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 > 正文

柳传志解密跨国并购 原IBM骨干几乎未流失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1日 14:41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2月11日电(记者 赵晓辉) 被业界喻为“蛇吞象”的联想-IBM个人电脑并购案刚过周岁,新联想即以不俗的业绩给当初的众多质疑者交出了漂亮答卷,该并购案的细节始末也随之解密。

  “整合一年,结论是比预期要顺利,”联想控股有限公司总裁柳传志在此间举行的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评价道。 联想于去年12月8日宣布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后,股价下跌20\
%,质疑者多于看好者。 如今谈起这些,这位联想的创始人可以付之一笑。但当初的决策与谈判并非如此轻松。

  五年前,作为中国最大的电脑制造商,联想集团的个人电脑业务已占到中国市场30%的份额,发展空间受到限制。“新的道路无非两条,一是在国内市场注重多元化,一是拓展海外市场,”柳传志回忆道。

  2003年,联想高层召开战略研讨会,决定将多元化的业务调整为专注个人电脑业务,并向国际化发展。而面对品牌和国际化资产的缺乏,联想只能或靠自己长期积累,或采取风险较大的并购。

  在联想管理层决定走并购之路后不久,“非常巧合,就在2003年底时,IBM高层派人递来橄榄枝希望跟联想有业务合作,”柳传志说。

  然而,联想董事会内部起先对与IBM的合作并不看好。当此事送到董事会讨论时,受到了董事们的一致反对。 “全世界并购案成功的才25%,更何况这个被大家比喻为‘蛇吞象’的并购案,我们最主要还是自己活命的问题,”柳传志坦言。

  IBM的方针是以软件和服务为主,近年来已相继卖出磁盘、

打印机等硬件业务。“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次出卖PC业务是IBM整个战略的继续,而不是一种特殊的圈套,”柳传志道出了联想高层当初对此决策的慎重考虑。

  实际上,IBM个人电脑业务的毛利率达24%,远远高于联想14%的盈利水平。然而,过高的成本费用使此项业务一直处于亏损之中。此外,侧重于服务的IBM在管理上的费用远远高出同行其他企业。

  另一方面,受发展战略的影响,个人电脑业务并不是IBM的发展重点,其侧重点更多放在软件和服务业务上。“经过计算后,我们认为确实能挤出大的利润空间,”柳传志说。

  在利润确定之后,联想要应对的另一个大问题就是人才与客户流失、文化磨合等风险。“工资待遇不变,在IBM的股权、期权改为联想的期权,到目前为止,原IBM几乎没有一个骨干流失。”

  据柳传志介绍,并购伊始,联想在日本和台湾市场稍有损失,欧洲和美国则没有变化,现在新联想又拿到了美国陆军和政府的新订单。

  关于大家最担心的文化磨合问题,柳传志说:“联想与IBM工作语言相同,业务水平相当,且业务完全优势互补,磨合的过程不象人们想象得那么痛苦。” 联想已于今年5月以17.5亿美元的交易额完成了对IBM个人电脑部门的并购。在刚刚举行的并购一周年大会上,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元庆表示,下一步将考虑增加联想在全球个人电脑市场中的份额。

 

    相关专题

    联想宣布全球业务组织变革

    联想购IBM全球PC业务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