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 > 正文

福建中小企信息化有3门槛 仅10%能较好推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4日 18:05 《中国信息化》杂志
科技时代_福建中小企信息化有3门槛 仅10%能较好推行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中国人推崇“难得糊涂”,但我们很难看到哪家企业敢以此为管理信条。

  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大潮中,如何让更多的中小企业切身感受信息化的实际意义,进而积极投入到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中去?2005年12月22日上午,记者特邀福建省企业信息化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福建省信息产业厅厅长卢增荣与中国信息化杂志社执行社长王
学武,在福州专门进行了研讨。

  □中国信息化杂志记者 逯阳 报道

  □题字 学武

    从10%看中小企业信息化瓶颈

  王学武:卢厅长,您好。年末岁初,各地都在总结经济工作。据我了解,福建省这几年一直在研究解决企业信息化中存在的“数字鸿沟”问题——大型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较高,而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中,只有10%的企业信息化做得较好。您能否谈谈造成这种“鸿沟”的原因?

  卢增荣:中小企业尤其是个体企业占绝大多数,是福建的经济结构特别是企业结构比较显著的特点。根据最新普查统计结果,在福建省21.8万个二、三产业单位中,大型企业51家,所占比例不到0.1%;在全省5.43万个工业企业中,大型企业所占的比重也不到0.1%。所以说,福建企业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另外,福建还有133万家个体企业,这两者占全省经济总量的85%。

  由于历史原因,国家设在福建的大型企业较少。目前,福建的大型企业大部分是改革开放后引进的外资企业,其经济规模占全省经济总量的20%左右。这些企业大部分具有国际背景,在企业信息化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去年全国18家销售额上百亿的电子企业中,福建有两家,即冠捷和DELL,其中DELL年销售额可望突破300亿元。DELL公司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没有仓库,原材料和产成品都是零库存,这在全球都不多见。通过DELL的物流系统,通过便捷的交通,分布在全球各地的零部件供货商能够按照DELL的要求,将配件定时送到DELL生产线的入口处。DELL又是按订单生产的,产品生产出来后就直接从生产线出口处发送出去。像DELL这样的信息化水平,应该说在全世界都是领先的。冠捷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显示器制造商,其信息化水平也很先进。还有其它大型外资企业,以及像烟草、钢铁、炼油等这些国有企业的信息化程度都比较高,但它们的个数比较少。

  中小企业个数占福建企业的99%以上,但其中仅有10%不到的企业较好地推进了企业信息化,在为数众多的个体企业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就更少了。我认为,导致广大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的“数字鸿沟”不断拉大的原因,主要源于资金、技术和人才瓶颈。一方面,中小企业规模小、资金相对不足,传统信息化模式高昂的投入往往令中小企业望而却步;另一方面,信息化意识、技术和人才的缺乏,使得中小企业对于信息化存在畏惧感,企业信息化改造后,其后续的工作还很多,企业要有一批技术人才进行维护、更新,对企业效益也有一定影响,所以我们觉得要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必须帮助企业解决好这两方面的问题。

  从50%看企业信息化推进机制选择

  王学武:与内地相比,福建企业信息化的背景中,最关键的不同点在哪里?

  卢增荣:与内地相比,福建经济的最大特点是外向型为主,本地市场容量比较有限,多数产品都是对外出口,去年出口额接近400亿美金,外向度超过50%。这样的经济结构对企业信息化的要求非常迫切,因为国际市场的变化比本地市场大得多,外向型企业必须通过信息化的支撑,来应对国际市场的变化。否则,只能从事低层次的国际分工,比如代工生产等,企业效益与竞争力都要受影响。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改善企业管理,增强市场应对能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企业来说非常重要,对资源缺乏但外向度高的福建企业来说,显得更为迫切。

  王学武:我注意到,福建省推动企业信息化所采用的机制与其他省市不同,我很想知道福建采用“企业信息化工作联席会议及其办公室”的机制,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

  卢增荣:这些年全国各地、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信息化。特别是党的十六大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等发展战略以来,信息化建设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目前,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中,都有多家部门涉及信息化工作。比如,

信息产业部有个信息化推进司,是在最近这次机构改革中设立的。之后,国务院又成立了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科技部有制造业信息化工作,发改委有信息化产业化项目,每年都有大量的资金。
财政部
除了支持各部委的信息化预算外,自己也有一块资金可以被申请用于信息化项目。从地方来说,经贸委在推工商企业信息化,也是一个抓手,也有一批资金扶持。这么多政府部门都管信息化,都有资金扶持。这充分体现了各部门对信息化建设的关注与支持,这是好事,但另一方面,大家各干各的,缺乏充分协调,政府的行政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不同部门开展的信息化存在重叠交叉之处,使得有限的财政性扶持资金效益不高。有的项目业主,还会四处活动,以不同的名义,通过不同的途径,分别到多家部门去申请资金。基于这个状况,2003年9月,福建省政府决定在省“数字福建”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成立企业信息化工作联席会议及其办公室。联席会议由省政府分管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联合主持,办公室设在信息产业厅,成员包括所有与企业信息化有关的省直部门。各部门联手制订企业信息化的规划、政策,协调商量对一些项目的扶持、推广,以整合行政资源,形成合力,使政府扶持更合理、更有针对性、更有力度、也更有成效。

  王学武:能说说具体成效吗?

  卢增荣:成效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联手推进了企业信息化基础性工作,如联手制定发展规划、联合进行人才培训和企业信息化宣传、共同开展企业信息化指标评测、共同评选和推介优秀企业等;另一方面,共同推进了一批重大企业信息化项目建设。前几年,政府资金大部分都安排在扶持重点示范项目的建设上,在全省发挥了良好的典型示范作用。

  随着技术和形势的发展,我们觉得通过扶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来推动企业信息化发展意义更大,可以达到“建设一个、带动一片”的效果。各部门间不断增进沟通与交流,取得了很多共识,使得政府各部门在推动企业信息化上有更多的共同语言,使得有限的资源能够投向最需要扶持发展的地方。联席会议制度设计合理,执行也有效果,但也存在协调难度大等问题。其原因主要还在于上面提到的体制问题,从国家各部委开始,条条都有条条的任务和抓手,因为上下对口一致,导致多头管理,协调难度大。

  王学武:我个人认为,这样的机制不太可能是永久性的常设机构。作为一段时期的协调机构,您能否谈谈福建省企业信息化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的职能定位?

  卢增荣:联席会议办公室是联席会议的日常工作机构,其主要职责是:落实联席会议议定的各项工作,及时向联席会议反馈情况并提出工作意见和建议;督促各成员单位落实、完成联席会议议定的各项任务;加强成员单位间的沟通联系,及时与省“数字福建”办报告、沟通企业信息化工作情况等。

  具体工作上,我们主要定位在两个方面:一是推动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共同推进一些企业信息化基础性工作,如联手进行调研测评、共同制定发展规划、共同推介优秀企业、联合进行人才培训和企业信息化宣传等;二是推动各成员单位共同扶持建设一批企业信息化重大项目,主要包括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应用信息技术尤其是嵌入式软件改造传统产业两大类项目。公共服务平台有两个功能,一个是信息化“超市”功能,企业可以按照业务需求,从这个平台上自由选购信息化服务;另一个是专业性服务功能,平台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提供个性化的企业信息化服务。应用信息技术尤其是嵌入式软件改造传统产业,是贯彻落实“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战略的一个具体体现,也是今后政府推动企业信息化工作很重要的一个抓手。

  从2%看企业信息化公共平台意义

  王学武:对企业来说,投入和产出是永远头痛的课题。《2004年福建企业信息化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企业信息化的累计投入仅占企业总资产的2%,您认为这对福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会有什么样的影响,短期内能否改变,如何改变?

  卢增荣:投入方面,政府要扶持,但更多靠企业。在扶持方面,政府财政资金有限,一年就二三千万,还分散在省直各部门。企业作为企业信息化的主体,既要成为实施主体和受益主体,更要成为投资主体、决策主体。但正如我刚才所说的,福建企业主要是中小企业,在推进企业信息化方面存在着资金、技术和人才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从企业信息化角度来看,构筑中小企业都能够使用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将减轻企业在推进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公共支出,它是拉动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火车头”。从我省绝大多数企业是中小企业的实际出发,重点扶持建设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平台和企业信息化无线服务平台,实现信息、知识与技术资源的共享和优化,促进广大中小企业以低成本、零维护方式快速切入信息化建设,降低全社会企业信息化总成本,就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我们一方面要让更多的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来促进自己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快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加大这方面的投入。我们要加大这两项工作的力度,并把这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让企业信息化发挥出最大效益。

  王学武:您说的公共平台是怎样一个平台?

  卢增荣:今天下午我们将正式启动“数字福建”中小企业信息化平台——“商务领航”。该平台是在福建省副省长李川的直接倡导下,在福建省企业信息化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福建省信息产业厅的组织领导下,以中国电信“商务领航”企业客户品牌和网络平台为依托,由福建省电信有限公司、福建星网锐捷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和福建富士通信息软件有限公司共同筹划、开发、建设和运营,为省内广大中小企业提供低价格、低风险、高起点、高效益的“一站式”信息化服务,以进一步推动企业的管理升级,增强企业在信息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与传统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模式相比,该平台打破了阻碍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三大瓶颈,优势十分显著。首先,它开创了政府、电信基础运营商、IT系统服务商三方携手,引导中小企业广泛参与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新模式;其次,平台采用了按需租用、免费升级的ASP服务模式,费用低廉且企业不需要负担任何初期投入,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的门槛和投资风险;第三,平台由信誉好、实力强的福建电信和福建省优秀IT系统服务商提供专业、长期、安全稳定的系统运营支撑,既可解决长期以来困扰中小企业信息化的人才难题,又可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信心问题。

  从45分值看企业信息化的着力点

  王学武:单个企业的信息化都很难一蹴而就,我想一个区域的企业信息化会难上加难。福建省最近提出到2010年,全省企业信息化指数平均分值达到45分以上,您认为要实现这样的目标,着力点在哪几个方面,如何确保实现?

  卢增荣:从福建的实际出发,我们提出,到2010年,全省企业信息化指数平均分值在2004年32.02的基础上,力争达到45分值以上,总体水平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着力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通过扶持建设企业信息化示范项目的手段,推动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更广泛应用。在企业产品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全过程中,经由信息集成、过程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集成和优化,提高企业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

  二是构建以公共服务平台为主要内容的企业信息化支撑体系,实现信息、知识与技术资源的共享和优化,促进广大中小企业以低成本、零维护方式快速切入信息化建设,降低全社会企业信息化总成本。

  三是鼓励和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努力实施企业信息化人才培训工程,建立和完善CIO机制。重点加强对政府部门领导、企业一把手和专业人员的培训,抓紧培养一大批热心于企业信息化建设,既精通业务管理又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加强企业信息化宣传工作,尽快提高全民企业信息化素养。

  王学武:您前面提到了企业信息化的主体是企业,与政府当前对信息化的主导应该是什么样的关系?

  卢增荣:企业信息化的主体是企业,但也离不开政府的引导、扶持和推动。我们的推动措施主要包括:一是充分发挥我省企业信息化工作联席会议的协调组织作用;二是加强企业信息化示范项目的建设与推广;三是加强企业信息化支撑体系建设;四是加强企业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五是加强企业信息系统工程管理体系建设;六是加快电子商务发展;七是加大对企业信息化的投入;八是加强企业信息化的调查研究和宣传普及。

  ○《权威》档案

福建中小企信息化有3门槛仅10%能较好推行

  卢增荣 1955年12月出生,福建福州人。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博士。

  197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闽清县池园公社上寨大队知青点负责人、大队革委会副主任;福建省测绘局外业大队测绘小组副组长;福建省计划委员会政策研究室(经济研究所)副主任(副所长);福建省第一批派驻省定贫困县政和县铁山乡扶贫工作队队长兼乡党委副书记;福建省计划委员会综合处处长;莆田市计委口党组副书记(主持工作),市计委副主任(主持工作),市重点建设办公室主任,中共莆田县委副书记;福建省计划委员会副主任;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2002年6月至今任福建省信息产业厅厅长、党组书记,2005年6月兼任福建省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福建中小企信息化有3门槛仅10%能较好推行

  王学武 现任中国信息化杂志社执行社长,主任编辑

  1964年1月出生于浙江省淳安,1986年毕业于四川大学。

  1986年~2004年,在中国电子报、中国财经报、每周电脑报等媒体任职,曾多篇文章获奖。

  自1989年开始关注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化建设主题。在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曾先后倡议并作为主要筹划人之一,组织了“大力推广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座谈会” 、“我国部委经济信息系统改革座谈会” 等大型主题活动,并先后与IBM、联想、同方、浪潮、深圳国税等著名IT企业和行业信息化用户的高层进行了研究性的对话交流。同时,还倡议并主持了 “百家会计师事务所《诚信宣言》倡议” 、“著名IT企业《政府采购响应书》倡议” 、“电子政务建设暨IT政府采购论坛”等大型活动。

  2005年7月担任中国信息化杂志社执行社长后,先后与浙江省信息办、福建省企业信息化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IBM、东软集团、美特斯邦威等机构与企业权威人士进行主题对话, 并应邀主持“2005IBM用户大会IT主管嘉宾对话” 。

  王学武先生提出,不存在孤立的信息化领域。信息化是动态的,是利用信息技术持续开发和提升信息资源价值的过程。信息化也不是万能的,只有促进效率、效能、效益和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才是信息化的价值所在。

  王学武先生多年来还注重企业新闻的研究,提出“多角思维”的理论并运用于实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7,190,000篇。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