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业界 > 2005中国IT风云榜专题 > 正文

IT风云榜顾问团点评:2005年IT业风云变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9日 13:35 新浪科技

  作者:董军(注:作者为中国经营报编辑)

  新浪科技讯 12月9日,天极网、新浪网、中国经营报联合主办的2005“IT风云榜”展开投票评选,IT风云榜顾问团等进行了点评,以下为多位专家点评全文:

  李志高

  2005年的IT行业依然是中国经济的热点和明星产业,许多企业或者企业领袖都表现突出,十分耀眼。就具体事例来说,联想并购IBMPC业务之后的表现、盛大收购新浪股票以及在IPTV方面的探索、百度在股市上的良好表现等诸多行业热点事件都让人印象深刻。我理解所谓的风云企业或风云人物,应该是在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给行业带来经验、引领行业前进的企业或企业领导人。

  总结:一年来IT业的风云变幻,让人感觉IT业仍然是一个充满变化、充满机会和挑战的行业。

  吕本富

  这一年硬件企业、软件企业和通讯企业,虽然规模比较大,但是亮点不多。

  首先百渡上市肯定是一件大事,阿里巴巴的收购也是比较大事件,除了事件以外,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互联网最为中国主流经济的地位已经确立,不管是作为产业还是应用模式,他的主流地位已经确立。体现在:第一,互联网的产值已经非常大, 第二,增长迅速。第三,影响力很大,互联网的影响力不是一个普通的产业能够取代的,因为它是一个纵向产业,也就是和各个行业都有关系,其他产业只是和本行业有关。互联网可以说是包罗万象。所以从这个角度说,他的影响力大。

  中国作为网络经济的大国已经确立,是不是一个网络经济强国?也正在成为强国,因为我们的互联网产值和各方面发展在世界上领先。因为我们的用户多,商业模式也多。比如台湾的内容产业就没有像我们一样如此丰富,我们有很多家门户,台湾只有1家,因为我们有庞大用户。我们的短信、游戏市场都是中国独创,和中国庞大市场也有关系。和美国比较,还稍显欠缺,美国技术和应用都很好,以色列的技术很棒,中国技术虽然没上去,但是应用在世界领先。

  联想的大收购是中国企业的标志性事件,华为、中兴的国际化步伐,这些企业的代表性人物都是值得关注的。中国的IT制造业在向国际进军。

  而国际的互联网企业在向中国挺进,而中国的互联网企业没有1家走出去的,因为有中文(内容)的限制,而我们的IT制造业因为是产品,所以没有限制,国际化比较明显。

  总结:2005年是比较进取的一年,找回了以前的创业激情,大家对此行业的认知度也提高了,有“只争朝夕”的感觉,毛主席的话,这种感觉可能过去好几年都没有出现了,进取心,创业热情、社会对这个行业的关注度、这个行业本身发展的力度都是人感到振奋。

  曲晓东

  联想的事情不能忽略,收购IBM的PC部门和业绩发布,所有的人都在看收购后,能不能消化的问题,这样的并购在中国IT领域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联想的代表性和典型意义是不能忽略的,我认为计算机界只有联想称得上风云企业。

  杨元庆肯定是风云人物,现在是国际上中国企业家的代表,国外人认识的中国企业家可能也就是杨元庆了,柳传志大家都不认识,联想在国外的代表是杨元庆,因为他是董事长,国外各种场合都是杨元庆出席,柳传志在中国被大家认为是教父,但是在国外大家所认识的是杨元庆。柳传志已经在幕后了,风云人物应该是风头浪尖上的人,在第一线的人。

  倪光南应该是风云人物,他在中国软件业的影响特别大,他的影响在几个方面,他在倡导开源软件,政府方面软件领域的首席专家就是倪光南,在各种各样的规划上他都扮演重要的角色,他还在媒体上相当活跃,前不久倪光南公开反驳软件行业协会发布的关于开源软件的报告,这在软件行业是非常大的事情,因为操作系统应用非常广泛,可能会影响到电子政务以及以后很大的系统工程的集团采购或者政府采购,他也在主导着中国自主研发的基础软件平台,并强调不要过度保护软件的知识产权。在软件领域他的影响力是最大的,他的观点很鲜明,可能有人不同意他的观点,但是影响力很大。

  手机行业,联想是风云企业。未来联想自己的产品能够做到全世界领域的,我觉得可能就是手机,因为pc在国外的销售是IBM原有的,不是他创造出来的,没有什么惊喜的地方,IT相关领域很多企业,比如索尼、三星,都是靠消费类电子在全球打开品牌和市场的,联想的PC比起手机、随身听来说,还有些专业,建立大众品牌比起消费类电子来说更难,所以我觉得联想如果能够成为中国的三星、索尼,一定是靠一个消费类产品做到的,现在看来不是数码相机,应该是手机。联想的手机有自己的设计,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另外重要的一条是,中国企业在通信领域现在看来在全球是具有优势的。中国具有全球优势的企业不多,在通信领域最有可能出现这样的企业,因为我们的通信市场规模世界第一,手机应用在全球领先,虽然3G没有上,但是奥运会上会在通信领域建立全球最领先的品牌形象。

  搜索肯定是李彦宏,百渡造就了一个神话,李彦宏还是很理智的,这是今年互联网界的一个热点。但是现在GOOGLE的创新能力可能是百度望尘莫及的,GOOGLE的卫星地图、桌面搜索、毕加索图片管理等工具,创新特别多,它的文化适合创新。如果在全世界选IT的风云企业,GOOGLE 是第一。李开复的官司也是一个风云事件。

  电子商务肯定是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的事情,但是也有一个叫中企动力的公司,这家公司有7000年员工,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化服务,现在是GOOGLE 的中国代理,和联想刚刚签署了一个协议。在全国各地有分公司,在全国为几十万个中小企业提供电子商务服务,就是在底下做得非常扎实的一家企业,他没有那么风云,没有多少新闻,但是踏踏实实,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影响力不是靠新闻事件,而是靠一个一个客户做起来的。

  社区和WEB2.0我就不评论了,这些东西热闹多,实际的东西少。

  网游,盛大和网易值得一提。

  总结:IT行业,市场总量在增加,用户支出的总量在增加,但是竞争在加剧,所以对于单个企业挑战更大了,这正代表着中国IT行业正在走向成熟,本来就应该这样子,不该是一个管理水平不高、经营粗放的公司找到一个点就能挣钱,市场不应该是这样。成熟市场应该是利润率不高,管理规范,充分竞争,靠扩大品牌的影响力和经营规模来获得绝对利润的增加,我觉得中国IT市场正在越来越成熟,在每一个领域竞争越来越激烈,但是IT市场总体肯定是向好的方向发展。

  另外,it传统领域正在受到行业交叉带来的市场被瓜分的结果,比如通信行业可能会受到互联网公司瓜分市场的威胁,如果这些互联网公司业务向通信交叉的话。

  3G迟迟没有发牌,电信的投入被压制了,也有一些作了别的投入,比如NGN.

  2005年没有发生革命性的创新应用。在过去每隔七八年就会发生。没有革命性的创新,也就没有什么大的惊喜。

  项立刚

  我认为大事情就是联想收购IBM的PC部门,因为在美国IBM几乎就是电脑的代名词,这里面有一个民族感情的问题,目前来说,市场反应还不错。当时收购后,当时很多评论认为这是一个会发生很多问题的收购。中国收购国外公司是不多见的,这样一次成功的收购是一件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

  柳传志和杨元庆算是风云人物。

  华为和中兴在整个国际市场的系统设备销售是非常有突破的,中国的电信设备真正站在国际市场上和国际巨头同台竞争,这是多少年来的第一次。他们确实在技术上有强大的实力,并不是完全靠廉价取胜。这对于我们中国的IT业的长期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现在也就这两个企业能够在全球有这样的竞争力。而联想在海外的还是IBM的体系。

  这两个企业代表项人物任正非和侯为贵,他们是风云人物。

  明基收购西门子手机也是一件大事,西门子在手机上多年来也是一大巨头,卖给明基后,对产业格局应该有重要的影响。

  如果要推举一个人,我更愿意选任正非,华为完全靠自己的实力,没有特别多的政府背景,完全靠自己的技术力量。这个企业能够到海外市场开疆辟地,我们在这个圈子里,和很多国外企业打交道,比如INTEL,我们在一起交流,INTEL不会很尊敬联想,因为联想对于他来说,不过是下游厂商而已,首先是合作伙伴的关系,但是合作伙伴有很多可以选择,联想不行可以选择七喜,也可以是TCL,对INTEL来说,这样的合作伙伴关系不是牢不可破的。但是他们谈到华为时,既怕又尊敬,INTEL在美国的高层现在开始打听华为这样的企业,因为华为在国际市场上和思科、爱立信、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巨头在竞争,而且表现很好,华为对他们具有很强震撼力,因为这么多年一直在不停的向上增长,而且有强大的技术实力,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很尊重。我们IT行业,最终说话的还是技术,把中国所有的IT企业放在一起,技术实力最强的就是华为。

  华为的技术人员占到70%--80%,海尔、联想等企业主要是生产和销售、服务,当然他们有他们的价值,但是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和世界巨头一拼高下的还是化为。

  总结:2005年是格局变化的一年,联想的收购,大量新手机企业的出现,以及不少手机企业的倒闭,整个IT行业现在说得准确一些应该叫ICT,不再是信息技术,而是信息通信技术,ITU(国际电信联盟)现在已经不再叫IT了,改为ICT,所有的这些体现了一个融合的趋势,以前传统的PC、软件等,都要和网络、移动通信融合在一起,所以机器都要联上网,所有的东西都应该和手机互通。这个趋势表示的比较明显。IBM、微软、INTEL等企业都在从自己的本行向通信、服务领域融合,第一要动起来,第二要和新技术、新行业融合,以前IT和通信这两个行业非常隔绝,传统IT行业根本不知道华为,我们通信行业也不关心IBM、INTEL,而现在IBM是我们的第一大客户,INTEL也是我们很重要的客户。把广告都投入到我们这里,这就是融合的一个体现。

  谢文

  第一是阿里巴巴收购雅虎,第二个是百度上市,第三就是WEB2.0的一批创新企业。游戏和无线的商业模式发展到了一定的瓶颈阶段,

  风云人物马云肯定是,李彦宏也是,陈天桥一开始势头不错,但是后来就不行了。

  阿里巴巴虽然没有上市,但是能够以自身很高的估计,将世界最大网站之一的中国部分并购了,对产业的震撼是很大的。

  李彦宏在搜索上一直坚持,到今天开花结果,搜索在中国如此红,一定有李彦宏的功劳,五六年,几次都面临着做不下去的困境,坚持到今天,对产业的影响很大,以至于搜狐受到压力马上学了一个搜狗。

  总结:我觉得互联网又进入了一个充满活力,充满挑战,充满机遇的阶段,又开始有活力了,现在谁也不管说互联网大局已定,没有机会了,有活力、有创新的欲望。

  于扬

  好的事情是百度上市,不好的是防尘米系统出台,盛大和网易的股票下跌。我觉得滕讯是一个很厉害的公司,进入各个领域。电信增值方面TOM一枝独秀,今年的玩酷吧和数字娱乐,无论从概念上还是落地都做得很好,不仅有概念炒作,也有落地的产品。

  电信运营角度,VOIP是一个热点,虽然电信在封杀,但是VOIP是迟早的事情,

  UT斯达康是一个艰难转型的例子。

  HP是PC界的一匹黑马,过去两三年杀得很厉害,去年上升比较快,向比较,戴尔增长乏力。

  软件方面的一个大的趋势是离岸外包,没有特别大的企业,东软做得不错。

  网络方面,基于路由的安全是大的趋势。

  我们不关心人物,2005年除了马云还能说说,其他的谁还值得说,李彦宏上市也许算是一个。

  总结:2005年我觉得挺平静的1年,没有什么可说的。没有什么觉得特别棒的事情。

  万宁

  联想收购IBM称为风云事件一点也不为过,联想克服了种种障碍,甚至有美国参议员的阻挠,以及完成了初步的整合,这对于联想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1年收购事件不仅仅这一件,但是联想作为中国IT的领军人物,对于中国IT界有很大的影响。

  华为在IT界起步晚,但是始终在专利、高端技术的研发方面作了很大的坚持,所以今年,在某些领域,包括3G、NGN等,他们的专利和递交的论文,在全球都是领先的,这是值得IT界关注的,过去我们以业绩论英雄,华为不但业界出色,在发展中国家、欧洲、俄罗斯,而且其研发中心做得非常好。尤其在未来下一波的3G、NGN通信新业务的布局中,华为作为风云榜的企业有充分理由。

  百度股价也是一个风云事件,并不是因为它成功上市,而是因为中国市场本身具有“风云”的素质,中国市场的巨大的想象空间给了李彦宏这样的机会,中国的市场给了一些企业呼风唤雨的基础。

  真正产生颠覆性影响的今年没有,不像前两年。

  风云人物柳传志算一个,他操盘收购IBM这件事太精彩了。这位老爷子我是非常佩服。

  任正非也值得一看,他对市场的感觉和企业长远的发展值得研究。

  IBM的周伟鲲将IBM在中国的影响力发挥到了极致。功不可没。

  总结:给我们的感觉,IT仿佛越来越不重要了,随着技术的渗透力不断提高,IT都退到幕后了,成为支持整个企业运作得很基础的东西,这样,从表面来看,大家看不到IT的作用了,但是IT发挥的作用更大了,正是因为IT的普及,所以人们感觉不到他了。2005年,中国IT业界是从量到质的转变过程,过去我们都在谈IT的普及化,信息化,随着量的积累,现在大家认为IT是一个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性的东西。

  现在用户也会影响IT界。比如招商银行等大客户。

  周鸿一

  李彦宏是一个,百度在国内搜索取得了很不错的优势,上市作得也非常好。TOM的收入已经超过新浪和搜狐,在无线市场普遍低迷的情况下,王雷雷的成绩很不错。

  总结:中国互联网竞争刚刚开始,潜力非常大,现在下结论谁是老大,言之过早,互联网发展机会越来越多,国外公司在中国互联网市场基本上没戏,互联网是一个奇怪的市场,本地化、文化、用户习惯起到很大作用,国外公司不能仅靠技术、资金优势就能简单胜利。中国互联网是全球最大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上基本上是中国本土公司的天下。WEB2.0不值一提,“秀才造访(没听清),三年不成”,没有在市场中拼上过,缺乏实际企业的操作经验,在技术上也没有什么突破,只是把美国的东西拿过来复制一下。

  互联网每一个方向上都还有很多机会,关键看

执行力和创意,怎样去把握,创意也没有以前值钱了,相比较执行力更重要。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