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05年IT六大争议之语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30日 16:55 赛迪网 | |||||||||
作者:方家平 【赛迪网评论】网络时代,一个普通网民的一句不经意的话可能迅速广泛传播并掀起网上的激烈争论,如果要是知名人士说出一些惊人之语,那么不亚于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一场龙卷风。过去的2005年,IT界发生了许多争议之举,产生了许多争议人物,也留下了颇有争议之语。
-“中国3G可不上” 在政府扶持、企业期待、百姓关注3G的热情高涨之时,有着“通信产业大炮”之称的阚凯力又一次将自己置身于3G争议的漩涡之中,2005年1月在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教授为组长编写的《中国3G世纪报告》中,胡鞍钢认为我国的3G政策是“醒得早、起得晚、行动慢”,主张尽早开放3G市场,对此,阚凯力认为报告论据的基本事实站不住脚,匆忙投入巨资的3G很可能成为又一个在几年后就要遭到淘汰的“鸡肋”。6月又放了一炮“中国可不上3G”,矛头直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局长邓寿鹏力挺3G论调“中国3G未来五年将大规模部署”。阚教授反对中国上3G有着他的诸多理由,他认为现有的3G技术已经过时,沦落为向超3G、4G转换的一种过渡技术;而且在目前中国电信市场资源过剩的情况下,更不应匆忙上3G,需要谨慎、谨慎再谨慎!3G究竟该不该上,该如何上,确实是个值得争论的问题,在大多数人认为应尽快发展3G甚至政府明年就有可能发放3G牌照之时,阚凯力的话引发必然会引起力挺3G者的反感,但是吸取发达国家谨慎发展3G的经验,仔细揣摩阚教授的此番观点,也许对科学发展中国3G有着拨云见日的点拨之意义。 -“收取月租费并不是因为缺钱,而是国际惯例。” 7月底,在北京市工商局和北京市通信管理局联合召开的《北京市移动电话入网合同》和《北京市固定电话入网合同》示范文本听证会上,对于消费者“取消月租费”和“实现单向收费”的强烈呼声,信息产业部电信经济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杨培芳认为,收取月租费并不是因为缺钱,而是国际惯例。但目前取消月租费不太可能,而电信计费发展的大趋势包月制,也并非按秒计算。好一个“国际惯例”!面对消费者的诉求有关部门无法满足或者是提高什么价格、收个什么费的时候,我们听得多的就是“这是国际惯例”,把国际惯例当作了“忽悠”百姓的撒手锏,老百姓能不对此强烈抨击吗?就算月租、涨价、银行收取服务费什么的统统都是国际惯例,那为什么单单只在这些不消费者的事情上坚持“国际惯例”,而不在服务质量、服务标准上也坚持“国际惯例”呢?这些年,电信行业一直为社会所诟病,在各级消费者协会公布的商品和服务质量投诉中,电信服务质量都是热点,可从没有看到电信公司吵着要按个什么“国际惯例”来约束自己。 -“网络语言不应该出现在高考作文中” 8月份,在讨论如何看待目前网络语言泛滥的现象时,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文字应用管理处处长于虹说“从高考对语文能力考查本身来说,不考查你的网络语言的使用能力。高考作文是一种平面的书面的写作语体,跟网络语体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像那种字母的缩略形式,数字的这种谐音形式,我个人认为,不应该出现在高考作文里。”在网络时代,不承认网络语言,不给网络语言一席之地当然会引起社会的争论。网络语言是网络时代的产物,是一种发展了的大众语言,对此我们要有正确的认识。网络语言在相当程度上是对传统“规范”语言的颠覆和“革命”。虽然有过于前卫和特立独行的一面,但很多网络语言依然显示出具有普适性的生命力和超时空的穿透力与感染力,有不少更是成为口耳相传,被频繁、密集使用的“新经典”语汇。像“MM”、“88”、“我晕”、“菜鸟”、“恐龙”之类,语词结构简单易懂,表现传神且琅琅上口,如此彰显着一定人文创造力的网语创造,不流行才怪! -“电信价格战不利消费者” 9月12日,著名电信咨询机构Frost&Sullivan中国总裁王煜全表示,运营商若发动价格战,对于消费者而言,将是弊大于利。“如果缺乏监管,任运营商自行展开价格战,最终受害的只能是广大的消费者。”善于思考的专家大多从长远角度来考虑问题,王煜全作为通信专家也不例外,他从消费者的“长期利益”和运营商的谋利动机出发,认为放任自流的价格战其实不利于消费者。没想到被电信高价格长期所控制的消费者们并不卖这个账,迅速群起而攻之,诘问之声遍布各路媒体。坦率地讲,王煜全的话还是有失偏颇的。在各种价格战中受过益也受过伤的消费者已经明白,价格战是一把“双刃剑”。比如,价格战可能危及产业成长,或造就垄断巨头,让消费者最终受伤。但是这样的结果主要是针对市场竞争相对充分且利润薄弱的产业而言,譬如电视机行业;而对于本来竞争就不充分甚至是垄断的暴利行业而言,是断然不会出现的。相反,猛烈的价格大战还有助于打破垄断,减少暴利。 -“夫妻裸聊也是违法” 11月份,河南世纪通律师事务所律师连向群在接受回答记者关于夫妻之间裸聊是否违法的问题,如是说“我的个人观点是,即使是存在于夫妻或者恋人之间点对点、一对一的裸聊,只要涉嫌淫秽内容,同样构成违法甚至犯罪应当被查处”;“夫妻或恋人之间的“裸聊”是一种通过网络传播的行为,只要该行为有“淫秽”内容,夫妻或恋人也可能构成违法或犯罪的主体。道理很简单,“网络传黄”行为是法律禁止的,这不以传播者和接受传播者是夫妻或恋人为例外”。观点一亮,质疑声起;新闻一出,网评如潮。反对者认为,现实生活中,即使两个人不是夫妻或恋人,他们同居一室“裸聊”甚至有性行为,只要不是以金钱交易为目的,法律尚不禁止,那么夫妻两人在网络上“裸聊”的行为就更不应当被处罚。江苏省警方在查处“裸聊”时就特别指出,如果是夫妻、恋人面对面裸着身体聊天,这没有问题,甚至就是两个陌生男女互相爱慕,裸着身体聊天,也是没有问题的。因为这只是他们两人的私事,属于“法无禁止”的行为,公安机关如果对其查处,则是滥用公权,会侵犯公民的隐私权等权利。打击“裸聊”确要必要,但如何维护公民的权益的确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石油电信电力等行业中几乎没有垄断” 12月22日,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记者会上说,这两年国有企业的效益确实比较好。169户中央企业,这两年每年净增加的利润将近1000亿。这么好的一个局面中间有很重要的一条原因就是竞争,也可以说我们这些行业当中几乎没有哪一家垄断的。实际上石油、电信、电力已经形成了一个基本竞争的格局,而且这些企业的主要资产都在上市公司。准确地说,他们的股权已经多元化、社会化。此语一出,舆论哗然,反驳之声一浪高过一浪。众多网民表示,打死也不相信在石油、电信、电力行业中竟然不存在垄断。虽然普通消费者无法拿出深奥的数理模型和复杂的统计资料来推断出这些行业是不是真的没有垄断,但是消费者却能用自己的眼睛看到这些行业存在垄断的事实,要不然人们就不会对电信、电力的垄断定价、霸王作风怨声载道了。有人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说,市场上到处都是鸡蛋,你还说没有鸡?这不是自欺欺人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