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 > 正文

中国计算机报:信息中心主管大家谈 (2)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4日 17:26 中国计算机报

  机械:信息化 加速启动

  2006年,机械工业信息化的趋势是集成和共享。只有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才能实现企业的快速经营决策,提高竞争能力。

  机械工业信息中心处长 汤保卫

  机械工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已显示出一定效果,但其应用规模、范围、深度与金融、电信等行业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必须加快和加大实施企业信息化的力度,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为了了解机械行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机械行业信息中心2005年对全国机械重点企业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机械行业企业信息化建设还比较差,多以单项业务的处理为主,能进行电子商务的还很少。所取得的成绩是,装备制造业信息化获得发展。机械行业常见的是多品种小批量,甚至是单品种,有时一个机床可能需要生产半年,装备制造业的信息化解决了这一难题。2005年,办公自动化系统在机械行业也是一个重点应用。机械工业信息中心的软件部,开发了具有一定通用功能的OA软件。为了使调查工作能够进一步深入,中心将在2006年开展分行业、分地区的调查,使对企业信息化情况的掌握更贴近实际。

  2005年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与信息中心共同投资成立的机经网公司成功召开了2005机械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推进大会,大会以“2005年机械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推进大会暨提高信息化实效论坛”为主体,起到了企业和IT厂商的桥梁作用。2006年,还将继续召开信息化推进大会,要开得更有特色。信息中心还通过投资成立公司,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外提供服务。

  2006年,机械工业信息化的趋势是集成和共享。信息化牵涉企业的各个业务领域,往往由多个子系统组成,如CAD、CAPP、CAM、MIS、FMS、PDM等系统。只有将这些系统集成,优化配置,协同工作,才能发挥企业信息系统的整体优势。只有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才能实现企业的快速经营决策,提高竞争能力。

  (本报记者 郝峥嵘)

  纺织:走向可持续发展

  2006年,纺织行业重点发展ERP、集CAD、CAM、CAPP、PDM与管理营销网络为一体的通用系统平台、纺织工厂生产信息监测和管理系统等。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信息委员会副主任 吴迪

  2005年管理信息化仍然是纺织行业的推广重点,有一批ERP成功上线或通过验收,如北京铜牛、新乡白鹭、洛阳白马、浙江太子龙、南京乐超等。由中纺达公司承担的北京铜牛ERP系统一期工程8月通过验收;雅戈尔衬衫厂ERP上线;中纺机集团下的青岛、天津和咸阳纺机公司实施ERP系统;鄂尔多斯羊绒集团和山东德棉集团的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整体解决方案通过863专家组验收,对于纺织信息化普及推广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在纺织行业中尤为重要。2005年信息产业部批准的行业化公共服务机构中,纺织行业有中纺网络公司等多家企业上榜,比例最大。这种服务平台提供行业化服务,将网络平台服务、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和开发软件产品、实施咨询、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结合到一起,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推进纺织企业信息化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纺织工业协会发布的《纺织工业科技进步发展纲要》中,列举了重点发展的信息化技术,包括:适合纺织各个细分行业的ERP系统,纺织行业电子商务平台,服装企业集CAD、CAM、CAPP、PDM和管理营销网络为一体的通用系统平台,纺织工厂生产信息监测和管理系统等。在新型装备领域,还包括自动制网、数码印花、印染生产过程在线检测等技术。

  MES可以自动采集作业和设备数据,对物料移动跟踪,有效进行车间生产调度和管理,并为ERP及时地提供数据,2006年将逐步纳入信息化的日程。北京雪莲羊绒集团和铜牛针织集团在实施ERP之后,都将下一个目标定位于MES。

  生产过程自动控制是纺织信息化重要领域。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战略目标,控制系统更加注重节能、降耗、安全、环保,稳定,因此,其应用效果逐步显现,发展趋势看好。

  钢铁:热火的信息化

  目前在建的有13家企业的信息化项目,包括鞍钢、本钢、邯钢、太钢等。在未来两年内,超过全国钢产量50%的企业将实现信息化。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信息化专务理事 漆永新

  2005年,攀钢、宝钢集团上钢五厂、梅山、昆钢、重钢、东北特钢、武钢二期、石钢二期等企业的信息化项目上线。截至2005年底,已有宝钢、武钢、马钢、首钢、济钢和攀钢23家企业完成了信息化阶段目标。这些企业占全国钢产量的34.2%,占77家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的40.4%。这23家企业的信息化100%涉及企业核心业务,有57%企业进入应用成熟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目前在建的有13家企业的信息化项目,包括鞍钢、本钢、邯钢、太钢、韶钢、酒钢、沙钢、唐钢、南钢、西林、三明、广钢、新临钢等。在未来两年内,超过全国钢产量50%的企业将实现信息化。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组织专家研究解决企业信息系统中面临的共性问题,逐步形成了相关的行业规范,包括《编制钢铁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和钢铁企业信息化建设(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指导意见》、《钢铁企业信息化分类编码指导意见》及《钢铁企业可持续发展支撑技术》等。

  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外部条件,已由过去的相对宽松变为严酷。资源、能源、交通运输、环境容量等成为突出的制约因素,加之投资膨胀,产能增加过快,迅速下滑的钢价增加了企业的经营困难。但是,高端产品和个性化产品产线的增加强化了对于“产销一体、管控衔接”系统的需求,原燃材料和运输的涨价把精细化管理提上了议程,大集团化凸现了财务在信息化中的中心地位,提出了财务转型的课题,大批信息系统的运行呼唤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打造与汽车家电企业的供应链的任务也提上了日程。

  轻工:选好引擎

  信息化已经成为中小企业提高自身成长性的快捷之路,也是我们“十一五”期间持续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工作重点。

  中国轻工业企业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秘书长 高小舟

  十五期间,轻工行业涌现出一大批信息化先进企业,如海尔、斯达、娃哈哈、伊力等。未来的5年中,占企业总量99%的中小企业将逐步成为信息化的主战场。我国的轻工业是中小企业最为集中的产业,约占全国企业总量的1/3,这样庞大的制造业基础,如何在十一五期间,普及、深入的开展信息化建设,对整个社会的信息化发展都将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意义。

  根据我们2005年对全国轻工企业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轻工企业信息化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中小企业对实施信息化的重要性、紧迫性、必然性认识不足,另外还有资金紧张,复合型人才匮乏,选型困难,对流程改造和项目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缺乏信心;二是IT厂商倾向于投入大规模、通用性市场,常常忽视中小企业甚至小行业的差异性需求。尽管很多厂商也提出“按需定制”、“个性化交付”的服务原则,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要真正实现这些原则,还是要付出很高代价的。政府引导资金支持的信息化示范企业,推广性不强;三是本地同类企业往往又是竞争对手,示范企业的信息化成果不愿与对手分享;四是示范项目的大部分资金是企业自身的投入,企业拥有产权;五是已完成的示范项目是针对企业自身特定要求开发的,设计之初很少考虑行业推广的共性问题;六是示范项目多数选择的是一些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很难效仿。

  根据以上分析,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将是一项综合性计划。首先在认识上要继续宣传开展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然性,同时,也要让企业看到,应用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对快速提升传统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真正成效;第二,在制定信息化推进策略时,要尽量引导IT业的标准化生产能进一步按行业需求细化、分解,多开发一些成本低、见效快,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业专用信息产品;第三,根据制造业按行业划分的实际特点,对行业进行国家引导资金的立项和战略性投入。由各行业管理部门负责组织行业专家、IT实施专家、管理专家和企业CIO一起开展行业调研,抓住行业的共性需求,利用国投资金的支持,引导IT业和示范企业的共同投入,实现项目的建设和优化,最终形成行业的专用信息产品,然后由行业管理部门和IT研发商一起宣传、推广。由于这类产品在开发之初,从设计思想上就定位于行业内推广,因此,他不是一个单一项目,而是行业内通用产品。这样做不仅能更好的满足同业内大多数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同时,也能有效的引领一个面乃至一个行业的信息化建设。

  行业专用信息产品除能更有效的融合行业专家、行业标准、行业共性需求、行业长远发展和自主知识产权等多方面的要素外,对各中小企业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是行业专用产品比通用产品更便宜,使广大中小企业真正能够买的起、用的上;二是针对行业定制的产品,对本行业的同类企业而言,二次开发很少,因而进一步降低开发风险和投入;三是由于产品标准化程度高,针对性强,使中小企业选型比较容易;四是行业专用产品更有利于构建共享平台;五是技术服务与培训更具专业化;六是伴随着行业的发展,系统的维护与升级更有保障。

  根据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尽管中小企业在市场、管理和生产规模上与大企业存在着较大差距,但信息技术的应用,为中小企业和大企业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创造了有利条件。通过互联网,中小企业可以在全世界行销产品和服务,还可以结成临时盟友,开展协同作业,争取到他们各自都不可能单独完成的订单。除了通过电子商务销售产品和服务外,也能利用互联网提供客户支持,把握市场动态,捕捉全球商机等等。可以说,信息化已经成为中小企业提高自身成长性的快捷之路,也是我们十一五期间持续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工作重点。

  水利:打造完善综合信息体系

  “十一五”期间,将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大力推进各专业应用系统建设,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系统,构建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

  水利部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水利部信息中心副主任 蔡阳

  水利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于2001年4月明确将水利信息化建设命名为“金水工程”,并一直沿用至今,随后,水利部正式组织编制完成了《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即《金水工程规划》)编制工作,并于2004年正式印发。

  近年来,特别是“十五”期间,随着治水新思路的逐步实践,金水工程建设得到了较快发展。启动了以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与信息系统(一期)、水利部及七大流域机构的水利电子政务一期工程、水资源实时监控系统试点建设为标志的水利信息化专项工程建设。

  在长江干堤加固工程、治太工程、治淮工程、塔河、黑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首都水资源保护工程等一批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中开展了信息化配套项目建设。

  利用国外政府或组织的贷款或赠款,在一些获得资助的工程项目中,也不同程度实施了信息化配套项目建设,如:长江防洪决策指挥系统、长江防洪智能应急响应系统、汉江防洪预警、黄河防洪、松花江防洪、湖南湖北江西三省城市防洪项目,新疆塔里木、河西走廊、陕西关中、四川、黄淮海平原等地的灌区节水改造项目,黄土高原、福建、黑龙江、吉林水土保持项目;小浪底水利枢纽(二期)移民项目,部分人力资源培训与合作交流项目。

  配合部分国家重点水文站网的技术改造,也加强了雨情、水情、工情、灾情信息采集、报汛传输能力建设。部分流域还多渠道筹集资金,开展了数字流域的试点建设工作,积极探索和引进了许多信息化工作的新技术、新方法、新经验。如:数字黄河、数字长江、数字海河等项目的建设。

  近期重点全面完成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城市水资源实时监控与管理系统试点建设、水利部与流域机构电子政务内网、水利电子政务系统一期,启动全国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二期)工程,完善灌区信息化试点并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继续实施以水利工程带信息化,提高水利工程的技术含量,以重点工程建设带动水利信息化标准体系与安全体系建设。

  与此同时,将持续推进其它业务系统建设。在采集系统方面,建设分属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4个流域机构的52个水情分中心;在网络系统建设方面,建设省(自治区、直辖市)水情、工情中心计算机网络系统,建设覆盖整个水利信息网的网络管理系统,建设部分流域机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至地市级分中心的流域省区网;全面启动中央、流域机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三级防汛决策支持系统建设。

  全面完成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与管理信息系统(一期)建设,启动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与管理信息系统(二期)建设,二期工程建设松辽委、海委、淮委、珠委、太湖5个流域机构监测中心站,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监测总站、75个监测分站及1065个监测点。

  抓紧实施水利部至流域机构的政务内网及其安全系统建设,各流域机构要加快进行政务内外网的物理隔离,建好政务内网,为内网互联做好准备。配合发改委牵头组织的国家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信息库项目,积极开展水利资源分中心建设,结合国家水文数据中心建设,整合防汛抗旱信息、水利工程信息、水利行政资源信息等各类信息,构建国家水利数据中心框架,推动流域水利数据分中心建设。

  注重大型水利工程的信息化配套建设,依托淮河灾后重建、治淮骨干工程、大江大河大湖重要堤防以及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完善水利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业务应用系统建设,提高工程的信息化水平,提高工程的管理水平。

  旅游:DMS逐步发展完善

  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 (DMS)的逐步发展完善,中国旅游网将成为中国旅游宣传促销的主要渠道,成为中国旅游目的地的主窗口。

  国家旅游局信息中心主任 董培南

  旅游业是第三产业中最具活力与潜力的新兴产业,也是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最普及的一个行业。为了推进旅游信息化的建设,国家旅游局从2001年起,在全行业实施了“金旅工程”。信息中心是国家旅游局负责信息化建设和推广的专设部门,具体承担着“金旅工程”的组织、规划和建设任务。“金旅工程”按照近期、中期和长期规划分步骤实施:2001年至2002年,以建设和完善电子政务为突破口,提高行业的基础应用水平;2003年至2005年,以目的地营销系统带动旅游电子商务的普及和应用,与国际接轨,助推旅游业的恢复和发展;2006年至2010年,全面提高旅游行业信息化应用能力,达到和接近旅游先进国家的水平。

  2005年,我们进一步致力于在旅游重点城市发展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DMS),目的地营销系统是应用互连网技术,结合数据库、多媒体、网络营销等技术手段进行旅游目的地宣传促销和旅游服务的综合电子商务应用系统。随着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 (DMS)应用的逐步发展完善,中国旅游网也将成为中国旅游宣传促销的主要渠道,成为中国旅游目的地的主窗口。通过这个系统,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的游客可以浏览。

  2005年,旅游局加快旅游信息化进程,召开多次旅游信息化会议及培训。目的是制定旅游信息化发展规划及目前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DMS)开发框架,探讨旅游信息化建设标准和基本原则,介绍世界旅游信息化发展趋势及最新应用技术,讨论国内旅游信息化应用前景与实施方法,推介关于酒店、旅行社、旅游区等旅游企业的信息化与DMS关联的专题方案,并展示最新的旅游行业电子商务产品等。

  旅游业在全行业形成了国家和地方旅游管理部门互联互通的电子政务系统。坚持以应用促发展的原则,结合行业实际开发了行业管理等多个应用系统。假日旅游预报系统实现了全国参报单位的网上数据交换,及时准确地完成数据汇集、传输、审核、分析功能,为黄金周的信息预报和发布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手段。

  2006年,旅游局将继续并加快发展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此系统的推广分两个阶段,一是信息的数字化,可以浏览;二是真正的网上预订、网上销售。此外,办公自动化系统、旅行社年检管理系统、导游网络管理系统、旅游招商投资信息系统等一批全国性应用网络系统进一步推广应用,实现行政办公和行业管理部分功能的电子化。

  酒店:个性化受青睐

  绿色酒店、数字酒店、创新酒店,都需要信息技术的应用。只有信息技术从一般化应用转为深化利用,酒店业才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国家旅游局发展规划与财务司原司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研究员 魏小安

  互联网对于饭店的经营管理、营销服务等各个方面已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一方面分解饭店的经营职能,饭店的很多销售职能,一部分已经转移到网站上,比如携程网,2005年底,一个月的销售量达到60万间/天。同时,还改变了饭店的运作情况。大部分饭店已经有了电脑软件管理系统等,运作形态已经从根本上转变。

  绿色、数字、创新日益成为酒店业发展的目标。绿色饭店在国内已经形成了一种品牌性影响,但是我们对绿色饭店的理解偏于简单,认为绿色饭店就是少用一点日常的消耗品。事实上,绿色饭店是靠大量的新技术和高端技术支撑的。第一是新材料。包括墙体保温、控温技术,高强度的玻璃,中央吸尘技术等;第二是新设计。如地温梯度,即利用地下温度来解决饭店的能源问题;第三是新工艺。用环保的方式来进行饭店建设装修,最后形成新的工艺,形成新的能源设备,现在已经变成普遍的要求。国际上有的饭店的通风设备极好,而且极具个性化。如通风设备有三个按钮,一个钮是海滩的气味,一个钮是森林的气味,一个钮是草原的气味,按哪个钮,就给什么样的风,让人感觉到,自己身处海滩或身处森林。类似的事情是饭店发展的前沿,如果在这些方面能够出一些新东西,就意味着能够出特色,吸引更多客人入住。遗憾地是,国内酒店还远远没有做到。

  数字饭店是饭店业发展的核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交互视频系统,现在的视频点播只能说是视频交互技术的一个基础。国际先进酒店交互视频技术应该说已经比较完善了;二是商务系统,商务系统是多数商务酒店和城市酒店必需的项目,现在多数酒店设备都有,但功能都不完全,硬件不错,软件很差。比如,开发桌面印刷系统,商务客人只要带着硬盘来开会就行;三是网络化体系,比如酒店的局域网、和旅游网站体系、GDS怎么衔接等。

  创新饭店:一是个性化。社会的进步,客人个性化的要求越来越突出;二是进一步会形成定制化,并且是大规模的定制化。比如订北京的昆仑饭店,如果订到昆仑饭店的301这间房,在网上就要看到这间房是什么样子,而且是360度旋转的展示。展示出来之后,对这间房基本满意,接着客人发过一封邮件,饭店按照邮件上的要求布置房间,摆什么样的花、放什么样的水果,甚至可能把客人太太的照片发过去,让饭店把照片放大,挂在房间里,这样客人走进房间,就有一种回家的感觉。从这个角度来说,由于有了现在的信息化技术,客人在一定意义上变成生产者,而不是简单的消费者。

  建材:以基础数据库带动信息化

  《建材工业数据库》项目是建材行业信息化的基础工作,它的成功建设能够为建材行业信息流通打下基础,带动建材行业的发展。

  建筑材料工业信息中心主任 叶向阳

  2005年我国建材行业信息化建设在行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网络平台、信息门户网站建设、适合行业特点的管理系统开发、企业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

  在2005年,组织建材各专业协会及相关单位实施了总投资1100万元,实施了《建材工业数据库》项目涵盖,主要建材产品和企业,以及法规、规划、标准、专利等28个子库的《建材工业数据库》项目。预计2006年初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该数据库的建成并不断更新完善,能及时全方位反映建材行业基本情况及主要生产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

  鉴于尚无适合于建材工业的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的实际情况,由建筑材料工业信息中心组织实施了《建材工业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研发》项目。

  建筑材料工业信息中心对由其建设、运行、维护和运营的《国家经济信息系统建材子系统》网络平台的网络结构进行了重构,更新升级了主要服务器及网络设备。同时对门户网站中国建材信息总网进行了全面改版,实现了前台信息的有效管理和快速发布及后台数据库支撑,实现了网站全文检索和自主发布等功能。

  在2005年,建材行业企业信息化建设进展明显,新建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全线采用计算机控制系统,建筑卫生陶瓷行业中引进的生产线在制坯过程中广泛采用可编程控制器(PLC),窑炉采用小型DCS,部分企业采用了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较大型的新型建筑材料生产企业也大都采用了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系统。

  在2006年,信息中心将继续加强行业信息资源开发和公用平台建设;进一步做好建材行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建设和运营维护好覆盖行业主要专业的《建材工业数据库》。进一步完善和运营维护好《国家经济信息系统建材子系统》所建成的网络服务平台。

  在新的一年,还将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首先做好适合建材行业专用系统研发,全力做好《建材工业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研发》项目,力争2006年度底完成整个项目建设工作。再者,要继续做好企业信息化工作,进一步针对建材企业的特点,继续抓好以节能降耗,加强环保,提高质量为中心的计算机技术改造工程,重点推广适合建材行业主要产品生产特点的各类应用系统。

  发行:打通信息孤岛

  2005年,我们的主要工作是促进信息流通。2006年,我们要使新华书目报编排系统投入使用,为以后更大的信息化应用打下基础。

  新华书店总店信息中心主任 赖雪梅

  在图书流通这个行业,信息化还是比较落后的,很多信息流转靠的还是纸作为传递的媒介。赖雪梅说,2005年在出版物发行信息化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主要表现在促进信息流通方面。

  在出版发行环节,上下游之间的信息割裂是一个老问题。新华书店总店信息中心,相当于出版社和书店之间信息流通的一个中转站。全国有500多家出版社,每年有两万多个新出的图书品种,书店、图书馆等机构难以追踪到这么多信息。出版社把新书信息汇集到新华书店信息中心,再按照书目报的方式整理出来,有关人员就可以通过查阅书目报的方式获得新书信息。

  然而这种方式的问题是,只有信息从上到下的流动,没有从下到上的反馈。赖雪梅告诉记者,出版社会问她,书店对我们出的新书有些什么反馈,哪些书是读者喜爱的,哪些是不受欢迎的。遗憾的是赖雪梅现在,还回答不了这个问题,而她认定这是信息中心的发展方向。

  看准了这个方向,具体应该怎么做呢?赖雪梅计划用信息系统来打通孤岛。为了谨慎起见,她为信息系统起了一个比较小的名字——新华书目报编排系统。2005年主要是做系统规划和需求分析,预计在2006年可以投入使用。尽管目前看起来还比较小,在规划这个系统时,是在为一个更大的系统打下基础。她长远的打算就是,建成一个数据加工发布系统,成为图书流通行业的信息发布平台。

  物流:信息化渐入佳境

  近几年内,RFID的技术可能会在一些局部、区域性系统的应用上得到突破。信息化与标准化的结合更加紧密。BI技术的应用开始起步。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 戴定一

  与其他行业相比,物流信息化起步较晚,但发展得很快,给人以渐入佳境的感觉。回顾2005年在物流信息化方面的进展,给人留下突出印象的至少有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基础环境明显改善。以九部委《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一文为代表,各级政府已把物流信息化作为一项基础建设纳入规划。

  第二,公共信息平台有新进展。不仅有交通部等部委的平台建设,还出现了一些跨部门的协作。例如

商务部与海关、银行的电子政务平台合作,建立“一卡通”和一体化服务体系。

  第三,整合技术受关注。一些信息系统供应商已经意识到,物流信息系统需要尽力在标准化的结构和标准化的基础功能模块化之上,才能降低开发成本。

  第四,RFID冲击力强大。我国也已经有像海尔集团的自动化仓库管理系统和铁道部车辆调度系统这样的成功应用案例,但是就全国而言,成功应用案例的缺乏仍然是影响此项技术推广的首要因素。

  第五,供应链管理发展快。例如:山东鲁能帆茂物流公司成功实现了一体化的信息管理。

  第六,电子政务促进物流信息发展。京沈

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的开通为物流信息发展创造了条件。

  以上是物流信息化发展的一些历程,展望物流信息化未来的发展之路,以下几方面的发展可能是值得关注的热点:

  一是有关的标准化体系的建设也要在应用中逐步成熟,RFID的技术可能会在一些局部、区域性系统的应用上得到突破。二是系统整合技术更受关注。既包括系统的总体设计和建模方法,也包括系统的开发工具和运营平台的日趋成熟,平台化和基础功能标准件的结构越来越成为管理软件的必然选择。 三是信息化与标准化的结合更加紧密。标准化将进入信息系统的基本结构,基本功能模块,信息系统处理的单证以及相关的物流术语等等,此外还会涉及到信息技术和设备的标准。 四是商业智能(BI)技术的应用开始起步。 五是物流信息化技术供应商的盈利模式可能会发生重大改变。传统的信息系统供应商将从制造商销售产品的角色转变为服务商。

  体育:比赛成绩的幕后英雄

  体育信息中心为

十运会组织建立了一个大型网络信息服务系统,覆盖了54个体育场馆,整个项目建设运行历时近两年,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国家体育总局信息中心副主任 侯君瑜

  在十运会等重大赛事召开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现场的大屏幕、电视、广播、报纸等多种媒介,第一时间获得比赛结果。然而,在为金牌欢呼的同时,有谁想过是谁第一时间告诉我们比赛成绩,这幕后的英雄是谁呢?

  是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信息中心。体育信息化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承担大型体育比赛电子工程的组织管理和技术保障。近日记者采访了体育总局体育信息中心副主任侯君瑜,他说,这些大型比赛成绩发布的背后,都有一个信息系统在支持。2005年举行的十运会和澳门东亚运动会的信息服务系统从规划、建设到调试、运行,都是总局体育信息中心组织或重点参与的。

  在2006年还将准备全国体育大会和亚洲冬季运动会两个大型赛事信息服务工作,目前准备工作正在紧张地进行中。

  体育信息化另一个方面是业务信息系统、管理系统、电子政务等。在2005年体育信息中心建设的项目,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安全系统,为总局机关的信息化以及总局与各地体育局信息流通提供安全保障服务。再者是开发了电子政务系统,今年已经开发完成,2006年将投入使用。第三是业务系统的开发,比如,运动员等级管理系统、外事管理系统等。明年还将根据需要,开发相应业务系统。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