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A直面甲骨文和SAP竞争 专注行业成策略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7日 15:59 IT时代周刊 | |||||||||
SSA在中国市场16年的摸爬滚打中,炼就庖丁解牛的眼力,找准自己切入市场的最佳时机 《IT时代周刊》记者/丁乙乙(发自上海) 如果你位列行业三甲,得以睥睨群雄,与后面穷追猛赶的小厂商相比,你无疑少了许
如果你在三甲中并非数一数二,你必须清楚地认识自己作为“探花”的行业地位——业内“状元”和“榜眼”和你一样盛名在外,你要扬长避短,慢慢扩大自己的市场版图。当然,想虎口夺食谈何容易,你得有庖丁解牛的眼力,找准自己切入市场的最佳时机。 与SAP和Oracle两家跨国巨鳄共舞,同时又被用友和金蝶一批本土新锐追赶,这就是ERP业界的“探花”SSA在中国所面临的竞争态势。 SSA大中华区总经理刘健伟显然胸有成竹,他决心要在中国市场摸索出一套属于SSA的生存哲学来。 专注行业把力使在刀刃上 《IT时代周刊》:在外界看来,成功上市是发生在SSA公司的一件大事情。请问,上市给您带来的最大感受是什么? 刘健伟:挑战与机遇共存,这是我对于上市的直接感受。最主要的是,它使我们意识到,在这个市场上还有第一和第二名的存在。我们必须更加清楚自己在行业内所处的地位。 当然,上市同时也是一种促进,首当其冲的就是给予企业一笔资金,企业得以收购其他企业;可以利用这笔资金,使企业效益最佳化;同时也提供给企业一个机会去了解这个市场。我们在中国也有收购的目标,会在适当的时机进行披露。 《IT时代周刊》:面对SAP、Oracle这样的跨国大鳄在中国市场抢食,SSA如何找准市场机会并切入?你们与竞争对手的策略有何不同? 刘健伟:我想3个公司的中国策略都是大同小异,所有人都希望谋求最大的利益。相对于其他两位对手的“遍地开花”而言,SSA把所有的精力集中放在能做大做强的目标市场。我们不愿意浪费精力。 SSA一直把精力放在自己最擅长的制造业、供应链和物流行业,对于没把握的行业则不去涉及,如保险业和银行业等。只是说暂时是这样,将来可能会有这方面的计划,通过收购相关的企业,来开发类似于银行、保险等行业。 集中注意力,使我们得以在这一行业成为专家。如果竞争战线拉得太长,局势就会变得十分复杂。所以说,SSA的策略很简单,就是“专注”。 没有一个市场是不存在竞争的,竞争是一件健康的事情,我们要在竞争中争取最大的份额。 《IT时代周刊》:“专注”能否帮助SSA争夺第一的宝座呢?目前SSA依靠“专注”的策略取得了哪些成绩? 刘健伟:目前SSA是业内第三,如果你问我,我们想做市场第一吗?答案是肯定的。 那么如何来做到第一?眼下,在我们所擅长的制造业、供应链业和物流行业,我们已经是老大。“专注”肯定是帮助我们成为老大的策略之一。 “专注”还给我们带来了成倍增长的业务。近4年来,SSA在中国的规模不断扩大。单单看上海办公室就很能说明问题了——几年前还只有二十几名员工,今天已增长到60多名。 接轨中国国情不怕打人情仗 《IT时代周刊》:在中国市场,与SSA一起角逐的不单单是上述的跨国公司,更有一大批如用友、金蝶这样的本土软件厂商。这些对手的力量也不容小看,而本土厂商总是说你们跨国公司不懂中国国情,您对此服气吗? 刘健伟:我不知道他们对中国国情懂多少,我现在能说的是,我们SSA是非常理解中国市场的。SSA进入中国已经有16年了,我本人在中国也工作了14年,我们的整个中国团队都对中国市场有着深刻的理解。 中国市场不是一个简单的市场,我在中国和西方都工作过,对此深有体会。在我看来,中国是最为复杂的市场,它每天都在变化着,新生事物层出不穷。所有人都要天天学习,才不会落伍。 我想,即使是本土厂商也未必完全吃透了中国市场。 《IT时代周刊》:那SSA理解的中国市场是怎么样的呢? 刘健伟: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中国市场是一个讲究人情关系的市场。在中国做生意一定要讲究一个好的人情关系。 当然并不是说我一个人在中国就能拥有所有的人情关系,很多时候我都要依靠我的员工团队,包括我们的销售、财务、市场等岗位,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都会在其中发挥自己的力量。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在中国不怕任何竞争对手。 《IT时代周刊》:假设有这么一天,如果本土厂商发挥所谓本土优势,派出一批海量级的销售人员与客户喝酒谈交情,SSA又如何应对呢? 刘健伟:那我们也派上喝酒好手。有时我也亲自上阵喝一点酒,我敢说我的酒量也是不错的。 的确,喝酒谈生意是中国所特有的文化之一。不过这也取决于我们面对的是哪一个地区的客户,以及是哪种类型的客户。在中国北方地区,喝酒显得尤为重要。 我举喝酒的例子是想说明,就融入中国文化这一点而言,SSA虽然是一家跨国企业,但我们做得一点都不比本土厂商差。 不跟风“低价”只做大笔生意 《IT时代周刊》:目前ERP市场上,由本土软件商掀起一阵低价风,这让SAP也深感头痛,SAP的老总曾表示:“软件的价值在中国市场被严重低估。”同为跨国软件巨头,您是否同意这种观点?SSA又将如何面对?会跟着降价吗? 刘健伟:我同意这种观点。 在中国价格战的确打得非常激烈,我认为这是因为许多本土厂商的产品跟我们不在一个级别上,所以他们提出“低价”策略。当然,他们可以这么来争取市场,但我感兴趣的是,他们如何来保持盈利,能够坚持多久。在这样的低利润下,他们又怎么给客户提供好的产品,维持好的服务水平呢?做生意不能只看眼前利益。 对SSA而言,我们肯定不会做这种亏本生意,这也是SSA在中国十几年能够一直保持平稳发展的原因。我们考虑的是一个长期的效应。 《IT时代周刊》:我想本土厂商既然提出“低价”,也是基于他们对于中国客户需求的判断。那么在您看来,中国的客户需要的是一个更好的产品,还是一个更便宜的产品? 刘健伟: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这个企业客户目前处于怎么样的发展阶段。当客户还只是一个非常小的企业时,这时他们可能只需要一个非常简单的产品,这样的产品通常也是比较便宜的。 但是随着这些企业业务不断增长,一旦他们发现这个简单又便宜的产品不能满足自己工作的需要时,他们就会向我们提出咨询、寻求帮助。 《IT时代周刊》:当小型企业被提供低价产品的本土软件商争取过去的时候,会不会对SSA的生意造成一定的影响? 刘健伟:对于SSA而言,有一些市场的确是我们并不愿意涉入的,比如说这类非常小型的企业。 我们所说的小型企业是指营业额在1亿人民币以下的。当然,一个公司目前的营业额是1亿以下,并不代表它在5年后不会发展到5亿人民币以上。现在不是我们的目标市场,将来有可能是。 《IT时代周刊》:据我所知,对这一类企业市场感兴趣的并不仅仅是一些中国本土的软件厂商,事实上这些小企业是SAP等跨国公司也在拼命争取的,SSA就这么潇洒地放弃了吗? 刘健伟:你说SAP也在争夺这块市场?让我觉得很惊讶。1亿人民币折合美元是多少,我想这些企业的规模真是太小太小了。我真的不敢相信。 当然,我也承认,年营业额为1亿以下的企业这块市场并不小,但是我认为年营业额在1亿人民币以上的企业市场更大。中国大量的企业都属于后一类市场。既然后者有可观的利益可供我们获取,那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在较小的市场里抢破头呢? 解顾客之“痛”改变商人形象 《IT时代周刊》:有人说,有了好的渠道伙伴,生意就红火了一半。那么在凝聚渠道伙伴方面,SSA又有哪些高招呢? 刘健伟:SSA非常依赖渠道合作伙伴,否则不可能应对庞大的中国市场。但我们对渠道合作伙伴也是有选择性的,不是拿到篮里都是菜。 SSA最近补充了渠道支持部门的队伍,我们的渠道经理一家一家地拜会渠道伙伴,拉近与他们的距离。 我们开设了专为合作伙伴服务的Online Channel Portal(在线伙伴门户)。利用这一工具,合作伙伴能够利用自己的ID号码在第一时间与我们分享信息,而从前他们需要不断地打电话来要求某方面的资料。每个月我们都与各个地区的合作伙伴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需要,及时改进我们的工作。 《IT时代周刊》:对于广大客户而言,能从SSA这里得到哪些新的东西? 刘健伟:我们不想在顾客面前只是一个商人,卖完产品就说一声Byebye,SSA希望成为顾客的最佳伙伴。 所以最近公司做了大规模的调查,了解顾客目前的困扰是什么。SSA非常真诚地请教——顾客先生,你的“痛”在哪里,我们应该如何来帮你,因为我们是你最佳的合作伙伴。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服务导向的企业架构、需求驱动的供应链网络、与当地市场的融合度和对当地市场的长期承诺,是顾客的“四痛”。这让我们也做了一些思考,SSA会始终保持着和客户的紧密沟通,并且利用我们的人力资源,不断深入地体察当地市场的发展趋势,为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注入新鲜的内容,使其能够始终贴近市场的脉搏。我们希望把顾客长期留下来。 在日趋激烈的竞争面前,SSA绝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ERP软件提供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