业没有自己的技术、专利、品牌和标准支持,就不能更多地分享高附加值的利益。”陈清泰说。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