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 > 正文

DVD标准之争激战正酣 其它技术渔翁得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4日 09:31 ZDNet China

  CNET科技资讯网1月4日国际报道 控制新一代DVD 标准的大战已经到了一个关键的节骨眼上:下周在拉斯维加斯举行的“消费电子展”(CES )上,支持蓝光、HD-DVD的二大阵营将推出它们的播放机产品和电影节目。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新一代DVD 标准大战带来的只是“徒有虚名”的胜利。在电子产品厂商、高科技公司、好莱坞为争夺新一代DVD 标准的制高点而战,消费者已经迅速地找
到了替代性产品。

  电子产品厂商独立顾问罗伯特说,高清视频点播和数字视频录像机非常有吸引力,在考虑是否购买高清播放机时,消费者会说:我为什么要购买它?

  蓝光和HD-DVD之战的基点是对消费者需求的不同看法。以东芝为首的HD-DVD阵营认为,消费者会购买高清播放机和DVD 光盘,但需要价格合适,因此,它对现有的DVD 技术进行了改进,这使得HD-DVD产品的价格相对较低。

  蓝光阵营认为,消费者感兴趣的是全新的技术,因此它开发了存储容量足够大的技术,以便在未来支持更多的功能。

  但是,二大阵营都认为,推出高清DVD 光盘和播放机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高清电视机的销售正在迅速增长,各大有线电视网络正在传输越来越多的高清内容。

  索尼等游戏机厂商将高清视频游戏作为增加销售的一种方式,好莱坞希望高清光盘能够弥补现有DVD 光盘销售的下滑。

  这些高清DVD 和播放机的替代者也在日益增长。最有希望的是点播节目━━包括标准和高清节目。据Leichtman 资讯集团的资料显示,在过去的一年中,观看点播节目的有线电视观众比例翻了一番,增长到了23%。

  由于有数以千计的免费电影可供观看,消费者几乎没有理由在Blockbuster 租借DVD 光盘或在百思买购买DVD 光盘。在用1000美元甚至更多的钱购买高清DVD 播放机,或花25美元购买已经有了标准版的电影光盘时,消费者也会三思而后行。

  当然了,这些观看视频内容的新方式在整个视频市场上只占很小一部分,业界官员和分析人士表示,他们预计在未来数年内大多数消费者将仍然会购买DVD 光盘。

  他们还表示,高清电视节目和高清电视机在未来将大行其道。现在的问题是,消费者将如何获得这些节目。

  即使没有这些替代性技术,高清DVD 技术也会面临着不可预知的起跑。蓝光和HD-DVD二大阵营无法就一种标准达成一致意味着消费者必须同时考虑二种机器,除了少数发烧友外,消费者可能会等到格式大战结束才会出手,以免自己购买了少数派的播放机。

  另外,高清DVD 播放机的价格偏高━━1000美元或更高,消费者还需要能够播放高清节目的电视机,这又需要数百美元。在刚开始,采用这种格式的电影数量也非常少。

  索尼曾经表示,其PS3 游戏机将能够播放蓝光DVD 光盘,但很少有业界分析人士认为消费者会只为看电影而购买这种游戏机。

  其它公司正在使得高清电影的观看和拷贝更简便。Scientific-Atlanta已经推出了内置有数字视频录像机和DVD 录像机的

机顶盒,使有线电视订户能够利用一台机器录制节目并刻录到空白光盘上。

  Forrester 的业界分析师特德说,消费者已经享受到了视频点播和在家庭中传输内容的灵活性。他表示,格式战是愚蠢的。为了促进高清DVD 的普及,它们应当联起手来,而不是互相挖墙角。

  但是,二大阵营并没有团结起来,而是在相互攻击。索尼、松下、三星等蓝光格式的支持者今年将推出大量的高清DVD 播放机,有6 家大型电影公司支持蓝光标准。为了不被淘汰,HD-DVD阵营得到了微软和英特尔的支持。

  蓝光阵营的惠普也在去年12月份也表示将支持HD-DVD. 这些厂商表示,PC和家电之间的界线正在日益模糊,新的格式应当让用户在不同设备间无缝地传输电影和其它内容。毫无意外的是,它们都将PC,而不是单独的电子设备看作是中心。

  惠普个人存储集团的总经理莫琳说,如果PC不采用这些技术,2006年对于新一代DVD 将是无聊的一年。如果高清DVD 标准之战演变为微软和索尼之间的对抗,这将是消费电子产品和个人计算机在融合问题上的一次大摊牌。

  与其他业界官员一样,莫琳也承认,格式大战持续的时间越长,消费者考虑其它方案的可能性就会越大。

  康卡斯特已经向其2000万订户提供了3800部的电影和电视节目,44% 的康卡斯特订户拥有能够观看点播节目的机顶盒。但是,要改变人们的习惯非常困难,普通消费者仍然会购买CD和DVD。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