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 > 浪潮服务器推全新IFA产品专题 > 正文

浪潮千万元设高性能计算奖 863力挺民间品牌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8日 21:20 新浪科技

  文/刘菁瑾

  新浪科技讯 首届“浪潮高性能计算创新奖”12月27日在京揭晓。该奖项是国家863计划计算机技术专家指导下首家由企业设立的以鼓励高性能计算研究和成果转化的社会奖励基金。

  本次高性能创新奖集体一等奖空缺,个人一等奖由中国科技大学陈国良教授以《高性能并行计算及其应用》项目获得。其余获奖集体和个人来自清华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和西安交通大学等单位。

  据介绍该社会奖励基金由浪潮公司出资1000万元设立,每年将拨不低于100万元的数额用于奖励在高性能计算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共历时10年。

  中国科学院张效祥院士担任该基金的评委会主任,成员还包括其他几位院士、863计划计算机技术软硬件专家组的专家和浪潮的资深技术人员。

    高新司:国家鼓励社会力量设奖

  浪潮高性能计算创新奖是高性能计算领域首个以民间资金牵头设立的奖项,对于奖励的权威性和国家的政策方针上,国家高新司官员给予了阐释。

  国家高新司社会奖励处原京处长称,社会力量在设立科学创新奖励基金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家是积极鼓励和大力支持的。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什么都是政府说了算,政府设立的奖励有非常高的权威。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什么都是政府包办起来是不可能的了,因为政府不可能奖励到所有的产业,总的数量很少,而且奖励的范围也相对受限,主要是奖励在国防等一些特殊领域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他表示目前从事科学活动的科研专家有2000人以上,但是设立的奖项只有100来个,对于这些作出了很多创造成就的科研人员来说,需要更多的奖励来支撑和鼓励,社会力量设奖可以更好地推动和促进。

  此外,这也是国际上一个惯例,国外很多国家内的社会设奖在五六百项。诸如美国、德国、法国,还有巴西印度等国家都存在着大量的社会设奖形式。

  863计算机专家组:没评出一等奖很客观

  从2004年12月项目申报征集至今,历时一年的高性能计算创新奖吸引来众多该领域的专家学者的注意,但是此次评奖并没有诞生出集体一等奖。

  对此863计算机软硬件专家组组长怀进鹏并不觉得奇怪,他表示一个好的项目是要培育的,并不鼓励急于报奖,因为奖是一个激励政策。奖不是评出来的,是做出来的。如果不够水平而推上一等奖的高度,无非就是降低标准,奖励的权威性将会受到影响。而也正因为这样国家发明一等奖会连续空缺若干年。

  怀进鹏称浪潮高性能创新奖目前还是第一年,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没评出来一等奖的情况是非常客观的。

  浪潮:企业投资看重长远利益

  投下千万元奖励基金的浪潮并非完全没有“私心”,浪潮集团副总裁王恩东在肯定企业本性都是逐利的同时强调奖项的设立更多考虑的是企业发展的长远利益。

  王恩东表示从企业的发展来看,高性能计算领域是一个快速成长的行业,是浪潮未来的发展方向,只有把握核心技术才能够取得竞争优势;从企业与产业的关系来看,企业自身的发展只能说做到了一个点,而产业化的发展需要的是一个产业链条,设立高性能计算创新奖便是希望可以推动发展氛围的形成,促进产业链的完善。

  另外,王恩东称通过设立此类奖项,浪潮可以借鉴到国内许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在该领域的技术成果,借鉴上并不存在

知识产权的问题,主要是思路上的借鉴。如果申报的一些项目与浪潮自身高性能计算商用产品的发展密切相关,那么浪潮方面和对方合作的距离也会比较近,对浪潮自身和产业的发展,都将产生一定的好处。

  对于在该领域的竞争对手情况,浪潮认为在中国市场内由于95%的高性能计算产品的品牌来自国际厂商,因此浪潮的目标将是针对这些品牌的产品和应用,而不仅仅局限于某一国内企业的产品和应用。

  王恩东表示只要是符合申报条件的单位、个人都可以来申报,他不能透露是否有竞争对手参与申报,但是他不排除有些技术被竞争对手使用的情况,并且称竞争对手的使用与否将不会成为评奖的障碍,奖励要具备权威性必须维系公平与公正。

    相关报道:

  2005年浪潮高性能计算创新奖昨日揭晓

  2006年“浪潮高性能计算创新奖”征集公告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7,120,000篇。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